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5,6-二氟-2-甲基-1,2,3,4-四氢喹啉 | 80076-46-6

中文名称
5,6-二氟-2-甲基-1,2,3,4-四氢喹啉
中文别名
(±)-5,6-二氟-1,2,3,4-四氢喹哪啶;5,6-二氟-1,2,3,4-四氢-2-甲基喹啉
英文名称
(+/-)-5,6-difluoro-2-methyl-1,2,3,4-tetrahydroquinoline
英文别名
5,6-difluoro-1,2,3,4-tetrahydro-2-methylquinoline;5,6-difluoro-2-methyl-1,2,3,4-tetrahydroquinoline
5,6-二氟-2-甲基-1,2,3,4-四氢喹啉化学式
CAS
80076-46-6
化学式
C10H11F2N
mdl
——
分子量
183.201
InChiKey
CEKODOXMQSFDIZ-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47.5±40.0℃ (760 Torr)
  • 密度:
    1.139±0.06 g/cm3 (20 ºC 760 Torr)
  • 闪点:
    103.5±27.3℃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9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
  • 拓扑面积:
    1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SDS

SDS:92ba8ff92f4425a4fa24ce39ee193677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A Practical Synthesis of (S)-(-)-Nadifloxacin: Novel Acid-Catalyzed Racemization of Tetrahydroquinaldine Derivative.
    摘要:
    (S)-(-)-那氟沙星[(S)-(-)-9-氟-6, 7-二氢-8-(4-羟基-1-哌啶基)-5-甲基-1-氧代-1H, 5H-苯并[i, j]喹嗪-2-羧酸,(S)-(-)-OPC-7251]是一种抗菌剂、由 (S)-(-)-5,6-二氟-2-甲基-1,2,3,4-四氢喹啉 (DFTQ)合成,DFTQ 是用 2,3-二-O-苯并氧酰基-L-酒石酸对受体 DFTQ 进行光学解析制备的。在各种酸的存在下研究了非期望对映体[(R)-(+)-DFTQ]的消旋化,在甲磺酸的情况下获得了最佳结果。通过 X 射线晶体学分析,确定 (-)-nadifloxacin 的绝对构型为 S。
    DOI:
    10.1248/cpb.44.642
  • 作为产物:
    描述:
    3’,4’-二氟乙酰苯胺盐酸ferrous(II) sulfate heptahydrate 、 palladium on activated carbon 、 sodium acetate硼酸溶剂黄146sodium 3-nitrobenzenesulfonate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7.5h, 生成 5,6-二氟-2-甲基-1,2,3,4-四氢喹啉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恶唑烷酮-氟喹诺酮杂合体的合成、抗菌活性、作用方式和急性毒性研究
    摘要:
    为了对抗细菌耐药性,已经合成并表征了一系列新的恶唑烷酮-氟喹诺酮杂化物。初步评估了所有合成杂种对 6 种标准菌株和 3 种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菌活性。大多数杂种对革兰氏阳性菌显示出优异的活性,但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活性有限。发现杂种 OBP-4 和 OBP-5 是最有前途的化合物。此外,还研究了 OBP-4 和 OBP-5 杂交小鼠的体外抗菌活性、作用方式和急性毒性。杂交种 OBP-4 和 OBP-5 对革兰氏阳性菌(包括耐药菌株)表现出有效的活性。相应地,杂交体OBP-4和OBP-5作用方式的研究表明,通过结合50S亚基的活性位点,对蛋白质合成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对DNA合成的抑制作用较弱。此外,OBP-4 和 OBP-5 杂种的 LD50 值在急性口服毒性中大于 2000 mg/kg,表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DOI:
    10.3390/molecules2408164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一种5,6-二氟-2-甲基-1,2,3,4-四氢喹啉的制备方法及其检测方法
    申请人:山东诚汇双达药业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14436956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本发明涉及一种5,6‑二氟‑2‑甲基‑1,2,3,4‑四氢喹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8‑溴‑5,6‑二氟‑2‑甲基喹啉加入到反应溶剂中,加热搅拌溶解,溶清后加入活性炭,继续搅拌得到溶液;将所得溶液过滤,加入无水醋酸钠和催化剂,氮气置换后通氢气反应,反应完毕后过滤;将过滤得到的物质蒸除溶剂,得到粗品;将粗品溶解、萃取分液、干燥、蒸除溶剂处理后,即得精制品。该检测方法的检测条件为:色谱柱种类为:C18,色谱柱规格为:4.6mm*250mm,5μm;冰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流速为每分钟1.0ml;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47nm;进样量为20μl。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的合成路线短、操作简单,产品纯度达99.80%以上、收率达96%以上,该检测条件得到的检测结果较准确。
  • 一种合成那氟沙星中间体的方法
    申请人:大连万福制药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14890945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一种合成那氟沙星中间体的方法,其属于医药中间体的技术领域。该方法在还原制备那氟沙星中间体时引用一种新型自制10%Ni/C催化剂,催化活性高,价格低廉,反应条件温和,常温常压的氢气氛围下可以将该步的反应产率提高到95%以上。新型10%‑Ni/C催化剂代替传统Pd金属催化剂,可以避免Pd催化剂氧化,受反应环境影响催化活性降低,新型催化剂历经20次循环之后,催化剂活性并没有发生明显降低。并且经过更改的反应后,中间产物不用分离纯化,生产流程大为简化,同时减少纯化使用的有机溶剂带来的环境污染,最终的产品纯度非常高。该方法具有产率大幅度提高,降低了成本,提高安全性,节省能源等诸多优点,符合绿色反应的现代化工生产要求。
  • JPH05339238A
    申请人:——
    公开号:JPH05339238A
    公开(公告)日:1993-12-21
  • Synthesis,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Mode of Action and Acute Toxicity Studies of New Oxazolidinone-Fluoroquinolone Hybrids
    作者:Liu、Shao、Li、Cui、Li、Zhou、Lv、Zhang
    DOI:10.3390/molecules24081641
    日期:——
    combat bacterial resistance, a series of new oxazolidinone-fluoroquinolone hybrids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All synthetic hybrids were preliminarily evaluated for their in vitro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against 6 standard strains and 3 clinical isolates. The majority of hybrids displayed excellent activities against Gram-positive bacteria, but limited activities against Gram-negative bacteria
    为了对抗细菌耐药性,已经合成并表征了一系列新的恶唑烷酮-氟喹诺酮杂化物。初步评估了所有合成杂种对 6 种标准菌株和 3 种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菌活性。大多数杂种对革兰氏阳性菌显示出优异的活性,但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活性有限。发现杂种 OBP-4 和 OBP-5 是最有前途的化合物。此外,还研究了 OBP-4 和 OBP-5 杂交小鼠的体外抗菌活性、作用方式和急性毒性。杂交种 OBP-4 和 OBP-5 对革兰氏阳性菌(包括耐药菌株)表现出有效的活性。相应地,杂交体OBP-4和OBP-5作用方式的研究表明,通过结合50S亚基的活性位点,对蛋白质合成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对DNA合成的抑制作用较弱。此外,OBP-4 和 OBP-5 杂种的 LD50 值在急性口服毒性中大于 2000 mg/kg,表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A Practical Synthesis of (S)-(-)-Nadifloxacin: Novel Acid-Catalyzed Racemization of Tetrahydroquinaldine Derivative.
    作者:Koji HASHIMOTO、Yoshihiko OKAICHI、Daisuke NOMI、Hisashi MIYAMOTO、Masahiko BANDO、Masaru KIDO、Tsutomu FUJIMURA、Takuya FURUTA、Jun-ichi MINAMIKAWA
    DOI:10.1248/cpb.44.642
    日期:——
    (S)-(-)-Nadifloxacin [(S)-(-)-9-fluoro-6, 7-dihydro-8-(4-hydroxy-1-piperidyl)-5-methyl-1-oxo-1H, 5H-benzo[i, j]quinolizine-2-carboxylic acid, (S)-(-)-OPC-7251], an antibacterial agent, was synthesized from (S)-(-)-5, 6-difluoro-2-methyl-1, 2, 3, 4-tetrahydroquinoline (DFTQ), which was prepared by the optical resolution of recemic DFTQ with 2, 3-di-O-benzoxyl-L-tartaric acid. Racemization of the undesired enantiomer [(R)-(+)-DFTQ] was studied in the presence of various acids and the best result was obtained in the case of methanesulfonic acid. The absolute configuration of (-)-nadifloxacin was determined as S by X-ray crystallographic analysis.
    (S)-(-)-那氟沙星[(S)-(-)-9-氟-6, 7-二氢-8-(4-羟基-1-哌啶基)-5-甲基-1-氧代-1H, 5H-苯并[i, j]喹嗪-2-羧酸,(S)-(-)-OPC-7251]是一种抗菌剂、由 (S)-(-)-5,6-二氟-2-甲基-1,2,3,4-四氢喹啉 (DFTQ)合成,DFTQ 是用 2,3-二-O-苯并氧酰基-L-酒石酸对受体 DFTQ 进行光学解析制备的。在各种酸的存在下研究了非期望对映体[(R)-(+)-DFTQ]的消旋化,在甲磺酸的情况下获得了最佳结果。通过 X 射线晶体学分析,确定 (-)-nadifloxacin 的绝对构型为 S。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