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imide lithium | 90076-65-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imide lithium
英文别名
lithium 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yl)imide;lithium 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imide;lithium 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imide;lithium 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amide;LiTFSI;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imide lithium salt;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yl)imide lithium;lithium 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yl)amide;LiN(Tf)2;lithium triflimide;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yl)imide lithium salt;lithium bis(trifluoromethanesulphonyl)imide;lithium 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amide;lithium 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imidate;lithium bistriflimide;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imide lithium;lithium 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e)imide;N-lithiotrifluoromethanesulfonimide;lithium trifluoromethanesulfonimide;LiTf2N;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imide lithium salt;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amide lithium salt;lithium 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yl)azanide;[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amino]lithium;lithium bis(trifluoromethylsulphonyl)imide;lithium bis(triuoromethylsulfonyl)imide;Li 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ylimide;lithium bis(trifluorosulfonyl)imide;lithium bistriflamide;lithium TFSI;LiTFSA;Lithium 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azanide;lithium;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azanide
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imide lithium化学式
CAS
90076-65-6
化学式
C2F6LiNO4S2
mdl
MFCD00210017
分子量
287.09
InChiKey
QSZMZKBZAYQGRS-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34-238 °C(lit.)
  • 密度:
    1,334 g/cm3
  • 闪点:
    >100°C (>212°F)
  • 溶解度:
    H2O:10 mg/mL,澄清,无色
  • LogP:
    -1.46
  • 沸点:
    234-238?°C (lit.)
  • 物理描述:
    PelletsLargeCrystals
  • 稳定性/保质期:
    按规定使用和贮存的不会分解,避免接触氧化物和潮湿。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17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8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1

ADMET

毒理性
  • 副作用
Dermatotoxin - 皮肤烧伤。
Dermatotoxin - Skin burns.
来源:Haz-Map, Information on Hazardous Chemicals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等级:
    8
  • 危险品标志:
    T
  • 安全说明:
    S22,S26,S36/37/39,S45,S61
  • 危险类别码:
    R34,R52/53,R24/25
  • WGK Germany:
    2
  • 海关编码:
    292419909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2923 8/PG 2
  • 危险类别:
    8
  • 包装等级:
    II
  • 危险标志:
    GHS05,GHS06,GHS08
  • 危险性描述:
    H301 + H311,H314,H373,H412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73,P280,P301 + P310 + P330,P303 + P361 + P353,P304 + P340 + P310,P305 + P351 + P338
  • 储存条件:
    在干燥、阴凉且密闭的环境下,并建议置于惰性气体中保存。

SDS

SDS:5a15ddda8336a21e6cbbdb4c2fbf81dd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 锂盐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aminelithium salt
Lithium 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imidate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急性毒性, 经口 (类别 3)
急性毒性, 经皮 (类别 3)
皮肤腐蚀 (类别 1B)
严重眼睛损伤 (类别 1)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类别 2)
急性水生毒性 (类别 3)
慢性水生毒性 (类别 3)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301 + H311 吞咽或皮肤接触有毒。
H314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H373 长期或重复接触可能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H412 对水生生物有害并有长期持续的影响。
警告申明
预防措施
P260 不要吸入粉尘/ 烟/ 气体/ 烟雾/ 蒸汽/ 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戴面罩.
事故响应
P301 + P310 如果吞下去了: 立即呼救解毒中心或医生。
P301 + P330 + P331 如果吞咽:漱口,不要催吐。
P303 + P361 + P353 如果皮肤(或头发)接触:立即除去∕脱掉所有沾污的衣物。用水清洗皮肤∕
淋浴。
P304 + P340 如果吸入:将受害人移至空气新鲜处并保持呼吸舒适的姿势休息。
P305 + P351 + P338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
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P310 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
P321 具体处置(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61 + P364 立即除去∕脱掉所有沾污的衣物,清洗后方可再用。
P363 沾污的衣服清洗后方可再用。
安全储存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aminelithium salt
别名
Lithium 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imidate
: C2F6LiNO4S2
分子式
: 287.09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imide lithium salt
<=100%
化学文摘登记号(CAS 90076-65-6
No.) 415-300-0
EC-编号 616-124-00-9
索引编号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立即脱掉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食入
禁止催吐。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该物质对粘膜组织和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破坏巨大。, 咳嗽, 呼吸短促, 头痛, 恶心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硫氧化物, 氟化氢, 氧化锂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戴呼吸罩。 避免粉尘生成。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6.2 环境保护措施
如能确保安全,可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一定要避免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收集和处置时不要产生粉尘。 扫掉和铲掉。 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避免形成粉尘和气溶胶。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充气操作和储存 对湿度敏感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避免与皮肤、眼睛和衣服接触。 休息前和操作本品后立即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面罩與安全眼鏡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完全接触
物料: 丁腈橡胶
最小的层厚度 0.11 mm
溶剂渗透时间: 480 min
测试过的物质Dermatril® (KCL 740 / Z677272, 规格 M)
飞溅保护
物料: 丁腈橡胶
最小的层厚度 0.11 mm
溶剂渗透时间: 480 min
测试过的物质Dermatril® (KCL 740 / Z677272, 规格 M)
, 测试方法 EN374
如果以溶剂形式应用或与其它物质混合应用,或在不同于EN
374规定的条件下应用,请与EC批准的手套的供应商联系。
这个推荐只是建议性的,并且务必让熟悉我们客户计划使用的特定情况的工业卫生学专家评估确认才可.
这不应该解释为在提供对任何特定使用情况方法的批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微粒防毒面具N100型(US
)或P3型(EN
143)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毒
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粉末
颜色: 白色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7.0 - 9.5 在 10 g/l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凝固点: 234 - 238 °C - lit.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大约10 g/l 在 20 °C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避潮。
10.5 不相容的物质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有害。 该物质对组织、粘膜和上呼吸道破坏力强
摄入 误吞会中毒。 引致灼伤。
皮肤 如果被皮肤吸收会有毒性 引起皮肤灼伤。
眼睛 引起眼睛灼伤。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该物质对粘膜组织和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破坏巨大。, 咳嗽, 呼吸短促, 头痛, 恶心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对水蚤和其他水生无脊 半数效应浓度(EC50) - 大型蚤 (水蚤) - 20 mg/l - 48 h
椎动物的毒性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对水生生物有害并有长期持续的影响。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与易燃溶剂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2923 国际海运危规: 2923 国际空运危规: 2923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CORROSIVE SOLID, TOXIC, N.O.S. (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imide lithium salt)
国际海运危规: CORROSIVE SOLID, TOXIC, N.O.S. (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imide lithium salt)
国际空运危规: Corrosive solid, toxic, n.o.s. (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imide lithium salt)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8 (6.1) 国际海运危规: 8 (6.1) 国际空运危规: 8 (6.1)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II 国际海运危规: II 国际空运危规: II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简介

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是一种白色结晶或粉末,可用作锂离子电池有机电解质中的锂盐。它具有较高的电化学稳定性和电导率。

用途

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可用于制备锂电池的电解质以及新型稀土路易斯酸催化剂;通过对应的三氟甲基磺酸盐的阴离子置换反应,可以制备手性咪唑鎓盐。该产品是重要的含氟有机离子化合物,在二次锂电池、超级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等清洁能源器件中应用广泛,并在高性能非水电解质材料及新型高效催化剂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此外,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还可用于:

  1. 锂电池电解液
  2. 离子液体
  3. 抗静电剂
  4. 医药领域(此用途较少)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imide lithium 在 KU-2 cation exchange resin column 作用下, 生成 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
    参考文献:
    名称:
    氨甲酰基(甲基)氧化膦与双[(三氟甲基)磺酰基]亚胺配合物从硝酸溶液中萃取锕系元素和镧系元素
    摘要:
    摘要 使用氨基甲酰基(甲基)氧化膦与苯基(Ph 2 Bu 2)和丁基(Bu 2 Et 2)的络合物溶液萃取 U(VI)、Th(IV)、Am(III) 和镧系元素 (III )研究了双[(三氟甲基)磺酰基]亚胺(HTf 2 N)在磷原子上的取代基。已确定锕系元素和镧系元素 (III) 离子是通过阳离子交换机制从硝酸溶液中用这种配合物的溶液提取的。在从 3M HNO 3溶液中提取 Ln(III) 时,具有 Ph 2 Bu 2 –HTf 2的系统中的D Ln值N 比用 Ph 2 Bu 2溶液萃取的情况高两个数量级以上。Ph 2 Bu 2 –HTf 2 N 络合物溶液比 Bu 2 Et 2 –HTf 2 N更有效地从硝酸溶液中提取 Th(IV)、U(VI)、Am(III) 和 Ln(III)。
    DOI:
    10.1134/s106636222301006x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锂离子液体中锂离子与Cryptand C211的络合反应的7 Li NMR研究:与非水溶剂中相应反应的比较
    摘要:
    DEME-TFSA的7 Li NMR谱[DEME =N,N-二乙基-N-甲基-N-(2-甲氧基乙基)铵;m=1。TFSA =双(三氟甲磺酰基)酰胺],EMI-TFSA(EMI = 1-乙基-3-甲基咪唑鎓),MPP-TFSA(MPP = N-甲基-N-丙基吡啶鎓),DEME-PFSA [PFSA =双(五氟乙磺酰基)酰胺]和DEME-HFSA [HFSA =双(七氟丙烷磺酰基)酰胺]离子液体(IL)溶液,其中含有LiX(X = TFSA,PFSA或HFSA)和C211(4,7,13,18-tetraoxa-1,10-在不同温度下测量二氮杂双环[8.5.5]二十二烷)。结果,发现以[Li(X)2 ] -存在的未络合的Li(I)种类-在当前的ILs中与络合的Li(I)([Li·C211] +)交换,并且交换反应通过双分子机理进行,[Li·C211] + + [* Li(X)2 ] - = [*
    DOI:
    10.1021/ic101686q
  • 作为试剂:
    描述:
    氧化环己烯偏二甲肼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imide lithium 作用下, 反应 20.0h, 以95%的产率得到[[(1R,2R)-2-hydroxycyclohexyl]-dimethylazaniumyl]azan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介导的亲核试剂对环氧化物的区域选择性开环
    摘要:
    在LiNTf 2的存在下,当用亲核试剂如胺,肼和苯硫酚处理时,环氧化物以高的区域选择性和高收率进行开环。
    DOI:
    10.1016/s0040-4039(02)01533-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sterific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with alkyl halides using imidazolium based dicationic ionic liquids containing bis-trifluoromethane sulfonimide anions at room temperature
    作者:Arvind H. Jadhav、Kyuyoung Lee、Sangho Koo、Jeong Gil Seo
    DOI:10.1039/c5ra00802f
    日期:——

    Task-specific RTILs of symmetrical N-methylimidazolium rings linked to an oligo (ethylene glycol) chain (cationic part) and bis-trifluoromethane sulfonimide (anionic part)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were determined.

    将对称的N-甲基咪唑环与寡聚(乙二醇)链(阳离子部分)和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阴离子部分)相连的特定任务离子液体(Task-specific RTILs)合成,并确定其物理化学性质和催化活性。
  • Nitrile-functionalized pyrrolidinium ionic liquids as solvents for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involving in situ generated nanoparticlecatalyst reservoirs
    作者:Yugang Cui、Ilaria Biondi、Manish Chaubey、Xue Yang、Zhaofu Fei、Rosario Scopelliti、Christian G. Hartinger、Yongdan Li、Cinzia Chiappe、Paul J. Dyson
    DOI:10.1039/b920025h
    日期:——
    liquids have been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and X-ray crystallography.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new ionic liquids as reaction media for Suzuki and Stille C–C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has been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with related imidazolium and pyridinium systems (including those with and without nitrile functionalities). The nature of the ionic liquid strongly influences the
    制备了一系列腈基官能化的吡咯烷鎓离子液体,并通过光谱法和X射线晶体学对其进行了表征。已经研究了将这些新型离子液体用作铃木和Stille C–C交叉偶联反应的反应介质的方法,并与相关方法进行了比较。咪唑鎓和吡啶鎓系统(包括具有和不具有腈官能团的系统)。离子液体的性质极大地影响了催化反应,并且看来,除了腈基以外,离子液体中阴离子-阳离子配对的强度和离子液体的粘度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催化后还可以检测出纳米粒子及其作用,并评估了离子液体对其的影响。还描述了使用在其他(非功能化)离子液体中稀释的腈基官能化吡咯烷鎓离子液体的能力。
  • [EN] TRIAMINOCYCLOPROPENIUM SALTS<br/>[FR] SELS DE TRIAMINOCYCLOPROPÉNIUM
    申请人:CURNOW OWEN JOHN
    公开号:WO2012169909A1
    公开(公告)日:2012-12-13
    Disclosed are salts comprising triaminocyclopropenium cations and various anions, and ionic liquids comprising the salts. Also disclosed are intermediates and methods of preparing the salts. The ionic liquids are useful as, for example, solvents and electrolytes, and for gas storage.
    揭示了包含三氨基环丙烯阳离子和各种阴离子的盐,以及包含这些盐的离子液体。还揭示了制备这些盐的中间体和方法。这些离子液体可用作溶剂和电解质,例如用于气体储存。
  • Bis-quaternary ammonium cation-based organic ionic plastic crystals: plastic crystal behaviour and ionic liquid properties above melting points
    作者:Chengzhen Shi、Shichao Li、Wei Zhang、Lihua Qiu、Feng Yan
    DOI:10.1039/c3ta12712e
    日期:——
    A new family of organic ionic plastic crystals (OIPCs) based on bis-quaternary ammonium cations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The synthesized bis-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with 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yl) imide (TFSI−) anions exhibit plastic crystal properties as determin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The high ionic conductivity of the compounds in the solid-state indicated that this new family of OIPCs can be promising solid-state electrolytes for electrochemical devices. Cyclic voltammetry characterization of OIPCs in the liquid-state revealed their wide electrochemical windows and highly reversible lithium metal electrodeposition properties.
    基于双季铵阳离子的新型有机离子塑料晶体(OIPCs)被合成并进行了表征。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合成含有双(三氟甲磺酰)亚胺(TFSI-)阴离子的双季铵盐展现出塑料晶体性质。这些化合物在固态下表现出高离子导电性,表明这一新型OIPCs家族有望作为电化学设备的固态电解质。对液态OIPCs进行的循环伏安法表征揭示了它们宽广的电化学窗口和高度可逆的锂金属电镀特性。
  • Method of preparation of halogen-free ionic liquids and ionic liquids prepared in this manner
    申请人:Cassol Claudia Cristiana
    公开号:US20080045723A1
    公开(公告)日:2008-02-21
    The reaction of N-alkylimidazol with alkyl sulfonates, at room temperature, favors the production of 1,3-dialkylimidazolium alkane-sulfonates as crystalline solids at high yields. The alkane-sulfonate anions may be easily substituted by a series of other anions [BF 4 , PF 6 , PF 3 (CF 2 CF 3 ) 3 , CF 3 SO 3 and (CF 3 SO 2 ) 2 N] through simple anion, salt, or acid reactions in water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extraction with dichloromethane, filtration, and evaporation of the solvent, allows the production of the desired ionic liquids at a yield of 80-95%. The purity of these ionic liquids (in some cases >99.4%) is performed using the intensity of 13 C satellite signals from the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ums of the N-methyl imidazolium group as an internal standard.
    N-烷基咪唑与烷基磺酸盐在室温下反应,有利于高产率地生成1,3-二烷基咪唑烷磺酸盐作为结晶固体。烷磺酸盐阴离子可以通过简单的阴离子、盐或酸反应在室温下在水中轻松被一系列其他阴离子[BF 4 , PF 6 , PF 3 (CF 2 CF 3 ) 3 , CF 3 SO 3 和(CF 3 SO 2 ) 2 N]所取代。用二氯甲烷萃取、过滤和溶剂蒸发,可以以80-95%的产率生产所需的离子液体。这些离子液体的纯度(在某些情况下>99.4%)是通过使用N-甲基咪唑基团的 13 C卫星信号强度作为内部标准来进行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