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罗培南钠是国内首个上市的口服青霉烯类抗生素,在青霉烯母核的2-位上接有一个4氢呋喃基团,化学结构较为稳定。其基本结构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相似,属于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法罗培南钠具有很好的与青霉素结合蛋白亲合力及良好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是中国研制的国家四类新药。它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不亚于注射用厄他培南西司他丁钠;对需氧性革兰氏阳性菌、需氧性革兰氏阴性菌及厌氧菌均具有广泛的抗菌谱,尤其是对葡萄球菌、莫拉杆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肠球菌以及柠檬酸杆菌、肠杆菌、克雷白菌、变形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显示出较强的杀菌效力。其抗菌活性优于现有的头孢类口服抗生素,在医院重度感染患者中是最佳选择用药。
药理毒理法罗培南钠由日本Suntory公司开发,1986年在日本获得专利。1990年和1992年,日本山之内制药公司与美国Wyeth-Ayerst公司分别获得了该品的临床许可证,并共同进行了其临床研究。法罗培南钠是一种非典型的β-内酰胺抗生素,属于青霉烯类衍生物,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具有很强的结合性,从而发挥杀菌作用。它对β-内酰胺酶稳定,并且还能抑制肾肽酶(DHP-I),除了不抑制铜绿假单胞菌外,特别有效于厌氧菌,能抑制葡萄球菌、链球菌以及很多革兰阴性菌,包括流感杆菌、淋球菌和卡他布汉菌。
药代动力学法罗培南钠口服吸收效果良好,并且抗菌作用不受食物的影响。注射后,在血清和间质液中的浓度较高。单次口服300毫克后,其峰浓度(Cmax)达到6.24微克/毫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1.72微克·小时/毫升,半衰期(t1/2)约为1小时。在尿液中的排泄率为5%,而在粪便中未检出。大部分药物在消化道中被分解。
适应症法罗培南钠主要用于治疗由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肠球菌、卡他莫拉克氏菌、大肠杆菌、柠檬酸杆菌、克雷白氏杆菌、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消化链球菌、痤疮丙酸杆菌及拟杆菌等敏感菌所致的感染性疾病。这些感染包括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呼吸系统感染(如咽喉炎、扁桃体炎)、生殖系统感染(如子宫附件炎、子宫内感染)、皮肤感染(如浅表性皮肤感染症、深层皮肤感染症)以及眼耳鼻喉科相关感染等。在我国,法罗培南属于三线抗菌药物,通常用于治疗耐药细菌或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并且在其他抗菌药物无效或不能使用时才会被选择。
用途作为全合成的青霉素类抗菌药,法罗培南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和强抗菌效力。它已成为严重细菌感染的重要治疗药物,适用于敏感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厌氧菌所致的各种感染。此外,由于对各种内酰胺酶稳定且不受肾脱氢肽酶-Ⅰ的影响,使其在临床上的适用范围更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