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扇豆醇概述
羽扇豆醇是一种从草莓、芒果等多种果蔬以及中草药等植物中提取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抗炎症、抗氧化及促进创面愈合等多种药理作用。研究表明,它在胰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等肿瘤中显示出抗癌活性,并且被用于治疗白血病、肝癌和结肠癌。
理化性质
羽扇豆醇是一种针状结晶,熔点为215℃,沸点为488.1°C。其旋光度在氯仿中的值为+27.2°(c=4.8),密度为0.977g/cm³,不溶于水,但与乙醚、苯、石油醚和热乙醇可互溶。
药理作用
1. 抗肿瘤作用
-
对黑色素瘤的抑制作用:羽扇豆醇通过激活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途径诱导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分化,其C-3结构不同在MAKP途径中起关键作用。此外,羽扇豆醇还能够抑制黑色素瘤的转移,这主要与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相关。
-
对皮肤癌的抑制作用:羽扇豆醇可以抑制皮肤癌的发生及其肿瘤标志物的表达。
-
对乳腺癌的抑制作用:羽扇豆醇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它对ER阴性和阳性乳腺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此外,羽扇豆醇还可能影响HER2。
-
对前列腺癌的作用:羽扇豆醇能够抑制LNCaP和CWR22Rr1前列腺癌细胞株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这主要是通过激活fas受体介导的凋亡途径实现的。此外,羽扇豆醇还对前列腺癌移植瘤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
对胰腺癌的作用:羽扇豆醇能够抑制胰腺癌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研究表明,抑制Ras通路可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
-
对肝癌细胞的影响:羽扇豆醇在体内外均能抑制肝癌起始细胞(TIC)的自我更新能力,并且可以降低CD133表达水平,从而抑制TIC细胞的致瘤性。
-
对白血病的作用:羽扇豆醇可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于白血病细胞。其抑制作用与羽扇环的羰基化有关。
-
对其他肿瘤的影响:羽扇豆醇还能抑制头颈肿瘤,并具有一定的抗卵巢癌作用。
2. 抗炎作用
3. 抗氧化作用
应用
-
羽扇豆醇被用于治疗白血病、胰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黑色素瘤等多种癌症。
- 它还可以预防骨髓移植后的急性抗宿主反应。
有关羽扇豆醇的概述、理化性质、药理作用及应用信息由Chemicalbook的丁红编辑整理(2015-11-23)。化学性质方面,羽扇豆醇不溶于水但可与乙醚、苯、石油醚和热乙醇互溶。它来源于科羽扇豆属(Lupinus polyphyllus)种子皮。
用途上,羽扇豆醇可用于含量测定/鉴定及药理实验,并具有显著的抗肿瘤和抗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