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去氧胆酸在常温常压下为白色或灰白色固体状,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冰乙酸,并微溶于氯仿。
药理作用鹅去氧胆酸主要通过降低胆汁内胆固醇的饱和度发挥作用。当其占胆汁中胆盐的70%时,可使脂类恢复微胶粒状态,从而使胆固醇处于不饱和状态而溶解、脱落。大剂量(10~15 mg/(kg·d))的鹅去氧胆酸能抑制胆固醇合成,增加胆石症患者的胆汁分泌,但不影响胆盐和磷脂的分泌。
应用鹅去氧胆酸是从鸡、鸭、鹅等动物的胆汁中提取的一种生物活性分子,可预防和治疗胆固醇性胆结石和高脂血症。此外,在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中,该化合物可用于考察新发现的有机反应底物范围;在基础生物化学研究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化学性质鹅去氧胆酸是由鸡、鸭、鹅等动物胆汁中提取的一种白色或淡黄色结晶粉末,味苦并带有异臭。熔点为141-142℃。它易溶于乙醇和冰醋酸,在氯仿及水中几乎不溶。
鹅去氧胆酸能使胆固醇合成及分泌减少,并降低胆汁内总胆固醇的排出量,从而提高胆汁对胆固醇的溶解能力,促进已结石的胆固醇解离而产生溶石效果。最终成品经乙酸乙酯重结晶后得到精制产品。
生产方法鹅去氧胆酸可通过两种主要途径获得:
有毒物质
以上信息详细描述了鹅去氧胆酸的性质、药理作用及其生产方法。同时提供了该物质的安全储存和运输注意事项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