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香胶甾酮 | 95975-55-6

中文名称
香胶甾酮
中文别名
固甾醇;(17Z)-孕甾-4,17(20)-二烯-3,16-二酮;固甾酮
英文名称
pregna-4,17-diene-3,16-dione
英文别名
(E/Z)-guggulsterone;Z/E-guggulsterone;guggulsterone;gugglesteron;gugulipid;guggul lipid;Pregna-4,17(20)-diene-3,16-dione;(8R,9S,10R,13S,14S)-17-ethylidene-10,13-dimethyl-1,2,6,7,8,9,11,12,14,15-decahydrocyclopenta[a]phenanthrene-3,16-dione
香胶甾酮化学式
CAS
95975-55-6
化学式
C21H28O2
mdl
——
分子量
312.452
InChiKey
WDXRGPWQVHZTQJ-NRJJLHB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63.3±45.0 °C(Predicted)
  • 密度:
    1.10±0.1 g/cm3(Predicted)
  • 溶解度:
    在DMSO中的溶解度为5 毫克/毫升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9
  • 重原子数:
    23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1
  • 拓扑面积:
    34.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Xi
  • 安全说明:
    S36
  • 危险类别码:
    R37
  • WGK Germany:
    3

SDS

SDS:8f76afa61be7025ad847e9fe0fb9558e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性状:白色至淡黄色固体粉末。

用途:香胶甾酮是一种植物甾醇,源自 CommiphoRA wightii 树的树胶脂。它通过下调抗细胞凋亡基因产物(如 IAP1、xIAP、Bfl-1/A1、Bcl-2、cFLIP 和 survivin)、调节细胞周期蛋白(如 cyclin D1、c-Myc)、激活 caspases、JNK,抑制 Akt,并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香胶甾酮通过调节几种转录因子介导基因表达,包括 NF-κB、STAT3、C/EBPα、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s)。它是一种法尼醇 X 受体 (FXR) 拮抗剂,可降低 CDCA 诱导的 FXR 活化,Z- 和 E-GuggulSTerone 的 IC50 分别为 17 μM 和 15 μM。

靶点:JNK、Akt、caspase

体外研究:GuggulSTerone(0.5-20 μM;24 小时)抑制 TREM-1、TLR4 和 TNF-α 表达,以及 LPS 诱导的 IκBα 磷酸化和 NF-κB p65 的磷酸化。

WeSTern Blot 分析

  • 细胞系:RAW 264.7 小鼠巨噬细胞
  • 浓度:0.5、5、10、20 μM
  • 孵育时间:24 小时
  • 结果:抑制了 TREM-1、TLR4 和 TNF-α 的表达以及 LPS 诱导的 IκBα 磷酸化和 NF-κB p65 的磷酸化。

体内研究:口服给予 GuggulSTerone(100 mg/kg,每日一次共8天),显著改善了 TNBS 引起的野生型小鼠结肠炎的存活率。

动物模型

  • 动物模型:TNBS 引起的野生型小鼠结肠炎
  • 剂量:100 mg/kg
  • 给药方式:口服;每日一次;连续8天
  • 结果:显著改善了 TNBS 引起的野生型小鼠结肠炎的存活率。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更高的类异戊二烯—十九:古格甾酮转化为地塞米松
    摘要:
    Guggulsterones E-和z -pregna-4,17(20)-diene-3,16-dione占Commiphora mukul口香糖树脂的约2%,具有明显的功能,适合于精制为临床上有用的甾体药物。为了证明这种潜力,古古甾酮混合物已被转化为21-乙酰氧基-17α-羟基-16α-甲基孕烯4烯-3、20-二酮,后者已被较早地转化为众所周知的皮质类固醇地塞米松(9α -氟-16α-甲基-11β,17α,21-三羟基孕烯-1,4-二烯-3,20-二酮)
    DOI:
    10.1016/s0040-4020(01)86868-x
  • 作为产物:
    描述:
    5,17(20)-dien-pregna-3,16-diol 在 aluminum isopropoxide 、 硫酸 作用下, 以 环己酮甲苯环己烷 为溶剂, 反应 4.0h, 以50%的产率得到香胶甾酮
    参考文献:
    名称:
    Process for the synthesis of pharmacologically active (z/e)-guggulsterones
    摘要:
    该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工艺,用于在三个步骤中生产具有药理活性的合成立体异构混合物古钩甾酮(4)。古钩甾酮混合物由Z-古钩甾酮[4,17(20)-反-孕二烯-3,16-二酮]和E-古钩甾酮[4,17(20)-顺-孕二烯-3,16-二酮]组成,可以是任何相对比例。该改进工艺包括(a)用过氧化氢对16-去氢孕酮醋酸酯(1)进行环氧化,(b)用肼水合物还原所得环氧化物(2),以及(c)氧化二醇(3)。
    公开号:
    US20050085452A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Guggullipid derivatives: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作者:Moghis U. Ahmad、Shoukath M. Ali、Ateeq Ahmad、Saifuddin Sheikh、Imran Ahmad
    DOI:10.1016/j.chemphyslip.2010.02.004
    日期:2010.5
    Two guggullipid derivatives,Z-guggulsulfate [4,17(20)-pregnadiene-3-one-16 beta-sulfate] sodium salt and Z-guggullaurate (4,17(20)-pregnadiene-3-one-16 beta-laurate],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evaluated for liposo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Its precursor, Z-guggulsterol [4,17(20)-pregnadiene-3-one-16 beta-ol], is also synthesized in gram scale starting from guggulsterone using the novel combination of known reactions in fewer steps and with higher yield than previously reported synthesis. These new synthetic guggullipid derivatives were also us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liposomes. This new class of lipid molecules will be a useful tool in the development of nanosomal or liposo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C) 2010 Elsevier Ireland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5β)-17,20:20,21-双[亚甲基双(氧基)]孕烷-3-酮 (5α)-2′H-雄甾-2-烯并[3,2-c]吡唑-17-酮 (3β,20S)-4,4,20-三甲基-21-[[[三(异丙基)甲硅烷基]氧基]-孕烷-5-烯-3-醇-d6 (25S)-δ7-大发酸 (20R)-孕烯-4-烯-3,17,20-三醇 (11β,17β)-11-[4-({5-[(4,4,5,5,5-五氟戊基)磺酰基]戊基}氧基)苯基]雌二醇-1,3,5(10)-三烯-3,17-二醇 齐墩果酸衍生物1 黄麻属甙 黄芪皂苷III 黄芪皂苷 II 黄芪甲苷 IV 黄芪甲苷 黄肉楠碱 黄果茄甾醇 黄杨醇碱E 黄姜A 黄夹苷B 黄夹苷 黄夹次甙乙 黄夹次甙乙 黄夹次甙丙 黄体酮环20-(乙烯缩醛) 黄体酮杂质EPL 黄体酮杂质1 黄体酮杂质 黄体酮杂质 黄体酮EP杂质M 黄体酮EP杂质G(RRT≈2.53) 黄体酮EP杂质F 黄体酮6-半琥珀酸酯 黄体酮 17alpha-氢过氧化物 黄体酮 11-半琥珀酸酯 黄体酮 麦角甾醇葡萄糖苷 麦角甾醇氢琥珀酸盐 麦角甾烷-6-酮,2,3-环氧-22,23-二羟基-,(2b,3b,5a,22R,23R,24S)-(9CI) 麦角甾烷-3,6,8,15,16-五唑,28-[[2-O-(2,4-二-O-甲基-b-D-吡喃木糖基)-a-L-呋喃阿拉伯糖基]氧代]-,(3b,5a,6a,15b,16b,24x)-(9CI) 麦角甾烷-26-酸,5,6:24,25-二环氧-14,17,22-三羟基-1-羰基-,d-内酯,(5b,6b,14b,17a,22R,24S,25S)-(9CI) 麦角甾-8-烯-3-醇 麦角甾-8,24(28)-二烯-26-酸,7-羟基-4-甲基-3,11-二羰基-,(4a,5a,7b,25S)- 麦角甾-7,22-二烯-3-酮 麦角甾-7,22-二烯-17-醇-3-酮 麦角甾-5,24-二烯-26-酸,3-(b-D-吡喃葡萄糖氧基)-1,22,27-三羟基-,d-内酯,(1a,3b,22R)- 麦角甾-5,22,25-三烯-3-醇 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 麦角甾-1,4-二烯-3-酮,7,24-二(乙酰氧基)-17,22-环氧-16,25-二羟基-,(7a,16b,22R)-(9CI) 麦角固醇 麦冬皂苷D 麦冬皂苷D 麦冬皂苷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