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37 是一种有效的 Bcl-2 抑制剂,能够作用于 Mcl-1、Bcl-2 和 Bcl-xL,其 Ki 值分别为 260 nM、290 nM 和 1,110 nM。
靶点 | Ki值 |
---|---|
Mcl-1 | 260 nM |
Bcl-2 | 290 nM |
Bcl-xL | 1,110 nM |
TW-37 (TW37) 是一种新型非肽类小分子抑制剂,设计时采用了结构基序策略。该化合物通过荧光偏振结合实验与重组的 Bcl-2 和 Bcl-xL 蛋白质结合,其Ki值分别为 290 nM 和 1,110 nM。在对内皮细胞进行测试时,TW-37 的 IC50 值为 1.8 μM;但在浓度高达 50 μM 时,对于成纤维细胞无细胞毒性作用。
TW-37 导致内皮细胞凋亡的机制包括线粒体去极化和 caspase-9、caspase-3 活化的激活。在共暴露于肿瘤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介质的情况下,这种由 TW-37 引起的内皮细胞凋亡不会被阻止。
TW-37 也能有效地抑制内皮细胞的促血管生成潜能(即迁移和毛细管分支试验),其效用在亚致死浓度下即可显现。当使用荧光偏振结合实验,测试重组 Bcl-2、Bcl-xL 和 Mcl-1 蛋白质时,TW-37 与这些蛋白质的 Ki 值分别为 290 nM、1,110 nM 和 260 nM。
体内研究采用一种人类血管化的小鼠模型来探讨 TW-37 在体内的生物活性。通过该模型,观察到在使用 3 mg/kg 和 30 mg/kg 剂量的 TW-37 后,与对照组相比,总血管数量显著减少(P<0.05)。此外,还出现了异常数量的堵塞血管。
评估血管闭塞水平时,通过计算完全阻塞血管的数量,并确定其占总血管数的比例来进行。TW-37 的浓度能够显著增加堵塞血管的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N-[(2-Tert-butyl-benzenesulfonyl)-phenyl]-2,3,4-trimethoxyl-5-(2-isopropyl-benzyl)-benzamide | 913961-14-5 | C36H41NO6S | 615.7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