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epi-triptobenzene L | 1307232-71-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epi-triptobenzene L
英文别名
(1R,2S,4aS,10aR)-1-(hydroxymethyl)-1,4a-dimethyl-7-propan-2-yl-2,3,4,9,10,10a-hexahydrophenanthren-2-ol
4-epi-triptobenzene L化学式
CAS
1307232-71-8
化学式
C20H30O2
mdl
——
分子量
302.457
InChiKey
VDNRJEFHOMIKAY-WCIQWLHI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9
  • 重原子数:
    22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
  • 拓扑面积:
    40.5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epi-triptobenzene L甲醇4-二甲氨基吡啶sodium chlorite 、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sodium dihydrogenphosphate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copper(l) iodide四(三苯基膦)钯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碘苯二乙酸 、 palladium on activated charcoal 、 氢气氧气硝酸 、 copper diacetate 、 palladium diacetate 、 potassium carbonate三乙胺 作用下, 以 甲醇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甲苯乙腈 为溶剂, -40.0~110.0 ℃ 、101.33 kPa 条件下, 反应 57.33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 N-N 键形成阻转异构吲哚半萜类化合物的全合成:二氧霉素 A 和 B
    摘要:
    N-N 二聚吲哚半萜生物碱构成了一类尚未充分研究的结构有趣的天然产物。在此,我们报告了第一个通过N-N键形成不对称全合成这些阻转异构吲哚半萜类化合物的化学氧化方法。具体来说,二克霉素 A ( 1a ) 和 B ( 1b ) 是通过 Cu( I ) 介导的有氧脱氢二聚反应从天然存在的单体克霉素 A 甲酯 ( 2b ) 制备的;该制剂也代表了双氧霉素 A ( 1a )的首次全合成。单体夏霉素A甲酯( 2b )是通过后期Buchwald Pd( II )介导的有氧脱氢C-N键形成合成的。
    DOI:
    10.1039/d2sc07119c
  • 作为产物:
    描述:
    Methyl-13-isopropyl-7-oxo-dehydroabietat-(5α-H) 在 甲醇 、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二异丁基氢化铝 作用下, 以 正庚烷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5.0h, 生成 4-epi-triptobenzene L
    参考文献:
    名称:
    利用Pummerer重排技术的进展,合成了芳烃Abietane二萜类化合物的总合成物
    摘要:
    雷公藤苯T,vitexifolin C,4-表-雷公藤苯L,雷公藤苯L和荆芥油汀F的第一个总合成是通过对映选择性,常见的中间方法完成的,并且能够确认和/或确定每种天然物质的绝对立体化学。产品合成。三个新的和/或未充分利用的Pummerer反应途径的应用对合成工作至关重要。脯氨酸磺酰胺催化的Yamada–Otani反应用于进入高度官能化的环己烷A环核,包括C 10全碳四元立体中心。另外,显示了在C 4烷基化过程中A环不饱和度对于控制立体选择性的重要性。
    DOI:
    10.1021/acs.orglett.8b0206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otal Syntheses of Aromatic Abietane Diterpenoids Utilizing Advances in the Pummerer Rearrangement
    作者:Xin Li、Rich G. Carter
    DOI:10.1021/acs.orglett.8b02060
    日期:2018.9.21
    The first total syntheses of triptobenzene T, vitexifolin C, 4-epi-triptobenzene L, triptobenzene L, and nepetaefolin F have been accomplished through an enantioselective, common intermediate approach and have enabled the confirmation and/or establishment of the absolute stereochemistry of each natural product synthesized. Application of three new and/or underutilized Pummerer reaction pathways proved
    雷公藤苯T,vitexifolin C,4-表-雷公藤苯L,雷公藤苯L和荆芥油汀F的第一个总合成是通过对映选择性,常见的中间方法完成的,并且能够确认和/或确定每种天然物质的绝对立体化学。产品合成。三个新的和/或未充分利用的Pummerer反应途径的应用对合成工作至关重要。脯氨酸磺酰胺催化的Yamada–Otani反应用于进入高度官能化的环己烷A环核,包括C 10全碳四元立体中心。另外,显示了在C 4烷基化过程中A环不饱和度对于控制立体选择性的重要性。
  • Total synthesis of atropisomeric indolosesquiterpenoids <i>via</i> N–N bond formation: dixiamycins A and B
    作者:Rhituparna Nandi、Sovan Niyogi、Sourav Kundu、Vipin R. Gavit、Mintu Munda、Ranjit Murmu、Alakesh Bisai
    DOI:10.1039/d2sc07119c
    日期:——
    dimerization from the naturally occurring monomer xiamycin A methyl ester (2b); this preparation also represents the first total synthesis of dixiamycin A (1a). The monomer xiamycin A methyl ester (2b) was synthesized via a late-stage Buchwald Pd(II)-mediated aerobic dehydrogenative C–N bond formation.
    N-N 二聚吲哚半萜生物碱构成了一类尚未充分研究的结构有趣的天然产物。在此,我们报告了第一个通过N-N键形成不对称全合成这些阻转异构吲哚半萜类化合物的化学氧化方法。具体来说,二克霉素 A ( 1a ) 和 B ( 1b ) 是通过 Cu( I ) 介导的有氧脱氢二聚反应从天然存在的单体克霉素 A 甲酯 ( 2b ) 制备的;该制剂也代表了双氧霉素 A ( 1a )的首次全合成。单体夏霉素A甲酯( 2b )是通过后期Buchwald Pd( II )介导的有氧脱氢C-N键形成合成的。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5β,6α,8α,10α,13α)-6-羟基-15-氧代黄-9(11),16-二烯-18-油酸 (3S,3aR,8aR)-3,8a-二羟基-5-异丙基-3,8-二甲基-2,3,3a,4,5,8a-六氢-1H-天青-6-酮 (2Z)-2-(羟甲基)丁-2-烯酸乙酯 (2S,4aR,6aR,7R,9S,10aS,10bR)-甲基9-(苯甲酰氧基)-2-(呋喃-3-基)-十二烷基-6a,10b-二甲基-4,10-dioxo-1H-苯并[f]异亚甲基-7-羧酸盐 (+)顺式,反式-脱落酸-d6 龙舌兰皂苷乙酯 龙脑香醇酮 龙脑烯醛 龙脑7-O-[Β-D-呋喃芹菜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 龙牙楤木皂甙VII 龙吉甙元 齿孔醇 齐墩果醛 齐墩果酸苄酯 齐墩果酸甲酯 齐墩果酸乙酯 齐墩果酸3-O-alpha-L-吡喃鼠李糖基(1-3)-beta-D-吡喃木糖基(1-3)-alpha-L-吡喃鼠李糖基(1-2)-alpha-L-阿拉伯糖吡喃糖苷 齐墩果酸 beta-D-葡萄糖酯 齐墩果酸 beta-D-吡喃葡萄糖基酯 齐墩果酸 3-乙酸酯 齐墩果酸 3-O-beta-D-葡吡喃糖基 (1→2)-alpha-L-吡喃阿拉伯糖苷 齐墩果酸 齐墩果-12-烯-3b,6b-二醇 齐墩果-12-烯-3,24-二醇 齐墩果-12-烯-3,21,23-三醇,(3b,4b,21a)-(9CI) 齐墩果-12-烯-3,11-二酮 齐墩果-12-烯-2α,3β,28-三醇 齐墩果-12-烯-29-酸,3,22-二羟基-11-羰基-,g-内酯,(3b,20b,22b)- 齐墩果-12-烯-28-酸,3-[(6-脱氧-4-O-b-D-吡喃木糖基-a-L-吡喃鼠李糖基)氧代]-,(3b)-(9CI) 鼠特灵 鼠尾草酸醌 鼠尾草酸 鼠尾草酚酮 鼠尾草苦内脂 黑蚁素 黑蔓醇酯B 黑蔓醇酯A 黑蔓酮酯D 黑海常春藤皂苷A1 黑檀醇 黑果茜草萜 B 黑五味子酸 黏黴酮 黏帚霉酸 黄黄质 黄钟花醌 黄质醛 黄褐毛忍冬皂苷A 黄蝉花素 黄蝉花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