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α-pipitzol | 2211-20-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α-pipitzol
英文别名
(1R,2R,5S,7R)-9-Hydroxy-2,6,6,8-tetramethyltricyclo[5.3.1.01,5]undec-8-ene-10,11-dione
α-pipitzol化学式
CAS
2211-20-3
化学式
C15H20O3
mdl
——
分子量
248.322
InChiKey
JSYQPAIDLVPBDA-RAIZXLCN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7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3
  • 拓扑面积:
    54.4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α-pipitzol氢氧化钾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生成 (1R,3aS,5S)-8-Hydroxy-1,4,4,6-tetramethyl-7-oxo-1,2,3,3a,4,5,6,7-octahydro-azulene-5-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e酮衍生物的研究:pipitzols和perezinone的结构
    摘要:
    从Perezia cuernavacana的根中分离出的α和β-pipitzols ,是通过perezone(II)的热重排获得的,是倍半萜类,具有与雪松烯(XXIII)有关的结构IIIa和IVa。如式XXVI所示,对佩雷西酮的结构进行了修改和确定。
    DOI:
    10.1016/s0040-4020(01)82159-1
  • 作为产物:
    描述:
    (3R,3aS,4R,7S,8aS)-3,6,8,8-tetramethyl-9-oxo-2,3,4,7,8,8a-hexahydro-1H-3a,7-methanoazulen-4-yl acetate 在 chromium(VI) oxide硫酸silica gel溶剂黄146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丙酮 为溶剂, 70.0 ℃ 、2.0 kPa 条件下, 反应 0.25h, 生成 α-pipitzol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氧化脱芳基化诱导的 [5 + 2] 级联,能够合成 α-Cedrene、α-Pipitzol 和 sec-Cedrenol
    摘要:
    α-雪松烯 (1)、α-pipitzol (2) 和 sec-cedrenol (3) 的有效合成是使用一种新方法进行的,该方法的灵感来自于提出的 cedrol (12) 三环骨架的生物合成。关键的转变开始于姜黄酚 (5a) 的氧化脱芳构化,然后是各个苯氧鎓中间体通过系链烯烃的分子内 [5 + 2] 环加成。在[5+2]反应过程中,苄基立体中心有效地引导前两个立体中心的形成。然后级联终止于选择性掺入乙酸以产生第三个立体中心,使其与之前的其他阳离子 [5 + 2] 反应区分开来。酚前体 (5a-h) 由容易获得的水杨醛构成,
    DOI:
    10.1021/ja109925g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Koegl; Boer, Recueil des Travaux Chimiques des Pays-Bas, 1935, vol. 54, p. 779,788
    作者:Koegl、Boer
    DOI:——
    日期:——
  • PAK, HELEN;CNALDA, ISABEL IRIEPA;FRASER-REID, BERT, J. ORG. CHEM., 55,(1990) N0, C. 3009-3011
    作者:PAK, HELEN、CNALDA, ISABEL IRIEPA、FRASER-REID, BERT
    DOI:——
    日期:——
  • Reaction mechanism change in the Lewis acid catalyzed perezone-pipitzol transformation
    作者:I. H. Sanchez、R. Yanez、R. Enriquez、P. Joseph-Nathan
    DOI:10.1021/jo00326a052
    日期:1981.6
  • An Oxidative Dearomatization-Induced [5 + 2] Cascade Enabling the Syntheses of α-Cedrene, α-Pipitzol, and <i>sec</i>-Cedrenol
    作者:Jason C. Green、Thomas R. R. Pettus
    DOI:10.1021/ja109925g
    日期:2011.2.9
    biosynthesis of the tricyclic skeleton of cedrol (12). The key transformation begins with the oxidative dearomatization of curcuphenol (5a) followed by an intramolecular [5 + 2] cycloaddition of the respective phenoxonium intermediate across the tethered olefin. The benzylic stereocenter effectively guides the formation of the first two stereocenters during the [5 + 2] reaction. The cascade then terminates with
    α-雪松烯 (1)、α-pipitzol (2) 和 sec-cedrenol (3) 的有效合成是使用一种新方法进行的,该方法的灵感来自于提出的 cedrol (12) 三环骨架的生物合成。关键的转变开始于姜黄酚 (5a) 的氧化脱芳构化,然后是各个苯氧鎓中间体通过系链烯烃的分子内 [5 + 2] 环加成。在[5+2]反应过程中,苄基立体中心有效地引导前两个立体中心的形成。然后级联终止于选择性掺入乙酸以产生第三个立体中心,使其与之前的其他阳离子 [5 + 2] 反应区分开来。酚前体 (5a-h) 由容易获得的水杨醛构成,
  • Studies in perezone derivatives
    作者:F. Walls、J. Padilla、P. Joseph-Nathan、F. Giral、M. Escobar、J. Romo
    DOI:10.1016/s0040-4020(01)82159-1
    日期:1966.1
    α and β-pipitzols isolated from the roots of Perezia cuernavacana and obtained by thermal rearrangement of perezone, (II), have been shown to be sesquiterpenes with structures IIIa and IVa related to cedrene (XXIII). The structure of perezinone has been revised and established as shown in formula XXVI.
    从Perezia cuernavacana的根中分离出的α和β-pipitzols ,是通过perezone(II)的热重排获得的,是倍半萜类,具有与雪松烯(XXIII)有关的结构IIIa和IVa。如式XXVI所示,对佩雷西酮的结构进行了修改和确定。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5β,6α,8α,10α,13α)-6-羟基-15-氧代黄-9(11),16-二烯-18-油酸 (3S,3aR,8aR)-3,8a-二羟基-5-异丙基-3,8-二甲基-2,3,3a,4,5,8a-六氢-1H-天青-6-酮 (2Z)-2-(羟甲基)丁-2-烯酸乙酯 (2S,4aR,6aR,7R,9S,10aS,10bR)-甲基9-(苯甲酰氧基)-2-(呋喃-3-基)-十二烷基-6a,10b-二甲基-4,10-dioxo-1H-苯并[f]异亚甲基-7-羧酸盐 (+)顺式,反式-脱落酸-d6 龙舌兰皂苷乙酯 龙脑香醇酮 龙脑烯醛 龙脑7-O-[Β-D-呋喃芹菜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 龙牙楤木皂甙VII 龙吉甙元 齿孔醇 齐墩果醛 齐墩果酸苄酯 齐墩果酸甲酯 齐墩果酸乙酯 齐墩果酸3-O-alpha-L-吡喃鼠李糖基(1-3)-beta-D-吡喃木糖基(1-3)-alpha-L-吡喃鼠李糖基(1-2)-alpha-L-阿拉伯糖吡喃糖苷 齐墩果酸 beta-D-葡萄糖酯 齐墩果酸 beta-D-吡喃葡萄糖基酯 齐墩果酸 3-乙酸酯 齐墩果酸 3-O-beta-D-葡吡喃糖基 (1→2)-alpha-L-吡喃阿拉伯糖苷 齐墩果酸 齐墩果-12-烯-3b,6b-二醇 齐墩果-12-烯-3,24-二醇 齐墩果-12-烯-3,21,23-三醇,(3b,4b,21a)-(9CI) 齐墩果-12-烯-3,11-二酮 齐墩果-12-烯-2α,3β,28-三醇 齐墩果-12-烯-29-酸,3,22-二羟基-11-羰基-,g-内酯,(3b,20b,22b)- 齐墩果-12-烯-28-酸,3-[(6-脱氧-4-O-b-D-吡喃木糖基-a-L-吡喃鼠李糖基)氧代]-,(3b)-(9CI) 鼠特灵 鼠尾草酸醌 鼠尾草酸 鼠尾草酚酮 鼠尾草苦内脂 黑蚁素 黑蔓醇酯B 黑蔓醇酯A 黑蔓酮酯D 黑海常春藤皂苷A1 黑檀醇 黑果茜草萜 B 黑五味子酸 黏黴酮 黏帚霉酸 黄黄质 黄钟花醌 黄质醛 黄褐毛忍冬皂苷A 黄蝉花素 黄蝉花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