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布替萘芬是一种具有抗真菌活性的苯甲胺衍生物,其结构和抗菌机制与丙烯胺类相似。其主要区别在于由丁酸苯甲基团取代了丙烯胺基因,因此拥有较强的抑菌、杀菌活性,并且抗菌谱广。主要用于治疗由敏感菌引起的足癣、体癣、股癣等。
作用机制布替萘芬通过选择性地抑制真菌的角鲨烯环氧化酶来发挥其药效。这一过程导致麦角固醇合成不足和大量角鲨烯聚积,而角鲨烯对真菌细胞具有直接毒性,可迅速杀死真菌,表现出强大的杀真菌活性;另一方面,麦角固醇是真菌细胞膜形成所必需的成分,其合成不足会导致真菌生长受到抑制。这两种作用共同引起真菌细胞膜破裂,并进一步强化了杀菌效果。此外,布替萘芬的安全性高且耐受性好。
抗菌效果盐酸布替萘芬在低浓度下即可显著抑制真菌角鲨烯环氧化酶的活性,导致角鲨烯积聚和麦角固醇合成不足,从而直接作用于真菌细胞。对于不同类型的皮肤真菌和革兰氏阳性菌株,它表现出广泛的抗菌活性;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其对革兰氏阴性菌或特定酵母菌株的作用有限。
生物活性Butenafine HCl (KP-363)是一种合成的苄胺类抗真菌药物,通过抑制甾醇合成中的角鲨烯环氧酶起作用。体外研究显示它在多种皮肤真菌和革兰氏阳性菌株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效果;体内实验则验证了其显著的临床疗效。
化学性质盐酸布替萘芬是一种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略有异臭且味苦。易溶于甲醇、乙醇或氯仿,难溶于无水醋酸或乙腈,并几乎不溶于乙醚。其熔点为200~202℃(甲醇-乙酸)。
用途盐酸布替萘芬是一种广谱抗真菌剂,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如体部白癣、足部白癣、臀部白癣和花斑糠疹。此外,它还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疾病的治疗。
生产方法盐酸布替萘芬可通过以下步骤合成:N-甲基-1-萘甲胺盐酸与碳酸钠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中,然后加入对叔丁基苄基溴,在30-40℃下反应5小时后得到产物,收率为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