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
拟除虫菊酯在体内被广泛代谢,粪便和尿液中母体化合物的残留物仅占10%。已鉴定出六种代谢物,并提出了两种主要的代谢途径,第一种涉及双键和/或甲基基团的氧化,第二种涉及酯键的水解。拟除虫菊酯I主要通过氧化过程代谢,而拟除虫菊酯II则通过水解和氧化过程的结合进行代谢。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代谢
在给予大鼠口服(14)C-除虫菊素II后48小时内,53%的(14)C以呼出的二氧化碳形式被回收。从尿液中回收的(14)C占7%,口服给药的物质有一部分以粪便形式排出,至少部分经过代谢。已从尿液中分离出三种化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NMR)和质谱鉴定。这三种化合物都是由除虫菊素I和II产生的。这三种化合物都是酸和醇部分氧化的结果,分子的主要结构保持完整。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代谢
口服放射性标记的除虫菊素I或除虫菊素II给大鼠后,产生了几个尿液代谢物。每一个代谢物都含有一个trans-2-羧基丙-1-烯基侧链,这是由除虫菊酸异丁烯基团的氧化或除虫菊酸甲氧基羰基团的水解产生的。此外,除虫菊素I和除虫菊素II的cis-2',4'-戊二烯基侧链在戊-2,4-二烯基团被氧化,产生了cis-4',5'-二羟基戊-2'-烯基团,这个二醇的4'共轭物,或者是一个trans-2',5'-二羟基戊-3'-烯基团。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代谢
The 2-甲基丙烯基团 of (S)-生物丙烯菊酯 (A) 和戊二烯基团 of 菊酯II被m-氯过氧苯甲酸在二氯甲烷中选择性氧化,从A得到7,8-环氧物(1),从菊酯II得到8',9'-和10',11'-环氧物的混合物(7和8)。这些环氧物在水酸中被水化成相应的二醇,其他由环丙基环开环或邻近双键迁移产生的羟基衍生物。通过二维核磁共振技术鉴定环氧和羟基衍生物。小鼠肝酶不能明显水化环氧物1,但能迅速水化环氧物7和8,而双键不迁移。对菊酯I和II的微粒体代谢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确定10',11'-二醇为主要代谢物,8',9'-二醇为次要产物。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癌症分类:有致癌性的提示性证据,但不足以评估对人类致癌的可能性/除虫菊酯/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胡椒基丁醚通过抑制负责在节肢动物中代谢除虫菊酯的水解酶,从而增强除虫菊酯的杀虫活性。当胡椒基丁醚与除虫菊酯结合时,后者的杀虫活性可增加2-12倍。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在1000 ppm杀虫剂和10000 ppm氧化胡椒基丁的饮食水平下...在大鼠肝细胞中/肥大、边缘化和细胞质包涵体/仅在8天内就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并没有达到最大。变化与剂量成正比,并且与DDT产生的变化相似。这两种...的效果是叠加的。/杀虫剂/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没有证据表明增效剂会增加拟除虫菊酯对哺乳动物的毒性。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抗氧化剂曾用于帮助保护拟除虫菊酯残留,包括微量的焦儿茶酚、焦酚和氢醌;1-苯基偶氮-2-萘酚用于防止阳光的影响。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拟除虫菊酯经口服给药后从胃肠道被吸收。在给予雄性大鼠3毫克/公斤口服的实验中,几乎完全吸收并在100小时内代谢完毕。尿液中没有检测到拟除虫菊酯,尽管存在大量的代谢物。在粪便中,观察到了少量未变化的拟除虫菊酯,同样伴随着代谢物。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拟除虫菊酯通过完整皮肤局部应用时可以被吸收。当动物接触到含有增效剂胡椒基丁氧基的拟除虫菊酯气溶胶时,这种组合很少或没有系统性吸收。/拟除虫菊酯/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拟除虫菊酯或其代谢物未被已知储存在体内或在乳汁中排出...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在给大鼠口服II型拟除虫菊酯单次剂量后,53%的给药剂量以二氧化碳形式出现,7%出现在尿液中。在给予等效剂量的I型拟除虫菊酯后,0.3%的剂量以二氧化碳形式计算,46%的剂量通过尿液排出。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