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Heptyl-bicyclo[2.2.2]octan-1-ol | 76921-51-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Heptyl-bicyclo[2.2.2]octan-1-ol
英文别名
Bicyclo[2.2.2]octan-1-ol, 4-heptyl-;4-heptylbicyclo[2.2.2]octan-1-ol
4-Heptyl-bicyclo[2.2.2]octan-1-ol化学式
CAS
76921-51-2
化学式
C15H28O
mdl
——
分子量
224.387
InChiKey
WLQCOYZDCXYWKL-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60-61 °C
  • 沸点:
    288.7±8.0 °C(Predicted)
  • 密度:
    0.977±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20.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SDS

SDS:9d9ed63c6d85a2e47fcef2164f28eec8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Heptyl-bicyclo[2.2.2]octan-1-ol盐酸三氯化铝氢溴酸三氯化铁 、 zinc dibromide 作用下, 以 硝基苯 为溶剂, 反应 19.67h, 生成 1-n-heptyl-4-(cyanophenyl)-bicyclo<2.2.2>octane
    参考文献:
    名称:
    1,4-二取代双环[2.2.2]辛烷具有宽范围对映向列相的合成
    摘要:
    1,4-二取代的双环[2.2.2]辛烷环已被并入某些氰基取代的系统中,以产生一系列具有宽范围向列相的液晶元。1-(4-氰基苯基)-和1-(4'-氰基联苯-4-基)-4-正烷基双环[2.2.2]辛烷是无色稳定的材料,其向列相具有低双折射和正介电各向异性。这些特性的结合使得这些材料的共晶混合物对电光显示设备具有吸引力,尤其是那些涉及胆甾型-向列相变模式的材料。这些液晶元的液晶转变温度要高于具有1,4-二取代苯环或反式的类似液晶元的液晶转变温度。-1,4-二取代的环己烷环代替1,4-二取代的双环[2.2.2]辛烷环。因此,这些化合物证明了双环[2.2.2]辛烷环具有产生令人感兴趣的向列物质的能力。
    DOI:
    10.1039/p29810000026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1,4-二取代双环[2.2.2]辛烷具有宽范围对映向列相的合成
    摘要:
    1,4-二取代的双环[2.2.2]辛烷环已被并入某些氰基取代的系统中,以产生一系列具有宽范围向列相的液晶元。1-(4-氰基苯基)-和1-(4'-氰基联苯-4-基)-4-正烷基双环[2.2.2]辛烷是无色稳定的材料,其向列相具有低双折射和正介电各向异性。这些特性的结合使得这些材料的共晶混合物对电光显示设备具有吸引力,尤其是那些涉及胆甾型-向列相变模式的材料。这些液晶元的液晶转变温度要高于具有1,4-二取代苯环或反式的类似液晶元的液晶转变温度。-1,4-二取代的环己烷环代替1,4-二取代的双环[2.2.2]辛烷环。因此,这些化合物证明了双环[2.2.2]辛烷环具有产生令人感兴趣的向列物质的能力。
    DOI:
    10.1039/p2981000002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Girdzhyunaite, D. K.; Adomenas, P. V.,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USSR (English Translation), 1982, vol. 18, p. 707 - 709
    作者:Girdzhyunaite, D. K.、Adomenas, P. V.
    DOI:——
    日期:——
  • Adomenas, P. V.; Girdzhyunaite, D. K.; Mazhunaitis, G. V.,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USSR (English Translation), 1983, vol. 19, # 11, p. 2069 - 2070
    作者:Adomenas, P. V.、Girdzhyunaite, D. K.、Mazhunaitis, G. V.
    DOI:——
    日期:——
  • GRAY G. W.; KELLY S. M., J. CHEM. SOC. PERKIN TRANS., 1981, PART 2, NO 1, 26-31
    作者:GRAY G. W.、 KELLY S. M.
    DOI:——
    日期:——
  • REIFFENRATH, V.;SCHNEIDER, F., Z. NATURFORSCH., 1981, 36, N 9, 1006-1008
    作者:REIFFENRATH, V.、SCHNEIDER, F.
    DOI:——
    日期:——
  • GIRDZHYUNAJTE, D. K.;ADOMENAS, P. V., ZH. ORGAN. XIMII, 1982, 18, N 4, 812-815
    作者:GIRDZHYUNAJTE, D. K.、ADOMENAS, P. V.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