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了三组[(P ^ N)2 Cu] X形式的发光
铜配合物的结构和光物理性质。在此,P ^ N表示基于在4-位结合有膦单元的
菲啶(3,4-苯并
喹啉)的二齿
配体,其中研究了三个实例,即4-(
二苯基膦基)
菲啶(L1),4-(
二苯基膦基)-
2-甲基菲啶(
L2)和2,6-二甲基-4-(
二苯基膦基)
菲啶(L3)。对于每个P ^ N
配体,相应的均配
铜(I)配合物(1X,2X,3X)被准备作为
六氟磷酸盐和四苯基
硼酸盐(二者X = PF 6 -或BPH 4 - )。抗衡离子的身份对粉末样品的发射特性产生了深刻而出乎意料的影响,但仅适用于带有甲基取代基的
配体配合物(与
金属接近3X)。)。与单独采用任何一种策略相比,将离子间相互作用与
配体设计相结合的协同效应可使发射方向从橙色变为黄色(向着(变色)方向)。这些效应可以归因于分子堆积的差异,特别是由于
配体结构和离子间相互作用对激发态相对于基态畸变的综合影响。借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