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溴-2-甲氧基-3-硝基砒啶因其易于进行结构修饰的特点,成为构筑空穴传输材料、主体材料和发光材料最常用的分子基团。它具有较大的π电子共轭体系、很强的电子转移能力和刚性稠环结构,并且吡啶环上还易于引入多种功能基,因此在OLED器件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不同功能层中都有着显著的性能特点。相关领域的研究非常活跃,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合成方法向甲醇(6.6 L)中的5-溴-2-氯-3-硝基吡啶(1.70 kg)悬浮液中添加25% wt甲醇钠甲醇溶液(2.1 L),并在0-5°C的氮气保护下搅拌。将反应混合物在5-10°C下搅拌2.75小时,然后添加水(8.5 L)。随后冷却至20-25°C,并在真空下浓缩混合物。过滤所得悬浮液,用水(8.5 L,然后2 x 4.25 L)洗涤,并在真空下干燥固体,得到标题化合物5-溴-2-甲氧基-3-硝基砒啶。得到的产物为米白色固体,产量为1.37千克。
1H核磁共振(400 MHz,三氯甲烷-d)δ(ppm)8.46(s,1H),8.40(s,1H)。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3-氨基-5-溴-2-甲氧基吡啶 | 5-bromo-2-(methyloxy)-3-pyridinamine | 884495-39-0 | C6H7BrN2O | 203.038 |
—— | 2-methoxy-3-nitro-5-phenylpyridine | 152684-31-6 | C12H10N2O3 | 230.223 |
—— | 3-(6-methoxy-5-nitropyridin-3-yl)-N,N-dimethylprop-2-yn-1-amine | 1228962-33-1 | C11H13N3O3 | 235.2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