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库溴铵、泮库溴铵、维库溴铵、阿曲库铵及哌库溴铵是我国临床常用的几种非去极化肌松药。其中,罗库溴铵起效最快,60~90秒内即可提供理想的肌松条件。这些药物通过与运动终板胆碱能受体结合,阻碍乙酰胆碱的作用,从而导致肌肉松弛;在出现肌松前,不会像去极化肌松药那样产生肌颤搐。
罗库溴铵是维库溴铵的衍生物,其作用机制及效果相似但强度仅为后者的1/7。静注后60~90秒内即可用于插管,持续30~40分钟。它对植物神经和心血管无明显影响,可降低眼内压,并且无组胺释放或交感神经节阻滞作用。临床常用于气管插管及各种手术中的肌松维持;单次注射剂量为0.6mg/kg,维持量为0.15mg/kg。值得注意的是,它可能与其他肌肉松弛药存在交叉过敏反应,使用时需谨慎,尤其是肝肾功能不全或老年患者。
药理作用神经肌肉结合部包括运动神经末梢和运动终板。当神经冲动传导到神经末梢时,囊泡释放乙酰胆碱并与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非去极化肌松药通过与受体结合阻断乙酰胆碱的作用,导致肌肉松弛。
罗库溴铵在麻醉诱导期间用于气管插管以维持手术过程中的肌肉松弛作用。它产生的肌肉松弛强度比维库溴铵和阿曲库铵弱6~8倍,但起效较快。通常注射0.5~0.9mg/kg剂量后1分钟内产生有效的气管插入作用,且其效果与上述两种药物相似。与琥珀酰胆碱相比,罗库溴铵的临床作用时间明显延长。
注意事项使用罗库溴铵可能导致呼吸麻痹,因此在自主呼吸充分恢复前应持续提供人工呼吸支持。由于该药常与其他麻醉药物联合使用,即便没有已知诱发因素,仍有可能引发恶性高热;故需临床医生熟悉其早期症状并准备好相关治疗措施。
药代动力学静脉注射后,罗库溴铵的血浆浓度-时间关系呈三个指数时相,平均分布半衰期为73(66~80)分钟,稳态分布容积为203(119~214)mL/kg。血浆清除率为3.9(±1.3)mL/kg/min。
适应证罗库溴铵用于全身麻醉辅助用药,在常规诱导麻醉期间进行气管插管以维持手术过程中的肌肉松弛作用。
注意事项该药可导致呼吸麻痹,因此在患者自主呼吸完全恢复前需使用人工呼吸支持。尽管通常与其它药物联合使用,仍有可能引发恶性高热;故临床医生应熟悉其早期症状并准备好相关治疗措施。动物实验表明罗库溴铵不是恶性高热的诱发因素。
化学性质结晶,熔点161~169℃。[α] D20+18.7°(C=1.03,氯仿)。
用途肌肉松弛药;非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断剂,用于住院和门诊患者全身麻醉及常规气管插管时的辅助用药,以确保手术及机械换气期间骨骼肌的放松。
生产方法采用(2α,3α,5α,16α,17β)-2,3,16,17-二环氧雄甾-17-醇乙酸酯(I)与四氢吡咯水溶液回流反应,生成中间体Ⅱ;再经硼氢化钠还原为化合物(Ⅲ),然后用吗啡水溶液进行处理得到目标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