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氰基-2-氟苯乙腈 | 1000516-58-4

中文名称
4-氰基-2-氟苯乙腈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Cyanomethyl)-3-fluorobenzonitrile
英文别名
——
4-氰基-2-氟苯乙腈化学式
CAS
1000516-58-4
化学式
C9H5FN2
mdl
MFCD09813824
分子量
160.151
InChiKey
FWHGFUIAYDOCAW-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06.0±32.0 °C(Predicted)
  • 密度:
    1.21±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4
  • 重原子数:
    12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11
  • 拓扑面积:
    47.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安全信息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280,P301+P312,P302+P352,P305+P351+P338
  • 危险性描述:
    H302,H315,H319,H335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氰基-2-氟苯乙腈4-N[2(4-氯吡啶基)]-氨基苯腈 在 sodium hydrid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 mineral oil 为溶剂, 以47%的产率得到4-(4-(cyano-(2-fluoro-4-cyanophenyl)methyl)-pyrimidin-2-ylamino)benzonitrile
    参考文献:
    名称:
    支架跳跃发现 HIV-1 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从 CH(CN)-DABOs 到 CH(CN)-DAPYs
    摘要:
    支架跳跃是开发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的常用策略。在此,CH(CN)-DAPYs 是通过将我们之前发表的 CH(CN)-DABOs 的氰基-亚甲基连接基跳跃到依曲韦林 (ETR) 上来设计的。合成了 18 个 CH(CN)-DAPY,并评估了它们的抗 HIV 活性。大多数化合物对野生型 (WT) HIV-1 表现出有希望的活性。化合物 B4 (EC50 = 6 nM) 和 B6 (EC50 = 8 nM) 显示出对 WT HIV-1 的个位数纳摩尔效力。此外,这两种化合物对 K103N 突变体的 EC50 值分别为 0.06 和 0.08 μM,与参照依非韦伦 (EFV) (EC50 = 0.08 μM) 相当。初步构效关系 (SAR) 表明在 4-氰基苯基的 C2 上引入取代可以提高抗病毒活性。
    DOI:
    10.3390/molecules25071581
  • 作为产物:
    描述:
    3,4-二氟苯腈氰乙酸甲酯 在 sodium hydride 作用下, 以 二甲基亚砜 、 mineral oil 、 为溶剂, 反应 11.5h, 生成 4-氰基-2-氟苯乙腈
    参考文献:
    名称:
    支架跳跃发现 HIV-1 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从 CH(CN)-DABOs 到 CH(CN)-DAPYs
    摘要:
    支架跳跃是开发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的常用策略。在此,CH(CN)-DAPYs 是通过将我们之前发表的 CH(CN)-DABOs 的氰基-亚甲基连接基跳跃到依曲韦林 (ETR) 上来设计的。合成了 18 个 CH(CN)-DAPY,并评估了它们的抗 HIV 活性。大多数化合物对野生型 (WT) HIV-1 表现出有希望的活性。化合物 B4 (EC50 = 6 nM) 和 B6 (EC50 = 8 nM) 显示出对 WT HIV-1 的个位数纳摩尔效力。此外,这两种化合物对 K103N 突变体的 EC50 值分别为 0.06 和 0.08 μM,与参照依非韦伦 (EFV) (EC50 = 0.08 μM) 相当。初步构效关系 (SAR) 表明在 4-氰基苯基的 C2 上引入取代可以提高抗病毒活性。
    DOI:
    10.3390/molecules2507158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一种芴类衍生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申请人:长春海谱润斯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09053632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类衍生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属于有机光电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类衍生物既能有效的传输电子又能有效的传输空穴,具有良好的载流子传输特性,使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中能有效的复合,发光效率高。另外本发明的类衍生物中的亚甲基类基团增加了结构的刚性,有效的提高了材料的玻璃化温度和热稳定性,有利于材料成膜。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阳极、阴极以及有机物层,有机物层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有机物层含有本发明的类衍生物。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较低的驱动电压、较高的发光效率以及较长的使用寿命。
  • ORGANIC COMPOUND OF FORMULA (I) FOR USE IN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S, AN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A COMPOUND OF FORMULA (I) AND A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申请人:Novaled GmbH
    公开号:EP3989303A1
    公开(公告)日:2022-04-27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mpound of formula (I) and an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a semiconductor layer which comprises a compound of formula (I).
    本发明涉及一种式 (I) 化合物和一种有机电子器件,该器件包含一个由式 (I) 化合物组成的半导体层。
  • [EN] ORGANIC COMPOUND OF FORMULA (I) FOR USE IN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S, AN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A COMPOUND OF FORMULA (I) AND A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br/>[FR] COMPOSÉ ORGANIQUE DE FORMULE (I) DESTINÉ À ÊTRE UTILISÉ DANS DES DISPOSITIFS ÉLECTRONIQUES ORGANIQUES, DISPOSITIF ÉLECTRONIQUE ORGANIQUE COMPRENANT UN COMPOSÉ DE FORMULE (I) ET DISPOSITIF D'AFFICHAGE COMPRENANT LE DISPOSITIF ÉLECTRONIQUE ORGANIQUE
    申请人:NOVALED GMBH
    公开号:WO2021259782A2
    公开(公告)日:2021-12-30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mpound of formula (I) and an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a semiconductor layer which comprises a compound of formula (I).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