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吡啶二甲醛(简称PDA)于1953年首次被报道。此后,其衍生物被发现具有抗结核病作用、抗癌活性以及可作为有机显影剂等特性。2,6-吡啶二甲醛含有两个醛基,可以与二胺等化合物反应生成多种类型的席夫碱,并进一步反应生成环化物,从而作为配体用于有机合成。因此,它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合成方法以2,6-吡啶二甲酸为原料,通过酰化、酯化、还原和氧化四步反应合成了2,6-吡啶二甲醛,总收率为30%。该合成路线操作简单,条件温和且原料易得,是实验室及工业上制备2,6-吡啶二甲醛的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其合成路线图如下: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6-甲基-2-吡啶甲醛 | 6-methyl-2-pyridinecarboxaldehyde | 1122-72-1 | C7H7NO | 121.139 |
2,6-氯甲酰吡啶 | 2,6-Pyridinedicarbonyl dichloride | 3739-94-4 | C7H3Cl2NO2 | 204.012 |
2,6-二甲基吡啶 | 2,6-dimethylpyridine | 108-48-5 | C7H9N | 107.155 |
吡啶-2,6-二甲酸 | 2,6-Pyridinedicarboxylic acid | 499-83-2 | C7H5NO4 | 167.121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6-(羟基甲基)吡啶甲醛 | 6-(hydroxymethyl)picolinaldehyde | 39621-11-9 | C7H7NO2 | 137.138 |
6-甲酰基-(9CI)-2-吡啶羧酸 | 6-formylpicolinic acid | 499214-11-8 | C7H5NO3 | 151.122 |
吡啶-2,6-二甲酸 | 2,6-Pyridinedicarboxylic acid | 499-83-2 | C7H5NO4 | 167.121 |
6-羧基吡啶-2-甲醇 | 6-(hydroxymethyl)pyridine-2-carboxylic acid | 1197-10-0 | C7H7NO3 | 153.137 |
6-(二氟甲基)吡啶甲醛 | 6-(difluoromethyl)picolinaldehyde | 208111-30-2 | C7H5F2NO | 1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