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双(三苯基膦)氯化钴 | 14126-40-0

中文名称
双(三苯基膦)氯化钴
中文别名
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钴
英文名称
bis(triphenylphosphine)dichlorocobalt(II)
英文别名
CoCl2(PPh3)2;Co(PPh3)2Cl2;Cobalt, dichlorobis(triphenylphosphine)-, (T-4)-;cobalt(2+);triphenylphosphane;dichloride
双(三苯基膦)氯化钴化学式
CAS
14126-40-0
化学式
C36H30Cl2CoP2
mdl
——
分子量
654.481
InChiKey
OPRPFIIIFJLFCE-UHFFFAOY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36 °C (dec.) (lit.)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8.27
  • 重原子数:
    41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6.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Xn
  • 危险类别码:
    R20/21/22
  • WGK Germany:
    3
  • 安全说明:
    S36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305+P351+P338
  • 危险性描述:
    H302,H315,H319,H335
  • 储存条件:
    室温且干燥环境中保存。

SDS

SDS:9366bbd62cba9b60e91163c6f5944a57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双(三苯基膦)氯化钴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Bis(triphenylphosphine)cobalt dichloride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根据全球协调系统(GHS)的规定,不是危险物质或混合物。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Bis(triphenylphosphine)cobalt dichloride
别名
: C36H30Cl2CoP2
分子式
: 654.41 g/mol
分子量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眼睛接触
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磷的氧化物, 氯化氢气体, 钴/氧化钴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避免粉尘生成。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6.2 环境保护措施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扫掉和铲掉。 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一般性的防火保护措施。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常规的工业卫生操作。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根据危险物质的类型,浓度和量,以及特定的工作场所选择身体保护措施。,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不需要保护呼吸。如需防护粉尘损害,请使用N95型(US)或P1型(EN 143)防尘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粉末
颜色: 蓝色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凝固点: 236 °C - 分解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相容的物质
强氧化剂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肤 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双(三苯基膦)氯化钴 在 K{HB(sec-C4H9)3} 、 CO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生成 Cobalt, dicarbonylchlorobis(triphenylphosphine)-
    参考文献:
    名称:
    Lindner, Ekkehard; Schober, Uwe; Glaser, Erhard, Zeitschrift fur Naturforschung, B: Chemical Sciences, 1987, vol. 42, # 12, p. 1527 - 1536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四氯化碳 作用下, 以 not given 为溶剂, 生成 双(三苯基膦)氯化钴
    参考文献:
    名称:
    有机硅化学。第23部分。某些甲硅烷基钴(III)配合物以及氘,氢化硅烷化和O-硅烷化反应的均相催化
    摘要:
    配合物[CoH(X 2)L 3 ](X = H或N; L = PPh 3)与硅烷SiR 3 H反应,生成新的甲硅烷基钴(III)配合物[CoH 2(SiR 3)L 3 ] [R 3= F 3,MeF 2或(OEt)3 ]。描述了这些配合物的特征及其与N 2,H 2,HCl,CCl 4和CO的反应。有了CO,新的钴(I)甲硅烷基[Co(SiF 3)(CO)2 L 2] 形成了。R的电负性降低时,甲硅烷基对SiR 3 H损失的稳定性降低,这使得较不稳定的配合物参与催化过程。SiR 3 H与D 2(R = F,OEt,Et或Me),SiH(OEt)3或Me 3 Si [OSi(H)Me] n OSiMe 3与EtOH和SiH(OEt)的反应)3与1-己烯是通过[COH(X催化2)L- 3 ]或由[治疗之环2 {的Si(OET)3 } L 3 ]。氘代反应为氘代硅烷SiR 3 D提供了容易的路线。
    DOI:
    10.1039/dt9790000695
  • 作为试剂:
    描述:
    1-(4-nitro-benzyl)-2,4,6-triphenylpyridinium tetrafluoroborate 、 乙酰丙酮双(三苯基膦)氯化钴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氯仿 为溶剂, 反应 41.0h, 以7%的产率得到3-[(4-硝基苯基)甲基]戊烷-2,4-二酮
    参考文献:
    名称:
    C-alkylation of β diketones with benzylpyridinium salts. Evidence for chain radical mechanisms
    摘要:
    DOI:
    10.1016/s0040-4020(01)87840-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Metal(II) Complexes Containing Triphenylphosphine and Schiff Base Ligand Based on 3-Methoxysalicylaldehyde
    作者:G. Gokulnath、P. Anitha、R. Manikandan、C. Umarani
    DOI:10.14233/ajchem.2021.23262
    日期:——

    Schiff base ligand (HL) derived from condensation of 3-methoxy salicylaldehyde with 4-aminobenzoic acid and its metal(II) complexes containing triphenylphosphine of the type [MCl(PPh3)(L)] (M = Ni2+, Co2+ or Cu2+; L = bitendate Schiff base ligand) have been synthesized. All the metal(II) complex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nalytical and spectroscopic (FT-IR, electronic, ESI-Mass, ESR, 1H, 13C NMR and 31P NMR) techniques. All the synthesized compounds were evaluated for in vitro antimicrobial efficiency against Gram-positive bacteria, Gram-negative bacteria and fungai using the agar well diffusion method. Anticancer activity in vitro of the ligand and its metal(II) complexes were also screened against MCF-7 cancer cell lines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 line).

    Schiff碱配体(HL)是由3-甲氧基水杨醛与4-氨基苯甲酸缩合而成的,其金属(II)配合物含有三苯基膦,类型为[MCl(PPh3)(L)](M = Ni2+,Co2+或Cu2+;L = 双齿Schiff碱配体)。所有金属(II)配合物均通过分析和光谱(FT-IR,电子,ESI-质谱,ESR,1H,13C NMR和31P NMR)技术进行了表征。所有合成的化合物均通过琼脂孔扩散法评估了其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和真菌的体外抗菌效果。体外抗癌活性也对配体及其金属(II)配合物针对MCF-7癌细胞系(人类乳腺癌细胞系)进行了筛选。
  • Cobalt(iii) complexes bearing bidentate, tridentate, and tetradentate N-heterocyclic carbenes: synthesis, X-ray structures and catalytic activities
    作者:Zhenxing Xi、Bin Liu、Chunxin Lu、Wanzhi Chen
    DOI:10.1039/b906242d
    日期:——
    [H(2)L3](PF(6))(2)via in situ generated silver carbene complexes under mild conditions. These cobalt complex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1)H and (13)C NMR spect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cobalt complexes have been found to be good catalyst precursors for Kumada-Corriu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of aryl halides and Grignard reagents at room temperature. Complex 1 is more active under the mild
    钴(iii)配合物,[CoCl(2)(L1)(2)] [PF(6))(1,L1 = N-甲基-N-(2-嘧啶基)咪唑基亚烷基),[CoCl(L2)(2 )](PF(6))(2)(,L2 = N-吡啶甲基-(2-嘧啶基)咪唑基亚烷基),[Co(L3)(2)](PF(6))(3)(3,L3 =从相应的嘧啶官能化的咪唑鎓盐[HL1](PF(6)),[ HL2](PF(6))和[H(2)L3](PF(6))(2)通过在温和条件下原位生成卡宾银配合物。这些钴配合物通过(1)H和(13)C NMR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来表征。已经发现钴配合物是室温下芳基卤化物和格氏试剂的Kumada-Corriu交叉偶联反应的良好催化剂前体。复合物1在温和条件下更具活性。
  • Magnetic Investigations of Spin-free Cobaltous Complexes. VI.<sup>1</sup> Complexes Containing Phosphines and the Position of Phosphines in the Spectrochemical Series
    作者:F. A. Cotton、O. D. Faut、D. M. L. Goodgame、R. H. Holm
    DOI:10.1021/ja01469a002
    日期:1961.4
    study of the magnetic moments and the visible spectra of the complexes STACo(R/sub 3/P)/sub 2/X/sub 2/! (R = , X = Cl, Br, I and R = C/sub 6/H/sub 11/, X = Br, I) and of salts of two representatives of an anionic complex, STACo( /sub 3/P)Br/sub 3/!/sup -/ and STACo( /sub 3/P)I/sub 3/ i!/ sup -/ are reported. The effect of low-symmetry components in the ligand fields upon the magnetic and spectral properties
    对复合物 STACo(R/sub 3/P)/sub 2/X/sub 2/! 的磁矩和可见光谱的彻底研究 (R = , X = Cl, Br, I 和 R = C/sub 6/H/sub 11/, X = Br, I) 和两种阴离子复合物代表的盐,STACo(/sub 3/P)报告了 Br/sub 3/!/sup -/ 和 STACo( /sub 3/P)I/sub 3/ i!/sup -/。报告和讨论了配体场中的低对称性成分对磁性和光谱特性的影响。通过将数据与先前报道的其他四面体 Co(II) 配合物的数据进行比较,表明这两种膦在光谱化学系列中占据与甲苯胺和 N/sup -/3/sub ./auth) 相邻的位置
  • Reactions of the octahydrotriborate(1–) anion, [B<sub>3</sub>H<sub>8</sub>]<sup>–</sup>, with some complexes of cobalt(<scp>I</scp>), cobalt(<scp>II</scp>), rhodium(<scp>I</scp>), and iridium(<scp>I</scp>), and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borallyl’ complex [Ir<sup>III</sup>(η<sup>3</sup>-B<sub>3</sub>H<sub>7</sub>)(CO)H(PPh<sub>3</sub>)<sub>2</sub>]
    作者:Norman N. Greenwood、John D. Kennedy、David Reed
    DOI:10.1039/dt9800000196
    日期:——
    octahydrotriborate(1–) anion, [B3H8]–, reacts with amine and tertiary phosphine complexes of cobalt(I) and cobalt(II) halides to give arachno-triborane-ligand adducts, B3H7L, together with B2H4L2 and BH3L (where L = pyridine or tertiary phosphine). A similar reaction occurs with trans-[RhI(CO)Cl(PPh3)2] and with [IrI(CO)Cl(PPh3)2]. The latter complex also yields the novel ‘borallyl’ compound [IrIII(η3-B3H7)(CO)H(PPh3)2]
    八氢三硼酸酯(1-)阴离子[B 3 H 8 ] -与钴(I)和卤化钴(II)的胺和叔膦配合物反应生成芳族-三硼烷-配体加合物B 3 H 7 L具有B 2 H 4 L 2和BH 3 L(其中L =吡啶或叔膦)。反式-[Rh I(CO)Cl(PPh 3)2 ]和[Ir I(CO)Cl(PPh 3)2发生类似的反应]。后者复杂也产生了新的'borallyl'化合物的[Ir III(η 3 -B 3 ħ 7)(CO)H(PPH 3)2 ],其也可被描述为巢-iridatetraborane,[(IRB 3 ħ 7)(CO)H(PPh 3)2 ]。讨论了该化合物的光谱性质和结构。[B 3 H 8 ] -离子不与[Ir I(CO)(dppe)2 ] +反应,但与[Ir I(dppe)2 ] +反应转化为[Ir III H 2(dppe)2 ] +(dppe = Ph 2 PCH 2 CH 2 PPh 2)。
  • Heterobimetallic complexes containing an N-heterocyclic carbene based multidentate ligand and catalyzed tandem click/Sonogashira reactions
    作者:Shaojin Gu、Daichao Xu、Wanzhi Chen
    DOI:10.1039/c0dt01211d
    日期:——
    Mono- and polynuclear complexes containing 3-(1,10-phenanthrolin-2-yl)-1-(pyridin-2-ylmethyl)imidazolylidene (L), [NiL2](PF6)2 (2), [CoL2](PF6)3 (3), [PtLCl](PF6) (4), [PdAgL2](PF6)3 (5), [PdCuL2](PF6)3 (6), [Pd2L2Cl2](PF6)2 (7), and [Pd3L2Cl4](PF6)2 (8) have been prepared and fully characterized by NMR, ESI-MS spectroscopy, and X-ray crystallography. In complexes 2–4, the ligand binds to metals in a pincer NNC fashion with the pyridine group uncoordinated. Complexes 5 and 6 are isostructural to each other in which the palladium ions are surrounded by two pyridines and two imidazolylidenes and Ag(I) or Cu(I) is coordinated by two 1,10-phenanthroline moieties. In the trinuclear palladium complex 8, one palladium ion has an identical coordination mode as in 5 and 6, and the other two palladium ions are bonded to the 1,10-phenanthroline. Complex 6 exhibits excellent catalytic activity for the tandem click/Sonogashira reaction of 1-(bromomethyl)-4-iodobenzene, NaN3, and ethynylbenzene in which three C–N bonds and one C–C bond are formed in a single flask.
    单核和多核配合物含有3-(1,10-菲咯啉-2-基)-1-(吡啶-2-甲基)咪唑烷基(L),[NiL2](PF6)2(2),[CoL2](PF6)3(3),[PtLCl](PF6)(4),[PdAgL2](PF6)3(5),[PdCuL2](PF6)3(6),[Pd2L2Cl2](PF6)2(7),和[Pd3L2Cl4](PF6)2(8)已经被制备并通过NMR、ESI-MS光谱和X射线晶体学进行了全面表征。在配合物2-4中,配体以夹钳式NNC方式与金属结合,吡啶基团未参与配位。配合物5和6在结构上相互等同,其中钯离子被两个吡啶和两个咪唑烷基包围,Ag(I)或Cu(I)通过两个1,10-菲咯啉部分配位。在三核钯配合物8中,一个钯离子具有与5和6相同的配位模式,其他两个钯离子与1,10-菲咯啉结合。配合物6显示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对于1-(溴甲基)-4-碘苯、NaN3和乙炔苯的串联点击/Sonogashira反应,其中在单一反应瓶中形成三个C–N键和一个C–C键。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ir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