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霉素磷酸酯(clindamycin phosphate)进入机体后水解为具有抗菌活性的克林霉素。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以及厌氧菌中的拟杆菌属和梭状杆菌属有显著的抗菌作用,并且与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无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可用于青霉素过敏患者。
不良反应克林霉素磷酸酯长期静脉滴注可能导致静脉炎。偶见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可出现药物性皮疹。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假膜性结肠炎。肝肾功能损害者、4岁以下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慎用。对克林霉素或林可霉素过敏的患者禁用。
克林霉素衍生物克林霉素磷酸酯是一种化学半合成的克林霉素衍生物,常温下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且味道苦涩,并具有一定的吸湿性。体外没有抗菌活性,在体内迅速水解为克林霉素才能发挥药理作用。其作用机制、抗菌谱、适应症及治疗效果与克林霉素相同,但因其脂溶性和渗透性优于克林霉素,能够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给药,并主要在肝脏内代谢,经胆汁、粪便及尿液排泄。
克林霉素磷酸酯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如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杆菌(如梭状芽胞杆菌和白喉杆菌)以及厌氧菌(包括梭状芽孢杆菌属、拟杆菌属、梭状杆菌属、丙酸杆菌属、真杆菌及厌氧球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扁桃体炎、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如疖、痈、脓肿、蜂窝织炎等)、创伤和烧伤感染以及手术后感染,泌尿系的急性尿道炎、急性肾盂肾炎及前列腺炎,还可用于治疗骨髓炎、败血症、腹膜炎、口腔感染等。
生物活性克林霉素磷酸酯(Clindamycin Phosphate, NSC 618653)是一种林可酰胺类抗生素,在对抗原虫病原体如恶性疟疾寄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果,其半数有效浓度为12 nM。
用途克林霉素磷酸酯属于抗生素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