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二氯吡嗪-2-甲腈可用于生产法匹拉韦(Favipiravir,登记号:F103350),该药物被用于在小动物模型中治疗晚期埃博拉病毒感染。
简介3,6-二氯吡嗪-2-甲腈可用作医药合成中间体。可以通过将2-氰基吡嗪作为反应原料制备出中间体3,6-二氯吡嗪-2-甲腈,再进一步与三氯氧磷反应生成目标产物。此外,它还可用于制备3,6-二氟-2-氰基吡嗪。
制备 1.4-二氧吡嗪酰胺的制备:在温度控制于-5~5℃的情况下,将2-氰基吡嗪(5.25g)与冰乙酸(29.95g)、30%双氧水(45.30g)混合均匀。升温至95℃进行回流反应22小时,直到TLC显示无原料为止。随后,在40℃下减压旋蒸除去溶剂,并加入15ml的水再次减压旋蒸数次以去除冰乙酸,再加入15ml的水进行热氯仿萃取(共三次)。水层在减压下旋干后用90%甲醇重结晶并过滤。滤饼经过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的1,4-二氧吡嗪酰胺(4.45g),熔点大于300℃,收率为57.43%。
3,6-二氯吡嗪-2-甲腈的制备:将6.20g 1,4-二氧吡嗪酰胺加入重蒸后的三氯氧磷(24.53g)中混合均匀,于50℃搅拌50分钟。随后升温至70℃反应1小时,并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三乙胺(4.86g)。加毕后升温至96℃回流反应6小时,直到TLC显示反应完成为止。然后减压旋干,用10ml冰水冲入并以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每次15ml),合并有机相。饱和食盐水洗两次后,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减压旋干,进行柱色谱纯化分离,并真空干燥得到淡黄色固体3,6-二氯吡嗪-2-甲腈(3.14g)。该产品的熔点为90-91℃,收率为45.15%。
法匹拉韦中间体3,6-二氯吡嗪-2-甲腈是生产法匹拉韦的中间体。法匹拉韦由日本富士胶卷富山化学研发(中国授权方为“浙江海正药业”),该药物于2014年3月在日本批准上市,主要用于治疗甲型和乙型流感。研究表明,除了对流感病毒有作用外,该药还对多种RNA病毒表现出良好的抗病毒效果,包括埃博拉病毒、沙粒病毒、布尼亚病毒以及狂犬病毒等。
法匹拉韦是一种新型广谱抗RNA病毒药物,能够选择性抑制与病毒复制相关的RNA聚合酶。在宿主细胞内被酶磷酸核糖基化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法匹拉韦RTP;这种物质可以被病毒RNA聚合酶错误识别并插入到病毒RNA链中或结合到病毒RNA聚合酶结构域上,从而阻碍病毒RNA链的复制和转录。因此,它被称为“病毒克星”。
实验结果显示,该药物能抑制埃博拉病毒、黄热病、基孔肯雅病毒、诺如病毒以及肠病毒,并且可以有效抑制耐药(金刚烷胺、奥司他韦、扎纳米韦)的流感病毒感染,使得其被日本列入国家战略储备药物。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在体外细胞试验中,法匹拉韦对流感病毒的IC50值为341nM;而对新冠病毒的EC50达到61.88μM。这表明该药具有非常强大的抗病毒能力。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3-氨基-6-氯-2-氰基吡嗪 | 2-chloro-5-amino-6-cyanopyrazine | 17231-50-4 | C5H3ClN4 | 154.559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6-氯-3-羟基吡嗪-2-甲腈 | 6-chloro-3-hydroxypyrazine-2-carbonitrile | 1374986-27-2 | C5H2ClN3O | 155.5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