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黄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特殊气味。该物质极易溶于水,易溶于甲醇或乙醇,溶于无水乙醇或丙酮,稍难溶于乙酸或异丙醇,难溶于氯仿,并不溶于醚、苯或己烷。它在光和潮湿的空气中不稳定。熔点为111~112℃(以无水乙醇:乙醚,1:1混合物计);而在分解条件下,熔点为101-103℃(以异丙醇计)。其[α]D20值为+93.2°(在甲醇中浓度C=0.5),而[α]D23值则为+73.2°(在甲醇中浓度C=0.3)。
用途雷莫司汀是一种烷化剂,属于新开发的亚硝基脲类抗肿瘤药物。它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并展现出广泛的抗癌活性。临床应用上,可用于治疗恶性淋巴瘤、骨髓瘤、恶性神经胶质肉瘤、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本质性血小板增多症以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等。
用途雷莫司汀具有广谱抗癌活性,并对多种肿瘤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
生产方法 异氰酸酯法首先,将甲基-6-氨基-6-脱氧-2-D-吡喃葡糖苷溶解于水和异丙醇中,在搅拌下滴加异氰酸(2-氯乙基)酯进行反应。随后,通过减压浓缩除去多余的溶剂,并在无水乙醇中反复结晶,从而得到浅黄白色结晶的中间体,收率为57.3%。
接着,将上述中间体溶解于乙酸溶液,在28-29℃和良好搅拌条件下加入亚硝酸钠粉末。反应完成后,使用Amberlite IR-120(H+型)树脂吸收钠离子。过滤后用冰乙酸彻底洗涤滤渣,合并洗液与滤液,并通过减压浓缩去除溶剂。最后,在异丙醇中结晶得到雷莫司汀,收率为90.5%。
活性酯法此方法先将亚硝胺转化为活性酯,再与甲基-6-氨基-6-脱氧-D-吡喃葡糖苷反应,从而获得雷莫司汀。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1-(2-chloroethyl)-3-(1-methyl-6-deoxy-α-D-glucopyranse-6-yl)urea | 58994-95-9 | C10H19ClN2O6 | 298.724 |
甲基-6-氨基-6-脱氧-alpha-d-吡喃葡萄糖苷 | methyl 6-amino-6-deoxy-α-D-glucopyranoside | 5155-47-5 | C7H15NO5 | 19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