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间羟基二苯胺 | 101-18-8

中文名称
间羟基二苯胺
中文别名
3-羟基二苯胺;3-羟基二苯基胺
英文名称
3-hydroxy-N-phenylaniline
英文别名
3-(phenylamino)phenol;3-hydroxydiphenylamine;m-Anilinophenol;3-anilinophenol
间羟基二苯胺化学式
CAS
101-18-8
化学式
C12H11NO
mdl
MFCD00002262
分子量
185.225
InChiKey
NDACNGSDAFKTGE-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81-82°C
  • 沸点:
    340°C
  • 密度:
    1.0936 (rough estimate)
  • 闪点:
    340°C
  • 物理描述:
    3-hydroxy-n-phenylaniline is a beige powder. (NTP, 1992)
  • 溶解度:
    less than 1 mg/mL at 72.5° F (NTP, 1992)
  • 稳定性/保质期:
    避免与氧化物接触。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1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32.3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等级:
    6.1
  • 危险品标志:
    Xi
  • 安全说明:
    S26,S37/39
  • 危险类别码:
    R36/37/38
  • 危险品运输编号:
    2811
  • 海关编码:
    2922299090
  • 危险类别:
    6.1
  • 包装等级:
    III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4,P280,P302+P352+P332+P313+P362+P364,P305+P351+P338+P337+P313
  • 危险性描述:
    H315,H319
  • 储存条件: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中。远离火种、热源,并确保包装密封。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需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存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SDS

SDS:7dea082be098258ce69830db6df058b8
查看
3-羟基二苯胺 修改号码:6

模块 1. 化学品
产品名称: 3-Hydroxydiphenylamine
修改号码: 6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GHS分类
物理性危害 未分类
健康危害
皮肤腐蚀/刺激 第2级
严重损伤/刺激眼睛 2A类
环境危害 未分类
GHS标签元素
图标或危害标志
信号词 警告
危险描述 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防范说明
[预防] 处理后要彻底清洗双手。
穿戴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护面具。
[急救措施] 眼睛接触: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方便,易操作,摘除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眼睛接触:求医/就诊
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和水轻轻洗。
若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脱掉被污染的衣物,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单一物质/混和物 单一物质
化学名(中文名): 3-羟基二苯胺
百分比: >98.0%(HPLC)(N)
CAS编码: 101-18-8
俗名: m-Anilinophenol , N-(3-Hydroxyphenyl)aniline
3-羟基二苯胺 修改号码:6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分子式: C12H11NO

模块 4. 急救措施
吸入: 将受害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通畅,休息。若感不适请求医/就诊。
皮肤接触: 立即去除/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肥皂和水轻轻洗。
若皮肤刺激或发生皮疹:求医/就诊。
眼睛接触: 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方便,易操作,摘除隐形眼镜。继续清洗。
如果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食入: 若感不适,求医/就诊。漱口。
紧急救助者的防护: 救援者需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比如橡胶手套和气密性护目镜。

模块 5. 消防措施
合适的灭火剂: 干粉,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
特殊危险性: 小心,燃烧或高温下可能分解产生毒烟。
特定方法: 从上风处灭火,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非相关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地方。
周围一旦着火:如果安全,移去可移动容器。
消防员的特殊防护用具: 灭火时,一定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模块 6. 泄漏应急处理
个人防护措施,防护用具,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远离溢出物/泄露处并处在上风处。
紧急措施: 泄露区应该用安全带等圈起来,控制非相关人员进入。
环保措施: 防止进入下水道。
控制和清洗的方法和材料: 清扫收集粉尘,封入密闭容器。注意切勿分散。附着物或收集物应该立即根据合适的
法律法规处置。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处理
技术措施: 在通风良好处进行处理。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具。防止粉尘扩散。处理后彻底清洗双手
和脸。
注意事项: 如果粉尘或浮质产生,使用局部排气。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眼睛和衣物。
贮存
储存条件: 保持容器密闭。存放于凉爽、阴暗处。
远离不相容的材料比如氧化剂存放。
包装材料: 依据法律。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 尽可能安装封闭体系或局部排风系统,操作人员切勿直接接触。同时安装淋浴器和洗
眼器。
个人防护用品
呼吸系统防护: 防尘面具。依据当地和政府法规。
手部防护: 防护手套。
眼睛防护: 安全防护镜。如果情况需要,佩戴面具。
皮肤和身体防护: 防护服。如果情况需要,穿戴防护靴。

模块 9. 理化特性
外形(20°C): 固体
外观: 晶体-粉末
3-羟基二苯胺 修改号码:6

模块 9. 理化特性
颜色: 浅黄色-灰红黄色
气味: 无资料
pH: 无数据资料
熔点:
80°C
沸点/沸程 340 °C
闪点: 无资料
爆炸特性
爆炸下限: 无资料
爆炸上限: 无资料
密度: 无资料
溶解度:
[水] 无资料
[其他溶剂] 无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性
化学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稳定。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未报道特殊反应性。
须避免接触的物质 氧化剂
危险的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氮氧化物 (NOx)

模块 11. 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 无资料
对皮肤腐蚀或刺激: 无资料
对眼睛严重损害或刺激: 无资料
生殖细胞变异原性: 无资料
致癌性:
IARC = 无资料
NTP = 无资料
生殖毒性: 无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性:
鱼类: 无资料
甲壳类: 无资料
藻类: 无资料
残留性 / 降解性: 无资料
潜在生物累积 (BCF): 无资料
土壤中移动性
log水分配系数: 无资料
土壤吸收系数 (Koc): 无资料
亨利定律 无资料
constant(PaM3/mol):

模块 13. 废弃处置
如果可能,回收处理。请咨询当地管理部门。建议在可燃溶剂中溶解混合,在装有后燃和洗涤装置的化学焚烧炉中
焚烧。废弃处置时请遵守国家、地区和当地的所有法规。

模块 14. 运输信息
联合国分类: 与联合国分类标准不一致
3-羟基二苯胺 修改号码:6

模块 14. 运输信息
UN编号: 未列明

模块 15. 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11年2月16日修订): 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用途:用于制作染料、医药制品以及橡胶助剂。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1
    •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间羟基二苯胺乙醇硫酸 、 sodium nitrite 作用下, 生成 3-(N-Nitroso-anilino)-phenol
    参考文献:
    名称:
    Italy: the extreme right comes in from the cold
    摘要:
    DOI:
    10.1093/pa/53.3.469
  • 作为产物:
    描述:
    2-溴邻苯二酚咪唑正丁基锂四丁基氟化铵 、 cesium fluo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正己烷N,N-二甲基甲酰胺乙腈 为溶剂, 反应 3.0h, 生成 间羟基二苯胺
    参考文献:
    名称:
    3-羟基-2-(三烷基甲硅烷基)苯基三氟甲磺酸酯:通过1,3-C-sp 2 -O甲硅烷基迁移引发的苯炔前体
    摘要:
    3-羟基-2-(三烷基甲硅烷基)苯基三氟甲磺酸酯是新的通用羟基芳烃前体。它们是通过C-sp 2 -O-O 1,3-Brook重排诱导的碱活化的芳烃前体。由3-羟基-2-(三烷基甲硅烷基)苯基三氟甲磺酸酯产生的各种亲嗜碱和3-三烷基甲硅烷氧基苯并ben的反应有效地提供了高度区域选择性的苯酚衍生物。此外,通过交叉实验,证明了甲硅烷基迁移的分子内机理。
    DOI:
    10.1021/acs.orglett.7b0316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 Survey on the Reactivity of Phenyliodonium Ylide of 2-Hydroxy-1,4-Naphthoquinone with Amino Compounds
    作者:Konstantina Spagou、Elizabeth Malamidou-Xenikaki、Spyros Spyroudis
    DOI:10.3390/10010226
    日期:——
    The phenyliodonium ylide of 2-hydroxy-1,4-naphthoquinone reacts with aminoesters, ureas, aminoalcohols and aminophenols in refluxing dichloromethane to afford good yields of indanedione 2-carboxamido compounds, that in solution exist in an enol-amide form. The same reactants in a copper-catalyzed reaction afford mainly the corresponding N-arylo compounds. Arylhydrazines are mainly oxidized by the ylide and arylation occurs only in a low yield.
    2-羟基-1,4-萘醌的苯基碘鎓叶立德与氨基酯、脲、氨基醇和氨基酚在回流的二氯甲烷中反应,以良好的产率得到吲哚二酮2-酰胺化合物,其在溶液中以烯醇酰胺形式存在。在铜催化的反应中,同样的反应物主要得到相应的N-芳基化合物。芳基肼主要被叶立德氧化,芳基化仅在低产率下发生。
  • Palladium-Catalyzed [3+3] Annulation between Diarylamines and α,β-Unsaturated Acids through CH Activation: Direct Access to 4-Substituted 2-Quinolinones
    作者:Rajesh Kancherla、Togati Naveen、Debabrata Maiti
    DOI:10.1002/chem.201500774
    日期:2015.6.1
    A CH activation strategy has been successfully employed for the high‐yielding synthesis of a diverse array of 4‐substituted 2‐quinolinone species by a palladium‐catalyzed dehydrogenative coupling involving diarylamines. This intermolecular annulation approach incorporates readily available α,β‐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as the coupling partner by suppressing the facile decarboxylation. Based on
    AC  ħ激活策略已被成功地用于通过涉及二芳基胺钯催化脱氢偶联高产合成4-取代的2-喹啉酮物种的多样性阵列的。这种分子间环化方法通过抑制容易的脱羧作用,结合了易于获得的α,β-不饱和羧酸作为偶联伴侣。在初步的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反应顺序,包括邻,π-配位,β-迁移插入和β-氢化物消除。
  • Synthesis of Di(hetero)arylamines from Nitrosoarenes and Boronic Acids: A General, Mild, and Transition-Metal-Free Coupling
    作者:Silvia Roscales、Aurelio G. Csákÿ
    DOI:10.1021/acs.orglett.8b00473
    日期:2018.3.16
    The synthesis of di(hetero)arylamines by a transition-metal-free cross-coupling between nitrosoarenes and boronic acids is reported. The procedure is experimentally simple, fast, mild, and scalable and has a wide functional group tolerance, including carbonyls, nitro, halogens, free OH and NH groups. It also permits the synthesis of sterically hindered compounds.
    据报道,通过亚硝基芳烃和硼酸之间的无过渡金属交叉偶联来合成二(杂)芳基胺。该方法实验上简单,快速,温和且可扩展,并且具有宽泛的官能团耐受性,包括羰基,硝基,卤素,游离的OH和NH基团。它还允许合成位阻化合物。
  • Novel acetyl-CoA carboxylase (ACC) inhibitors and their use in 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c syndrome
    申请人:Beutel A. Bruce
    公开号:US20060178400A1
    公开(公告)日:2006-08-10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compounds of formula (I), which inhibit acetyl-CoA carboxylase (ACC) and are useful for the prevention or treatment of metabolic syndrome, type II diabetes, obesity, atherosclerosi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humans.
    本发明涉及式(I)的化合物,它们抑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并且对于预防或治疗人类的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是有用的。
  • Unique copper–salen complex: an efficient catalyst for N-arylations of anilines and imidazoles at room temperature
    作者:Ankur Gogoi、Gayatri Sarmah、Anindita Dewan、Utpal Bora
    DOI:10.1016/j.tetlet.2013.10.084
    日期:2014.1
    activity of a unique Cu–salen type complex in N-arylation of anilines with arylboronic acids in water. The protocol is found to be applicable for a wide range of electronically diversified arylboronic acids and anilines with excellent yields of the isolated product. Further the scope of this protocol has been extended to the synthesis of various N-aryl imidazoles in iso-propanol.
    我们在这里报告了一种独特的Cu-salen型配合物在水中苯胺与芳基硼酸的N-芳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已发现该方案适用于多种电子多样化的芳基硼酸和苯胺,且分离出的产物收率极高。此外,该方案的范围已扩展到在异丙醇中合成各种N-芳基咪唑。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hnmr
mass
cnmr
ir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