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酯红霉素是一种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红霉素的半合成衍生物。引入环碳酸酯基极大地改善了红霉素的亲脂性,从而增强了其吸收能力。实验表明,这种结构改变降低了血清蛋白结合率,提高了抗菌活性并降低了毒性。本品对多种细菌具有广泛的抗菌谱,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酿脓链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棒状杆菌等)和革兰氏阴性菌(如淋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杆菌、志贺菌属等),对各种厌氧菌(除脆弱类杆菌和梭杆菌外)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此外,环酯红霉素还对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军团菌属、弯曲菌属及阿米巴等其他微生物也有疗效。
与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相比,本品在体外对抗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活性相当或更优。生物半衰期比红霉素长3倍,比克拉霉素长2倍,对有胚胎毒性的克拉霉素而言,其对胎儿的安全性更高。耐酸性能是红霉素的2~3倍,抗菌活性更是红霉素的2-8倍。在对抗肺炎链球菌的作用中,环酯红霉素的表现优于甲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并且在某些情况下显示出比甲红霉素更优的疗效。
现有环酯红霉素的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剂和干混悬剂。虽然已有剂型给药方便,但存在胃肠道不良反应及生物利用度不足等问题,在需要迅速达到高血药浓度时,常需采用静脉给药方式。尤其对于因某些原因不能吞食或胃肠道功能障碍而无法口服的患者,注射剂更为适用。
适应症环酯红霉素适用于由敏感菌引起的多种感染,包括扁桃体炎、咽炎、细菌性肺炎(如支原体肺炎)、口腔炎、军团病、白喉、百日咳、猩红热、红癣、类丹毒、淋病、早期梅毒、软下疳、尿道炎、弯曲菌肠炎及阿米巴肠炎等。
药理作用环酯红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通过结合于细菌细胞核糖体50S亚单位来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作为红霉素的半合成衍生物,引入环碳酸酯基极大地改善了红霉素的亲脂性,从而增强了吸收能力。
用法用量成人:首次剂量为500~750mg,之后每12小时服用250~500mg。严重感染时可加倍。
儿童:首次按体重30mg/kg给药,之后每12小时按体重15mg/kg给药。
环酯红霉素是红霉素的衍生物,通过结合于50S核糖体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其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厌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并能有效治疗其他微生物感染。
靶点环酯红霉素广泛用于治疗呼吸道、消化道和生殖道感染以及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作为一种拥有十个立体异构中心和两个糖基(L-克拉定诺糖和D-脱氧氨基葡萄糖)的物质,它自第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以来一直是改善其生物活性的重要起点,这些药物虽然具有较低的毒性和良好的耐受性,但在酸性环境中不稳定。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红霉素 | erythromycin | 114-07-8 | C37H67NO13 | 733.9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