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烯丙基酚 | 1745-81-9

中文名称
2-烯丙基酚
中文别名
邻烯丙基苯酚;2-丙烯基苯酚;2-烯丙基苯酚;2-丙烯基苯酚, 98+%
英文名称
2-Allylphenol
英文别名
o-Allylphenol;2-prop-2-enylphenol
2-烯丙基酚化学式
CAS
1745-81-9
化学式
C9H10O
mdl
MFCD00002250
分子量
134.178
InChiKey
QIRNGVVZBINFMX-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6 °C
  • 沸点:
    220 °C (lit.)
  • 密度:
    1.028 g/mL at 25 °C (lit.)
  • 闪点:
    192 °F
  • 溶解度:
    7克/升(20°C)
  • LogP:
    2.91
  • 解离常数:
    10.27-10.29 at 25℃
  • 保留指数:
    1138
  • 稳定性/保质期:
    1. 在常温常压下保持稳定,避免接触氧化物。 2. 吸入或皮肤接触有害,请在大量使用时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手套,并避免吸入其蒸气。 3. 该物质存在于烟气中。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7
  • 重原子数:
    10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11
  • 拓扑面积:
    20.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ADMET

毒理性
  • 副作用
Dermatotoxin - 皮肤烧伤。
Dermatotoxin - Skin burns.
来源:Haz-Map, Information on Hazardous Chemicals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等级:
    8
  • 危险品标志:
    Xi
  • 安全说明:
    S23,S24/25,S26,S36/37/39,S45
  • 危险类别码:
    R36/38
  • WGK Germany:
    2
  • 海关编码:
    2907190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2923 8/PG 3
  • 危险类别:
    8
  • RTECS号:
    SJ3850000
  • 包装等级:
    III
  • 储存条件:
    1. 密封保存,并远离热源、火花和火焰。应将物品存放在阴凉、干燥且通风良好的密闭容器中。

SDS

SDS:f22d43f3d5a01e33c74e8b2c22dd1f31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2-烯丙基酚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易燃液体 (类别 4)
上述信息视为正确,但不包含所有的信息,仅作为指引使用。本文件中的信息是基于我们目前所知,就正
确的安全提示来说适用于本品。该信息不代表对此产品性质的保证。
参见发票或包装条的反面。
急性毒性, 经口 (类别 3)
急性毒性, 经皮 (类别 3)
皮肤腐蚀 (类别 1B)
严重眼睛损伤 (类别 1)
急性水生毒性 (类别 2)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227 可燃液体
H301 吞咽会中毒
H311 皮肤接触会中毒
H314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H401 对水生生物有毒。
警告申明
预防
P210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和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戴面罩.
响应
P301 + P310 如果吞下去了: 立即呼救解毒中心或医生。
P301 + P330 + P331 如误吞咽:漱口。不要诱导呕吐。
P303 + P361 + P353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 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用水清洗皮肤/
淋浴。
P304 + P340 如吸入: 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休息,并保持呼吸舒畅的姿势。
P305 + P351 + P338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
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P310 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
P322 具体措施(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61 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P363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70 + P378 火灾时: 用干的砂子,干的化学品或耐醇性的泡沫来灭火。
储存
P403 + P235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低温。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处置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C9H10O
分子式
: 134.18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2-Allylphenol
-
化学文摘登记号(CAS 1745-81-9
No.) 217-119-0
EC-编号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立即脱掉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食入
禁止催吐。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该物质对粘膜组织和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破坏巨大。, 咳嗽, 呼吸短促, 头痛, 恶心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小(起始)火时,使用媒介物如“乙醇”泡沫、干化学品或二氧化碳。大火时,尽可能使用水灭火。使用大量(
洪水般的)水以喷雾状应用;水柱可能是无效的。用大量水降温所有受影响的容器。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用水喷雾冷却未打开的容器。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戴呼吸罩。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移去所有火源。 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谨防蒸气积累达到可爆炸的浓度。蒸气能在低洼处积聚。
6.2 环境保护措施
如能确保安全,可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一定要避免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围堵溢出,用防电真空清洁器或湿刷子将溢出物收集起来,并放置到容器中去,根据当地规定处理(见第13部
分)。 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避免吸入蒸气和烟雾。
切勿靠近火源。-严禁烟火。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积聚。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打开了的容器必须仔细重新封口并保持竖放位置以防止泄漏。
干燥剂保存。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避免与皮肤、眼睛和衣服接触。 休息前和操作本品后立即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紧密装配的防护眼镜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完全接触
联合国运输名称: 丁基橡胶
最小的层厚度 0.3 mm
溶剂渗透时间: 480 min
测试过的物质Butoject® (KCL 897 / Z677647, 规格 M)
飞溅保护
联合国运输名称: 天然乳胶
最小的层厚度 0.6 mm
溶剂渗透时间: 30 min
测试过的物质Lapren® (KCL 706 / Z677558, 规格 M)
测试方法 EN374
如果以溶剂形式应用或与其它物质混合应用,或在不同于EN
374规定的条件下应用,请与EC批准的手套的供应商联系。
这个推荐只是建议性的,并且务必让熟悉我们客户计划使用的特定情况的工业卫生学专家评估确认才可.
这不应该解释为在提供对任何特定使用情况方法的批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防毒面具(US)或ABEK型
(EN
14387)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
毒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透明, 液体
颜色: 淡黄
b) 气味
刺激性的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6 °C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220 °C - lit.
g) 闪点
88 °C - 闭杯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133 hPa 在 141 °C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1.028 g/cm3 在 25 °C
n) 水溶性
7 g/l 在 20 °C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热,火焰和火花。
10.5 不相容的物质
强氧化剂, 酰基氯, 酸酐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剂量 (LD50) 经口 - 大鼠 - 205 mg/kg
半数致死剂量 (LD50) 经皮 - 大鼠 - 770 - 1,026 mg/kg
皮肤刺激或腐蚀
皮肤 - 兔子 - 严重的皮肤刺激 - 兔眼刺激(Draize)试验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致癌性 - 小鼠 - 皮肤
肿瘤发生:符合RTECS标准的成瘤性。 皮肤及附属物:其他:肿瘤。
致癌性 - 小鼠 - 皮肤
肿瘤发生:符合RTECS标准的致癌性。 皮肤及附属物:其他:肿瘤。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该物质对组织、粘膜和上呼吸道破坏力强
摄入 误吞会中毒。 引致灼伤。
皮肤 如果被皮肤吸收会有毒性 引起皮肤灼伤。
眼睛 引起眼睛灼伤。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该物质对粘膜组织和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破坏巨大。, 咳嗽, 呼吸短促, 头痛, 恶心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SJ3850000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对鱼类的毒性 半数致死浓度(LC50) - 虹鳟 (红鳟鱼) - 3.2 mg/l - 96 h
对水蚤和其他水生无脊 半数效应浓度(EC50) - 大型蚤 (水蚤) - 5.6 mg/l - 48 h
椎动物的毒性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对水生生物有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此易爆炸产品可以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联系专业的拥有废弃物处理执照的机构来处理此物质。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2923 国际海运危规: 2923 国际空运危规: 2923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CORROSIVE SOLID, TOXIC, N.O.S. (2-Allylphenol)
国际海运危规: CORROSIVE SOLID, TOXIC, N.O.S. (2-Allylphenol)
国际空运危规: Corrosive solid, toxic, n.o.s. (2-Allylphenol)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8 (6.1) 国际海运危规: 8 (6.1) 国际空运危规: 8 (6.1)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III 国际海运危规: III 国际空运危规: III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概述

2-烯丙基酚是一种酚类化合物,属于苯酚的一种,在第2位带有烯丙基。它被用作抗真菌农用化学品。

用途

高纯度的2-烯丙基酚作为一种单体,在制药行业可以作为中间体使用,例如用于生产阿普洛尔(一种β-阻滞剂)。烯丙基还可以用于聚合物硫化,并且能够生成烯丙基取代酚醛和聚酯树脂。其他应用包括合成硅烷、制备氧基磷腈共聚物,该共聚物可用于防火泡沫。

类别

有毒物品

毒性分级

高毒

急性毒性

腹腔注射-小鼠 LD₅₀: 256 毫克/公斤

可燃性危险特性

可燃;燃烧时产生刺激性烟雾

储运特性

储存于通风良好且低温干燥的库房中,并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灭火剂

干粉、泡沫、砂土、二氧化碳,以及雾状水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烯丙基酚 在 iron(III) chloride 、 tetramethyldisiloxane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85%的产率得到水杨醛
    参考文献:
    名称:
    在室温和环境空气中,铁催化的烯丙基芳烃的氧化性C–C(乙烯基)σ键裂解为芳基醛†
    摘要:
    据报道,在没有杂原子的帮助下,烯丙基芳烃的一般和选择性铁催化烯丙基的C–C(乙烯基)σ键裂解可得到芳基醛。无应变的碳-碳单键裂解反应使用环境空气作为唯一氧化剂,在室温下有效进行,并具有出色的官能团耐受性,从而解决了当前C-C键裂解/官能化的长期挑战。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法能够使复杂的生物活性分子快速后期氧化,并可用于加速从容易获得的化学原料中合成天然产物(香兰素和葡糖香兰素)。
    DOI:
    10.1039/c9cc01995b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Claisen, Justus Liebigs Annalen der Chemie, 1919, vol. 418, p. 102
    摘要:
    DOI:
  • 作为试剂: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取代具有抗炎活性的5H-二苯并[b,g] -1,4-恶唑嗪和相关氨基酸。
    摘要:
    在对6,8-dichlorodibenz [b,f] oxepin-10(11H)-one的许多四环衍生物的抗炎特性进行研究期间,环扩展的1,3-dichloro-5H-dibenz [b,g制备了-1,4-恶唑啉(9),发现它具有相当大的药理学意义。随后发现,相应的开环氨基酸66(抗炎药芬氯芬酸的紧密类似物)也具有显着的抗炎活性,优于二苯并恶唑啉和芬氯芬酸。这些发现促使在这两个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成程序,并且氨基酸系列中的许多衍生物显示出其效力大大超过了标准化合物。但是,这些苯乙酸
    DOI:
    10.1021/jm00380a01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robing the Existence of a Metastable Binding Site at the β<sub>2</sub>-Adrenergic Receptor with Homobivalent Bitopic Ligands
    作者:Birgit I. Gaiser、Mia Danielsen、Emil Marcher-Rørsted、Kira Røpke Jørgensen、Tomasz M. Wróbel、Mikael Frykman、Henrik Johansson、Hans Bräuner-Osborne、David E. Gloriam、Jesper Mosolff Mathiesen、Daniel Sejer Pedersen
    DOI:10.1021/acs.jmedchem.9b00595
    日期:2019.9.12
    development of bitopic ligands aimed at targeting the orthosteric binding site (OBS) and a metastable binding site (MBS) within the same receptor unit. Previous molecular dynamics studies on ligand binding to the β2-adrenergic receptor (β2AR) suggested that ligands pause at transient, less-conserved MBSs. We envisioned that MBSs can be regarded as allosteric binding sites and targeted by homobivalent bitopic
    在本文中,我们报道了针对同一受体单元内正构结合位点(OBS)和亚稳结合位点(MBS)的双配位配体的开发。先前对配体与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结合的分子动力学研究表明,配体在瞬时的,保守性较低的MBSs处暂停。我们设想,MBS可以被视为变构结合位点,并由连接两个相同药效基团的同双价双位配体靶向。基于拮抗剂(S)-普萘洛尔对接至OBS和MBS中来设计此类配体并进行合成。药理学特征显示,与(S)-阿普萘洛尔相比,配体具有相似的效价和亲和力,β2/β1AR选择性略有增加,和/或β2AR的离解速率大大降低。截短的双位配体表明亚稳态药效团的主要贡献是与β2AR的疏水相互作用,而单独的接头降低了正构片段的效力。总而言之,该研究强调了靶向MBS改善配体药理作用的潜力。
  • Asymmetric hydrolytic kinetic resolution with recyclable polymeric Co(<scp>iii</scp>)–salen complexes: a practical strategy in the preparation of (S)-metoprolol, (S)-toliprolol and (S)-alprenolol: computational rationale for enantioselectivity
    作者:Tamal Roy、Sunirmal Barik、Manish Kumar、Rukhsana I. Kureshy、Bishwajit Ganguly、Noor-ul H. Khan、Sayed H. R. Abdi、Hari C. Bajaj
    DOI:10.1039/c4cy00594e
    日期:——
    epoxide (up to 46% compared to 50% theoretical yield) along with high enantioselectivity (up to 99%) were obtained in most cases using catalyst 1. Further studies showed that catalyst 1 could retain its catalytic activity for six cycles under the present reaction conditions without any significant loss in activity or enantioselectivity. To show the practical applicability of the above synthesized catalyst
    合成了一系列基于许多非手性和手性连接基的手性聚合Co(III)-salen配合物,并在末端环氧化物的不对称水解动力学拆分中评估了它们的催化性能。明智地研究了该连接基的作用,发现在手性BINOL型聚合物Salen配合物1的情况下,未反应的环氧化物的催化剂反应性和对映选择性的增加,特别是在短和短的情况下。长链脂族环氧化物。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催化剂1可获得良好的分离度,即未反应的环氧化物的收率高(高达50%的理论收率的46%),以及高对映选择性(高达99%)。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催化剂在当前的反应条件下,图1所示的催化剂可以保持其催化活性六个循环而没有任何活性或对映选择性的明显损失。为了显示上述合成催化剂的实际适用性,我们使用配合物1以中等收率和高对映选择性合成了一些有效的手性β-阻滞剂。DFT(M06-L / 6-31 + G ** // ONIOM(B3LYP / 6-31G *:STO-3
  • Chiral Anion Phase-Transfer Catalysis Applied to the Direct Enantioselective Fluorinative Dearomatization of Phenols
    作者:Robert J. Phipps、F. Dean Toste
    DOI:10.1021/ja311798q
    日期:2013.1.30
    ambient reaction conditions with high enantioselectivity. The close relationship of the products with well-studied o-quinols provides numerous avenues for synthetic elaboration and exciting opportunities for bioisosteric replacement of hydroxyl with fluorine in natural products.
    手性阴离子相转移催化使由 BINOL 衍生的磷酸盐催化的苯酚直接和高度对映选择性氟化脱芳构化成为可能。该过程在环境反应条件下以高对映选择性有效地将简单、容易获得的酚类转化为带有反应性官能团的氟化手性小分子。产品与经过充分研究的邻羟基喹啉的密切关系为合成加工提供了许多途径,并为天然产物中的氟生物等排置换羟基提供了令人兴奋的机会。
  • [EN] ASYMMETRIC ELECTROPHILIC FLUORINATION USING AN ANIONIC CHIRAL PHASE-TRANSFER CATALYST<br/>[FR] FLUORATION ÉLECTROPHILE ASYMÉTRIQUE UTILISANT UN CATALYSEUR DE TRANSFERT DE PHASE CHIRAL ANIONIQUE
    申请人:UNIV CALIFORNIA
    公开号:WO2013096971A1
    公开(公告)日:2013-06-27
    The discovery of distinct modes of asymmetric catalysis has the potential to rapidly advance chemists' ability to build enantioenriched molecules. As an example, the use of chiral cation salts as phase-transfer catalysts for anionic reagents has enabled a vast set of enantioselective transformations. A largely overlooked analogous mechanism wherein a chiral anionic catalyst brings a cationic species into solution is itself a powerful method. The concept is broadly applicable to a number of different reaction pathways, including to the enantioselective fluorocyclization of olefins, and dearomatization of aromatic systems with a cationic electrophile-transferring (e.g., fluorinating) agent and a chiral phosphate catalyst. The reactions proceed in high yield and stereoselectivity. The compounds and methods of the invention are of particular value, especially considering the scarcity of alternative approaches.
    发现不对称催化的不同模式具有潜力快速推动化学家构建手性富集分子的能力。例如,使用手性阳离子盐作为相转移催化剂用于阴离子试剂已经实现了大量手性选择性转化。一个被大多数人忽视的类似机制是手性阴离子催化剂将阳离子物种溶解到溶液中,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方法。这一概念广泛适用于许多不同的反应途径,包括对烯烃进行手性选择性氟环化和用阳离子亲电试剂转移(例如,氟化)剂和手性磷酸盐催化剂进行芳香系统去芳构化。这些反应产率高,立体选择性好。该发明的化合物和方法具有特殊价值,尤其考虑到替代方法的稀缺性。
  • Cobalt–Nitrenoid Insertion-Mediated Amidative Carbon Rearrangement via Alkyl-Walking on Arenes
    作者:Jeonghyo Lee、Bora Kang、Dongwook Kim、Jia Lee、Sukbok Chang
    DOI:10.1021/jacs.1c10138
    日期:2021.11.10
    disclose the Cp*Co(III)(LX)-catalyzed amidative alkyl migration using 2,6-disubstituted phenyl azidoformates. Upon the cobalt–nitrenoid insertion toward the substituted ortho carbon, an arenium cationic species bearing a quaternary carbon is generated, and a subsequent alkyl migration process is suggested to occur through an unforeseen alkyl-walking mechanism. A quinolinol ligand of the cobalt catalyst system
    我们在此公开了使用 2,6-二取代苯基叠氮甲酸酯的 Cp*Co(III)(LX) 催化的酰胺化烷基迁移。在钴-硝基氮向取代的邻位碳插入后,会产生带有季碳的芳鎓阳离子物质,随后的烷基迁移过程被认为是通过不可预见的烷基行走机制发生的。提出了钴催化剂体系的喹啉醇配体,通过作为内部碱促进最终产物释放的重芳构化过程。这种新的机制模式使[1,2]-和[1,4]-烷基重排成为可能,从而允许N-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变化。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hnmr
mass
cnmr
ir
raman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