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莽草毒素 | 5230-87-5

中文名称
莽草毒素
中文别名
毒八角亭
英文名称
anisatin
英文别名
(1S,2R,4R,5R,6S,7R,11R)-4,5,7,11-tetrahydroxy-2,7-dimethylspiro[9-oxatricyclo[6.3.1.01,5]dodecane-6,3'-oxetane]-2',10-dione
莽草毒素化学式
CAS
5230-87-5;19969-42-7;51372-90-8
化学式
C15H20O8
mdl
——
分子量
328.319
InChiKey
GEVWHIDSUOMVRI-QHRGTXDD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27-228℃
  • 沸点:
    609.5±55.0 °C(Predicted)
  • 密度:
    1.63±0.1 g/cm3 (20 ºC 760 Torr)
  • LogP:
    -0.930 (est)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91
  • 重原子数:
    23.0
  • 可旋转键数:
    0.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7
  • 拓扑面积:
    133.52
  • 氢给体数:
    4.0
  • 氢受体数:
    8.0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T+
  • 安全说明:
    S26,S36/37/39,S45
  • 危险类别码:
    R26/28
  • WGK Germany:
    3

SDS

SDS:d99bf0c10e31cc75f4e10211eafb1785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同属植物果实的形态相似,八角茴香有许多伪品,如红茴香、莽草、野八角等,有的具有毒性,误用会引起中毒,特别是日本莽草( Illicium anisatum L.) 毒性较大。同属多种植物中曾分离出莽草毒素( Anisatin) 、新莽草毒素( Neoanisatin)和伪莽草毒素( Pseudoanisatin) 等倍半萜内酯类成分,并证实莽草毒素为γ-氨基丁酸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小鼠腹腔注射可引起惊厥、死亡,LD50为0.76 mg/kg 体重。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检测血浆、尿液、呕吐物和药材中八角属植物有毒倍半萜内酯标志物莽草毒素的检测方法。血浆样品经多重机制杂质吸附萃取净化柱萃取,尿液样品经硅藻土柱吸附叔丁基甲醚萃取、植物样品经叔丁基甲醚液液萃取,以水和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UPLC BEH C18柱上实现分离,采用负离子ESI-MS /MS MRM 方式检测。一次进样分析时间为5 min。血浆和尿液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2.6%~100.3%和101%~118%; 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8%~11% 和6.4%~17% ( n =6) ; 定量限( S /N = 10) 分别为2.0 和1.0 μg /L。本方法简单、准确、灵敏,适合于莽草毒素中毒样品的测定。150 g 红茴香果实经石油醚脱脂、甲醇提取,浓缩提取物除去甲醇,残渣溶于水,再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物经硅胶柱多次层析,氯仿-甲醇( 97 ∶ 3,V /V) 洗脱,得无色针晶( 30 mg)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莽草毒素potassium permanganate 、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 溶剂黄146 、 (+)-10-camphorsulfonic acid 作用下, 以 乙醚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8.5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Further Chemical Studies on Anisatin, a Neurotoxic Sesquiterpenoid Having a β-Lactone
    摘要:
    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茴香醚被有效地转化为合成茴香醚的关键中间体。
    DOI:
    10.1246/bcsj.64.286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5β,6α,8α,10α,13α)-6-羟基-15-氧代黄-9(11),16-二烯-18-油酸 (3S,3aR,8aR)-3,8a-二羟基-5-异丙基-3,8-二甲基-2,3,3a,4,5,8a-六氢-1H-天青-6-酮 (2Z)-2-(羟甲基)丁-2-烯酸乙酯 (2S,4aR,6aR,7R,9S,10aS,10bR)-甲基9-(苯甲酰氧基)-2-(呋喃-3-基)-十二烷基-6a,10b-二甲基-4,10-dioxo-1H-苯并[f]异亚甲基-7-羧酸盐 (1aR,4E,7aS,8R,10aS,10bS)-8-[((二甲基氨基)甲基]-2,3,6,7,7a,8,10a,10b-八氢-1a,5-二甲基-氧杂壬酸[9,10]环癸[1,2-b]呋喃-9(1aH)-酮 (+)顺式,反式-脱落酸-d6 龙舌兰皂苷乙酯 龙脑香醇酮 龙脑烯醛 龙脑7-O-[Β-D-呋喃芹菜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 龙牙楤木皂甙VII 龙吉甙元 齿孔醇 齐墩果醛 齐墩果酸苄酯 齐墩果酸甲酯 齐墩果酸溴乙酯 齐墩果酸二甲胺基乙酯 齐墩果酸乙酯 齐墩果酸3-O-alpha-L-吡喃鼠李糖基(1-3)-beta-D-吡喃木糖基(1-3)-alpha-L-吡喃鼠李糖基(1-2)-alpha-L-阿拉伯糖吡喃糖苷 齐墩果酸 beta-D-葡萄糖酯 齐墩果酸 beta-D-吡喃葡萄糖基酯 齐墩果酸 3-乙酸酯 齐墩果酸 3-O-beta-D-葡吡喃糖基 (1→2)-alpha-L-吡喃阿拉伯糖苷 齐墩果酸 齐墩果-12-烯-3b,6b-二醇 齐墩果-12-烯-3,24-二醇 齐墩果-12-烯-3,21,23-三醇,(3b,4b,21a)-(9CI) 齐墩果-12-烯-3,21,23-三醇,(3b,4b,21a)-(9CI) 齐墩果-12-烯-3,11-二酮 齐墩果-12-烯-2α,3β,28-三醇 齐墩果-12-烯-29-酸,3,22-二羟基-11-羰基-,g-内酯,(3b,20b,22b)- 齐墩果-12-烯-28-酸,3-[(6-脱氧-4-O-b-D-吡喃木糖基-a-L-吡喃鼠李糖基)氧代]-,(3b)-(9CI) 齐墩果-12-烯-28-酸,3,7-二羰基-(9CI) 齐墩果-12-烯-28-酸,3,21,29-三羟基-,g-内酯,(3b,20b,21b)-(9CI) 鼠特灵 鼠尾草酸醌 鼠尾草酸 鼠尾草酚酮 鼠尾草苦内脂 黑蚁素 黑蔓醇酯B 黑蔓醇酯A 黑蔓酮酯D 黑海常春藤皂苷A1 黑檀醇 黑果茜草萜 B 黑五味子酸 黏黴酮 黏帚霉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