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ogroside V | 88901-36-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ogroside V
英文别名
——
Mogroside V化学式
CAS
88901-36-4;114715-43-4
化学式
C60H102O29
mdl
——
分子量
1287.45
InChiKey
GHBNZZJYBXQAHG-GQICYHJN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97~201℃
  • 密度:
    1.51
  • 溶解度:
    可溶于甲醇(轻微,超声处理)、吡啶(轻微)、水(轻微)
  • LogP:
    -1.069 (est)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41
  • 重原子数:
    89.0
  • 可旋转键数:
    20.0
  • 环数:
    9.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97
  • 拓扑面积:
    476.67
  • 氢给体数:
    19.0
  • 氢受体数:
    29.0

安全信息

  • 安全说明:
    S24/25
  • 海关编码:
    29389090
  • WGK Germany:
    3

SDS

SDS:b922c0b7465e5eb50b34baffde64ce41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现代医药学研究发现,罗汉果含有丰富的罗汉果甜苷,甜度是蔗糖甜度的300倍,具有降血糖作用,可以用来辅助治疗糖尿病;含丰富的维生素C,有抗衰老、抗癌及益肤美容作用;有降血脂及减肥作用,可辅助治疗高脂血症,改善肥胖者的形象。可广泛应用於营养保健品、婴幼儿食品、膨化食品、调味料、中老年食品、固体饮料、糕点、冷食、方便食品、速溶食品等。

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 (Swingle)C.Jeffery]为葫芦科(Cucurbitacease)罗汉果属藤本植物,主产于广西桂林,云南、贵州、广东、湖南等地也有分布。成熟的罗汉果果实味极甜,主要富含葫芦烷型四环三萜皂苷,其中罗汉果皂苷 V(mogroside V)为主要的甜味成分,干重含量可达 1.6%。目前从罗汉果果实中提取的罗汉果甜苷作为一种理想的低卡路里天然甜味剂已广泛应用于饮料与食品添加行业中。
88901-36-4
图:罗汉果

建立RP一HPLC测定罗汉果药材中罗汉果皂甘V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lAiltma一C,:(4.6mmx250mm,5um)色谱柱,乙睛一水(23:77)为流动相,流速1.omL•min一’,检测波长203nm,柱温32℃。结果:罗汉果皂着V线性范围为0.17~4.2ug,平均回收率为99.05%(RSD二0.78%,n=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结果稳定,回收率良好,可用于测定罗汉果药材中罗汉果皂昔V的含量。在历届《中国药典》中均有收载。罗汉果有清热润肺、滑肠通便之功效,用于治疗肺火燥咳、咽痛失音、肠燥便秘。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罗汉果具有止咳祛痰、泻下保肝、增强免疫等作用。罗汉果皂苷Ⅴ为罗汉果的主要活性成分,且经分离纯化之后的单体活性较总水煎剂的活性更强。罗汉果皂苷Ⅴ对离体气管及肠管痉挛的解痉作用也许正是中药罗汉果治疗呼吸、胃肠疾病作用的物质基础之一。【1】李典鹏, 徐风, 黄振聪,等. 罗汉果皂苷V的体内、体外代谢研究[C]// 中国植物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 2013.
【2】曹建平, 汤杰, 刘合生,等. 罗汉果皂苷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14, 35(24):384-388.
【3】胡军影, 马双成, 程显隆,等. RP-HPLC法测定罗汉果中罗汉果皂苷V的含量[J]. 药物分析杂志, 2008(4):544-546.
【4】刘婷, 王旭华, 李春,等. 罗汉果皂苷V的镇咳、祛痰及解痉作用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07, 42(20):1534-1536.
化学性质
来源于葫芦科植物罗汉果Momordica grosvenori Swingle 的干燥果实。
用途
用于含量测定/鉴定/药理实验等。
药理药效:具有镇咳、祛痰及解痉作用。

同类化合物

(5β)-17,20:20,21-双[亚甲基双(氧基)]孕烷-3-酮 (5α)-2′H-雄甾-2-烯并[3,2-c]吡唑-17-酮 (3β,20S)-4,4,20-三甲基-21-[[[三(异丙基)甲硅烷基]氧基]-孕烷-5-烯-3-醇-d6 (25S)-δ7-大发酸 (20R)-孕烯-4-烯-3,17,20-三醇 (11β,17β)-11-[4-({5-[(4,4,5,5,5-五氟戊基)磺酰基]戊基}氧基)苯基]雌二醇-1,3,5(10)-三烯-3,17-二醇 齐墩果酸衍生物1 黄麻属甙 黄芪皂苷III 黄芪皂苷 II 黄芪甲苷 IV 黄芪甲苷 黄肉楠碱 黄果茄甾醇 黄杨醇碱E 黄姜A 黄夹苷B 黄夹苷 黄夹次甙乙 黄夹次甙乙 黄夹次甙丙 黄体酮环20-(乙烯缩醛) 黄体酮杂质EPL 黄体酮杂质1 黄体酮杂质 黄体酮杂质 黄体酮EP杂质M 黄体酮EP杂质G(RRT≈2.53) 黄体酮EP杂质F 黄体酮6-半琥珀酸酯 黄体酮 17alpha-氢过氧化物 黄体酮 11-半琥珀酸酯 黄体酮 麦角甾醇葡萄糖苷 麦角甾醇氢琥珀酸盐 麦角甾烷-6-酮,2,3-环氧-22,23-二羟基-,(2b,3b,5a,22R,23R,24S)-(9CI) 麦角甾烷-3,6,8,15,16-五唑,28-[[2-O-(2,4-二-O-甲基-b-D-吡喃木糖基)-a-L-呋喃阿拉伯糖基]氧代]-,(3b,5a,6a,15b,16b,24x)-(9CI) 麦角甾烷-26-酸,5,6:24,25-二环氧-14,17,22-三羟基-1-羰基-,d-内酯,(5b,6b,14b,17a,22R,24S,25S)-(9CI) 麦角甾-8-烯-3-醇 麦角甾-8,24(28)-二烯-26-酸,7-羟基-4-甲基-3,11-二羰基-,(4a,5a,7b,25S)- 麦角甾-7,22-二烯-3-酮 麦角甾-7,22-二烯-17-醇-3-酮 麦角甾-5,24-二烯-26-酸,3-(b-D-吡喃葡萄糖氧基)-1,22,27-三羟基-,d-内酯,(1a,3b,22R)- 麦角甾-5,22,25-三烯-3-醇 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 麦角甾-1,4-二烯-3-酮,7,24-二(乙酰氧基)-17,22-环氧-16,25-二羟基-,(7a,16b,22R)-(9CI) 麦角固醇 麦冬皂苷D 麦冬皂苷D 麦冬皂苷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