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1亦称“硫胺”、“硫胺素”,是B族维生素之一。其能够促进正常的糖代谢,并且是维持神经传导、心脏和胃肠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它与三磷酸腺苷结合形成维生素B1焦磷酸盐(二磷酸硫胺即辅酸酶),该辅酶在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中不可或缺,若缺乏则会导致氧化代谢受阻而形成丙酮酸及乳酸堆积,进而影响机体的能量供应。此外,维生素B1还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当其不足时,会使乙酰胆碱水解加速,导致神经冲动传导障碍,并可能影响胃肠和心肌功能。
理化性质维生素B1为白色细小结晶或晶粉状物质,熔点248℃(分解),极易溶于水且微溶于乙醇,而不溶于乙醚、苯已烷、氯仿等溶剂。其结构式如图1所示。
食物来源维生素B1广泛存在于种子外皮及胚芽中,例如米糠、麦麸等粗粮中的含量高于精制米或白面粉;酵母、瘦肉、花生、黄豆、肝脏、全麦以及新鲜蔬果(如白菜、芹菜、菠菜、香蕉、橘子、葡萄)、中药防风、车前子、薏苡仁中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目前,药用的维生素B1为人工合成的硫胺盐酸盐。
生理功能与作用维生素B1在糖代谢过程中起着辅酶的作用,是丙酮酸氧化脱羧所必需的物质。研究表明,I型糖尿病病人血清中维生素B1水平降低,而老年II型糖尿病病人血清维生素B1水平正常。因此,从维生素B1与糖代谢密切关系来看,其缺乏首先会引起糖代谢旺盛器官和组织的功能紊乱,如神经系统和心脏功能的混乱。临床上观察到,维生素B1对神经病变、尤其是痛性神经病变具有一定的疗效。
维生素B1可维持神经和心肌正常功能。有证据显示,患充血性心力衰竭者长期服用后,症状有所缓解。此外,它还能帮助消化不良及心肌炎的辅助治疗。对于烧伤、发热、长期慢性感染患者;吸收不良综合征伴肝胆系统疾病(如酒精中毒伴肝硬化)、小肠疾病(如乳糜泻、持续腹泻等)、胃切除术后、甲状腺功能亢进及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以及长时间肠外营养或摄入不足导致的营养不良,维生素B1也具有补充作用。
缺乏症维生素B1缺乏症称为脚气病。在成人中,分为湿性和干性两种类型,分别影响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婴幼儿则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能累及消化系统,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
副作用维生素B1的毒性较低,副作用少见。少数人注射给药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痉挛、瘙痒、喘鸣甚至过敏性休克。长效制剂长期服用会出现头晕、乏力、焦躁等现象,停药后可消失。
合成方法合成维生素B1的方法多样,可以通过米糠发酵或化学合成法获得。
测定方法测定维生素B1含量的方法有荧光法、分光光度法、化学方法、电化学法和薄层色谱法等。
注意事项维生素B1适用于治疗维生素B1缺乏症,具有维持正常糖代谢及神经传导的功能;也用于消化不良、神经炎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生产方法通常由过量的盐酸乙脒与α-二甲氧基β-甲氧基丙腈经缩合、水解、中和、氧化、酸化得硫胺盐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