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tetrahydroprotoberberrubine-12-carbaldehyde | 33352-57-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tetrahydroprotoberberrubine-12-carbaldehyde
英文别名
9-hydroxy-10-methoxy-5,8,13,13a-tetrahydro-6H-[1,3]dioxolo[4,5-g]isoquinolino[3,2-a]isoquinoline-12-carbaldehyde;9-hydroxy-10-methoxy-5,8,13,13a-tetrahydro-6H-[1,3]dioxolo[4,5-g]isoquino[3,2-a]isoquinoline-12-carbaldehyde;16-Hydroxy-17-methoxy-5,7-dioxa-13-azapentacyclo[11.8.0.02,10.04,8.015,20]henicosa-2,4(8),9,15(20),16,18-hexaene-19-carbaldehyde
tetrahydroprotoberberrubine-12-carbaldehyde化学式
CAS
33352-57-7
化学式
C20H19NO5
mdl
——
分子量
353.375
InChiKey
SXBKXXYJCASSO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535.6±50.0 °C(Predicted)
  • 密度:
    1.46±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2
  • 重原子数:
    26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5
  • 拓扑面积:
    68.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6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tetrahydroprotoberberrubine-12-carbaldehyde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1.0h, 生成 9-(2-hydroxy-3-(2-methyl-5-nitro-1H-imidazol-1-yl)propoxy)-10-methoxy-5,8,13,13a-tetrahydro-6H-[1,3]dioxolo[4,5-g]isoquinolino[3,2-a]isoquinoline-12-carbaldehyde O-methyl oxime
    参考文献:
    名称:
    独特的亚氨基四氢小檗碱甲硝唑作为潜在的膜活性广谱抗菌剂
    摘要:
    为了与可怕的耐药性作斗争,亚氨基四氢小檗碱与甲硝唑杂交,构建了一种独特类型的潜在广谱抗菌亚氨基四氢小檗碱配甲硝唑。与天然小檗碱、临床甲硝唑和诺氟沙星相比,一些制备的杂种对被测微生物产生了有希望的抑制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苯肟衍生物8e具有广泛的抗菌谱,对铜绿假单胞菌的 MIC 值非常低,仅为 0.024 mM ,分别是黄连素、甲硝唑和诺氟沙星的 63 倍、62 倍和 2 倍。活性化合物8e在有效抑菌浓度下具有低细胞毒性可以降低生物膜的活力,并且在测试期间显示出比诺氟沙星低得多的诱导耐药性发展的趋势。机理研究表明,化合物8e可以扰乱细菌膜,导致细胞内容物渗漏,从而发挥强大的抗菌效力。还揭示了在对接模拟中,化合物8e可以通过多位点非共价结合与青霉素结合蛋白相互作用。上述结果表明,亚氨基四氢小檗碱甲硝唑可能为开发具有膜破坏机制的新型广谱抗菌剂带来希望。
    DOI:
    10.1016/j.bmcl.2022.129012
  • 作为产物:
    描述:
    小檗红碱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作用下, 以 甲醇三氟乙酸 为溶剂, 反应 10.0h, 生成 tetrahydroprotoberberrubine-12-carbaldehyde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苯并咪唑基四氢小ber碱:设计,合成,抗菌评估和多目标探索。
    摘要:
    方便地设计了一系列新颖的苯并咪唑基四氢小ber碱,并通过在无金属的有氧氧化作用下四氢小ber碱醛和邻苯二胺的直接环化反应,从小efficiently碱中高效合成了这些新的苯并咪唑基四氢小ber碱。所有新化合物均通过IR,1H NMR,13C NMR和HRMS光谱进行了表征。抗菌评估显示,与小Ber碱,绿霉素,诺氟沙星和氟康唑相比,5-氟苯并咪唑基衍生物5b是最活跃的抗菌和抗真菌分子,其光谱范围广。即使经过15代,它也几乎没有引发针对MRSA的抗药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化合物5b不仅可以通过氢键与Topo IA有效相互作用,而且可以插入小牛胸腺DNA中并切割pBR322 DNA,
    DOI:
    10.1016/j.bmcl.2017.02.07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咪唑醇类四氢黄连肟缀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申请人:西南大学
    公开号:CN110396090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本发明涉及咪唑醇类四氢黄连缀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化学合成技术领域,咪唑醇类四氢黄连缀合物如通式I所示,该类化合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中的一种或多种具有一定抑制活性,可以用于制备抗细菌和/或抗真菌药物,从而为临床抗微生物治疗提供更多高效、安全的候选药物,有助于解决日趋严重的耐药性、顽固的致病性微生物以及新出现的有害微生物等临床治疗问题。
  • 黄连素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及其 制备方法和应用
    申请人:西南大学
    公开号:CN105218537B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本发明公开了通式I所示的黄连素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还公开了该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黄连素为起始原料经去甲基化及还原反应得到9‑去甲基四氢黄连素,再在三氟乙酸溶液中与六次甲基四胺反应获得四氢黄连素醛,后者在DMF溶液中与多种取代的邻苯二胺反应即可制得通式I所示化合物。本发明的黄连素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都有一定抑制活性,可用于制备抗细菌和/或抗真菌类药物。通用分子式中R1、R2、R3和R4如权利要求书所定义。
  • 烯酮桥连的黄连素唑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和应用
    申请人:西南大学
    公开号:CN106749227B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具有通式I~VII结构的烯酮桥连的黄连素唑类衍生物及其可药用盐,这些化合物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都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可用于制备抗细菌和/或抗真菌药物,还可用于制备DNA切割剂与嵌入剂。其制备原料商业化程度高、便宜易得,制备路线短、方法简便。
  • Design,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novel Schiff base-bridged tetrahydroprotoberberine triazoles as a new type of potential antimicrobial agents
    作者:Jun-Rong Duan、Han-Bo Liu、Ponmani Jeyakkumar、Lavanya Gopala、Shuo Li、Rong-Xia Geng、Cheng-He Zhou
    DOI:10.1039/c6md00688d
    日期:——
    Synthesis of a series of Schiff base-bridged tetrahydroprotoberberine triazoles as a new type of potential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preliminary interactions with DNA indicated the possible interaction mechanism.
    一系列席夫碱桥连的四氢小ber碱三唑类化合物作为新型潜在抗菌剂的合成,以及与DNA的初步相互作用表明可能的相互作用机理。
  • Discovery of natural berberine-derived nitroimidazoles as potentially multi-targeting agents against drug-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
    作者:Guo-Biao Zhang、Swetha Kameswari Maddili、Vijai Kumar Reddy Tangadanchu、Lavanya Gopala、Wei-Wei Gao、Gui-Xin Cai、Cheng-He Zhou
    DOI:10.1007/s11426-017-9169-4
    日期:2018.5
    A series of natural berberine-derived nitroimidazoles as novel antibacterial agents were designed,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infrared spectra (IR), and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a (HRMS) spectra. The antimicrobial evaluation showed that some target molecules exhibited moderate to good inhibitory activities against the tested bacteria and fungi including clinical
    通过核磁共振(NMR),红外光谱(IR)和高分辨率质谱(HRMS)光谱,设计,合成和表征了一系列天然黄连素衍生的硝基咪唑类新型抗菌剂。抗菌评估表明,某些靶分子对被测细菌和真菌具有中等至良好的抑制活性,包括从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的临床耐药菌株。特别是2-苄基衍生物8f不仅对耐药性大肠杆菌具有很强的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0.003 mM,比诺氟沙星活性高33倍,但对RAW 264.7细胞毒性低,触发耐药性更小。研究了目标化合物的溶性和Clog P值,以阐明结构活性关系。化合物8f的分子对接和量子化学研究合理地解释了其抗菌作用。对抗菌机理的进一步探索表明,高活性化合物8f可以有效地渗透大肠杆菌细胞膜,并嵌入到从抗性大肠杆菌分离的DNA中形成8f-DNA复合物可能会阻止DNA复制以发挥强大的生物活性。化合物8f还可以从多种菌株的混合物中选择性地抵抗抗性大肠杆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