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4-methyl-1-octadecene | 93091-95-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4-methyl-1-octadecene
英文别名
14-methyloctadec-1-ene;(s)-14-Methyl-1-octadecene
14-methyl-1-octadecene化学式
CAS
93091-95-3
化学式
C19H38
mdl
——
分子量
266.511
InChiKey
NAEZQVWAWSVOSD-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0.3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15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9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4-methyl-1-octadecene氧气copper(l) chloride 、 palladium dichlorid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22.0h, 以76%的产率得到14-methyl-2-octadecanone
    参考文献:
    名称:
    雌性地衣蛾产生的三种甲基支链信息素成分的合成得到改进。
    摘要:
    lyclene dharma dharma(Arctiidae,Lithosiinae)的雌蛾产生一种新颖的性信息素,该信息素由三种甲基支化的酮组成:6-甲基-2-十八烷酮(I),14-甲基-2-十八烷酮(II)和6,14 -二甲基-2-十八烷酮(III)。它们的结构通过针对每个组分的不同途径完成的合成得到证实。为了获得足够量的合成信息素,我们开发了通过甲基支化的1-烯烃的新途径:6-甲基-1-十八碳烯(1),14-甲基-1-十八碳烯(2)和6,14 -二甲基-1-十八碳烯(3)。化合物1通过在C(10)链溴化物和由3-甲基-1,5-戊二醇2制备的3-甲基支链C(8)单元(A)之间偶联来合成,方法是在C( 11)-链溴化物和由2-己酮和3通过连接A和B制备的3-甲基支链的C(7)单元(B),使用炔丙醇作为C(3)关键。还研究了使用3-氯-1-丙醇和乙酰乙酸叔丁酯作为关键化合物,以连接3个化
    DOI:
    10.1271/bbb.90639
  • 作为产物:
    描述:
    12-溴-1-十二烷醇 在 dilithium tetrachlorocuprate potassium tert-butylate氢溴酸对甲苯磺酸magnesium 作用下, 以 正己烷二甲基亚砜 为溶剂, 反应 6.67h, 生成 14-methyl-1-octadecene
    参考文献:
    名称:
    Manabe, Yoshiaki; Minamikawa, Jun-ichi; Otsubo, Jun-ichiro,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Chemistry, 1985, vol. 49, # 4, p. 1205 - 1206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nsect pheromones and their analogs. XXIV. Methyl-branched pheromones derived from 4-methyltetrahydropyran. Synthesis of racemic 14-methyloctadec-1-ene ? The pheromone ofLyonetia clerckella
    作者:V. N. Odinokov、G. Yu. Ishmuratov、R. Ya. Kharisov、M. P. Yakovleva、G. A. Tolstikov
    DOI:10.1007/bf00605210
    日期:——
  • Yamamoto, Akira; Fukumoto, Takehiko,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Chemistry, 1989, vol. 53, # 4, p. 1183 - 1184
    作者:Yamamoto, Akira、Fukumoto, Takehiko
    DOI:——
    日期:——
  • FUKUMOTO, TAKEHXIKO;YAMAMOTO, AKIRA
    作者:FUKUMOTO, TAKEHXIKO、YAMAMOTO, AKIRA
    DOI:——
    日期:——
  • ODINOKOV, V. N.;ISHMURATOV, G. YU.;XARISOV, R. YA.;YAKOVLEVA, M. P.;TOLST+, XIMIYA PRIROD. SOED.,(1990) N, S. 106-108
    作者:ODINOKOV, V. N.、ISHMURATOV, G. YU.、XARISOV, R. YA.、YAKOVLEVA, M. P.、TOLST+
    DOI:——
    日期:——
  • TAMAKI, JOSIO;SUGIEH, GEHN;KORIAKURA, MASAAKI,, CATO, RIKIRO
    作者:TAMAKI, JOSIO、SUGIEH, GEHN、KORIAKURA, MASAAKI,, CATO, RIKIRO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