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deuterated formic acid | 917-71-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euterated formic acid
英文别名
formic-d acid;α-deuterioformic acid;formic acid-d;deuterioformic acid
deuterated formic acid化学式
CAS
917-71-5
化学式
CH2O2
mdl
——
分子量
47.0177
InChiKey
BDAGIHXWWSANSR-MICDWDOJ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8.2-8.4 °C (lit.)
  • 沸点:
    100.8 °C (lit.)
  • 密度:
    1.246 g/mL at 25 °C
  • 闪点:
    124 °F
  • 溶解度:
    可微溶于水
  • 稳定性/保质期:
    在常温常压下保持稳定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2
  • 重原子数:
    3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37.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危险等级:
    8/3
  • 危险品标志:
    C
  • 安全说明:
    S23,S26,S36/37/39,S45
  • 危险类别码:
    R35
  • WGK Germany:
    3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1779
  • 储存条件:
    请将产品存放在常温、避光、通风干燥的地方。

SDS

SDS:e5ee338a24f03337ce67d33451b10e40
查看
1.1 产品标识符
: 甲酸-d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模块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易燃液体 (类别3)
急性毒性, 经口 (类别4)
急性毒性, 吸入 (类别3)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申明
H226易燃液体和蒸气
H302吞咽有害。
H331吸入会中毒。
警告申明
预防
P210远离热源、火花、明火和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33保持容器密闭。
P240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等势连接。
P241使用防爆的电气/ 通风/ 照明 设备。
P242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P243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戴面罩.
措施
P303 + P361 + P353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 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用水清洗皮肤/
淋浴。
P304 + P340如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并保持呼吸顺畅的姿势休息.
P311呼救解毒中心或医生。
P321具体治疗(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30漱口。
P370 + P378火灾时: 用干的砂子,干的化学品或耐醇性的泡沫来灭火。
储存
P403 + P233存放于通风良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P403 + P235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低温。
P405存放处须加锁。
处理
P501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3. 成分/组成信息
3.2 混合物
: CDHO2
分子式
: 47.03 g/mol
分子量
组分分类浓度或浓度范围
Formic-d acid
CAS 号917-71-550 - 100 %

模块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立即脱掉污染的衣服和鞋子。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食入
禁止催吐。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该物质对粘膜组织和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破坏巨大。, 痉挛,发炎,咽喉肿痛, 痉挛,发炎,支气管炎, 肺炎,
肺水肿, 灼伤感:, 咳嗽, 喘息, 喉炎, 呼吸短促, 头痛, 恶心, 呕吐 (Formic-d acid)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水喷雾可用来冷却未打开的容器。

模块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戴呼吸罩。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移去所有火源。 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防范蒸汽积累达到可爆炸的浓度,蒸汽能在低洼处积聚。
6.2 环境保护措施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用防电真空清洁器或湿的刷子将溢出物收集起来并放置到容器中去,根据当地规定处理(见第13部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防止吸入蒸汽和烟雾。
切勿靠近火源。-严禁烟火。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积聚。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打开了的容器必须仔细重新封口并保持竖放位置以防止泄漏。
充气保存 吸湿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组分CAS 号值容许浓度基准
Formic-d acid917-71-5PC-10 mg/m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TWA化学有害因素
PC-20 mg/m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STEL化学有害因素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避免与皮肤、眼睛和衣服接触。 休息以前和操作过此产品之后立即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紧密装配的防护眼镜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阻燃防静电防护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含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防毒面具(US)或ABEK型
(EN
14387)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
毒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液体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凝固点: 8.2 - 8.4 °C - lit.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100.80 °C 在 1,013 hPa
g) 闪点
51 °C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汽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1.246 g/mL 在 25 °C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热,火焰和火花。
10.5 不兼容的材料
无数据资料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模块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Formic-d acid)
皮肤刺激或腐蚀
皮肤 - 兔子 - 严重的皮肤刺激 - Draize试验 (Formic-d acid)
眼睛刺激或腐蚀
眼睛 - 兔子 - 严重的眼睛刺激 (Formic-d acid)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长期或反复接触导致个别人过敏反应 (Formic-d acid)
生殖细胞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Formic-d acid)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Formic-d acid)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Formic-d acid)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Formic-d acid)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吸入会中毒。 该物质对组织、粘膜和上呼吸道破坏力强
摄入误吞对人体有害。 引致灼伤。
皮肤如果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是有害的。 引起皮肤烧伤。
眼睛引起眼睛烧伤。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该物质对粘膜组织和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破坏巨大。, 痉挛,发炎,咽喉肿痛, 痉挛,发炎,支气管炎, 肺炎,
肺水肿, 灼伤感:, 咳嗽, 喘息, 喉炎, 呼吸短促, 头痛, 恶心, 呕吐 (Formic-d acid)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生物降解性结果: > 90 % - 易生物降解。
12.3 潜在的生物蓄积性
不一定是生物积累性的。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Formic-d acid)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其它生态信息无数据资料
生物耗氧量(BOD)86 mg/g (Formic-d acid)
化学耗氧量(COD)348 mg/g

模块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在装备有加力燃烧室和洗刷设备的化学焚烧炉内燃烧处理,特别在点燃的时候要注意,因为此物质是高度易燃
性物质 将剩余的和未回收的溶液交给处理公司。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模块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1779国际海运危规: 1779国际空运危规: 1779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FORMIC ACID
国际海运危规: FORMIC ACID
国际空运危规: Formic acid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8 (3)国际海运危规: 8 (3)国际空运危规: 8 (3)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II国际海运危规: II国际空运危规: II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国际空运危规: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deuterated formic acid 在 potass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4.0h, 以72%的产率得到potassium deuteroformate
    参考文献:
    名称:
    无磷锰配合物催化甲酸制氢:研究和机理见解
    摘要:
    在储氢方面,甲酸脱氢(FAD)被认为是一个有前途的过程。它的低毒性,可利用性和便捷的操作使其成为潜在的氢载体具有吸引力。迄今为止,最有前途的催化剂已经基于贵金属,例如钌和铱。设计了高效的非贵金属系统(如铁),但对于这种转变,锰的开发仍相对较少。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提出了一组不含膦的锰催化剂,该催化剂在甲酸脱氢中表现出活性和稳定性。用Mn(吡啶-咪唑啉)(CO)3 Br可获得最有希望的结果,产生的H 2 / CO 2 > 14 l混合物,证明稳定超过3天。此外,这项研究提供了有关甲酸脱氢机理的见解。动力学实验,动力学同位素效应(KIE),原位观察,NMR标记实验和pH监测使我们能够提出这种转化的催化循环。
    DOI:
    10.1039/c9gc02453k
  • 作为产物:
    描述:
    alkaline earth salt of/the/ methylsulfuric acid 在 磷酸 作用下, 生成 deuterated form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涉及同位素标记的甲酸及其衍生物的研究。1III。甲酸和氘代甲酸中电子撞击产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
    摘要:
    报告了甲酸和氘代甲酸质谱中的主要正离子和负离子。结果表明,质量数为 45 (CHO/sub 2/sup +/)、29 (CHO/sup +/) 和 13 (CH/sup +/) 的正离子是由任一位置失去氢的反应形成的在甲酸分子中。在离子 CHO/sub 2/sup +/ 的形成过程中,与碳相连的氢的损失比其他氢的损失更容易发生。在离子 CHO/sup +/ 和 CH/sup +/ 的形成过程中,更容易失去与氧相连的氢。质量为 45 的负离子 (CHO/sub 2/sup - / 几乎完全是由于与氧相连的氢的损失而形成的。从甲酸、乙酸、和丙酸近似于从这些酸的结构预测的那些。(授权)
    DOI:
    10.1021/ja01547a005
  • 作为试剂:
    描述:
    1,2-dihydro-2-methylpapaverine盐酸甲酸deuterated formic acid重水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2.83h, 生成 3,4-二甲氧基甲苯
    参考文献:
    名称:
    Langhals, Elke; Langhals, Heinz; Ruechardt, Christoph, Chemische Berichte, 1984, vol. 117, # 4, p. 1436 - 1454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Generation of acyloxyl spin adducts from N-tert-butyl-α-phenylnitrone  † (PBN) and 4,5-dihydro-5,5-dimethylpyrrole 1-oxide (DMPO) via nonconventional mechanisms
    作者:Lennart Eberson、Ola Persson
    DOI:10.1039/a701479a
    日期:——
    The reaction between N-tert-butyl-α-phenylnitrone (PBN) and carboxylic acids has been studied. Two mechanisms are discernible: the generation of PBN˙+ by oxidation of PBN with a photochemically produced excited state [from either 2,4,6-tris(4-methoxyphenyl)pyrylium ion 2+ or tetrachlorobenzoquinone 4], followed by reaction with RCOOH, or the addition of RCOOH to PBN to give a hydroxylamine derivative, followed by thermal oxidation by a weak oxidant. The latter sequence is the Forrester–Hepburn mechanism. In this mechanism, neither 2+ nor 4 is effective as an oxidant, whereas bromine could be used. Thus only oxidants with redox potentials 0.1 V (SCE) are reactive enough to oxidize the intermediate hydroxylamine. This behaviour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redox reactivity of hydroxylamines.For the cyclic nitrone, 4,5-dihydro-5,5-dimethylpyrrole 1-oxide (DMPO), acyloxyl spin adducts have been prepared by the photochemical route.The reaction between dibenzoyl peroxide and PBN to give PhCOO–PBN˙ is not catalysed by added PhCOOH. It could be shown that the rate of formation of PhCOO–PBN˙ is compatible with the rate of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dibenzoyl peroxide. Thus dibenzoyl peroxide does not support the Forrester–Hepburn mechanism, in agreement with its redox potential of ca. -0.2 V.
    N-叔丁基-α-苯基硝酮(PBN)与羧酸的反应已被研究。可以区分出两种机理:通过光化学产生的激发态氧化PBN生成PBN⁺+,随后与RCOOH反应,或者RCOOH加成到PBN上形成羟胺衍生物,随后由弱氧化剂热氧化。后一序列是Forrester-Hepburn机理。在该机理中,2+和4都不作为氧化剂有效,而溴可以被使用。因此,只有氧化还原电位大于0.1 V(SCE)的氧化剂才足以氧化中间体羟胺。这种行为与羟胺的氧化还原反应性一致。对于环状硝酮,4,5-二氢-5,5-二甲基吡咯1-氧化物(DMPO),通过光化学途径制备了酰氧基自由基自旋加合物。过二苯甲酰与PBN反应生成PhCOO⁻PBN⁺+不通过添加的PhCOOH催化。可以表明,PhCOO⁻PBN⁺+的生成速率与过二苯甲酰的热分解速率相符。因此,过二苯甲酰不支持Forrester-Hepburn机理,与其氧化还原电位约为-0.2 V一致。
  • Visible-Light-Driven, Metal-Free Divergent Difunctionalization of Alkenes Using Alkyl Formates
    作者:Ming Zheng、Jing Hou、Le-Wu Zhan、Yan Huang、Ling Chen、Li-Li Hua、Yan Li、Wan-Ying Tang、Bin-Dong Li
    DOI:10.1021/acscatal.0c04332
    日期:2021.1.15
    difunctionalization of alkenes has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as an efficient and straightforward way to increase molecular complexity. However, examples of the difunctionalization of alkenes initiated by the intermolecular addition of alkoxycarbonyl radicals providing substituted alkanoates are still rare. Herein, we present the visible light-driven metal-free divergent difunctionalization of alkenes triggered
    在最近几十年中,烯烃的双官能化作为增加分子复杂性的有效而直接的方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通过分子间加成烷氧基羰基以提供取代的链烷酸酯而引发的烯烃的双官能化的例子仍然很少。在这里,我们介绍了在环境条件下由烷氧基羰基分子间加成引发的可见光驱动的烯烃的无金属发散双官能化。使用烷基甲酸酯作为烷氧羰基自由基的前体,并使用4CzIPN作为光催化剂,可以轻松获得具有高官能团耐受性和高官能度的各种取代链烷酸酯,包括β-烷氧基,β-羟基,β-二甲氧基甲氧基和β-甲酰氧基链烷酸酯。效率。此外,N-烷氧基叠氮盐。
  • Palladium-Catalyzed Formylation of Arylzinc Reagents with<i>S</i>-Phenyl Thioformate
    作者:Ryosuke Haraguchi、Sho-go Tanazawa、Naoya Tokunaga、Shin-ichi Fukuzawa
    DOI:10.1021/acs.orglett.7b00447
    日期:2017.4.7
    The first example of palladium-catalyzed direct formylation of arylzinc reagents using S-phenyl thioformate is reported. The reaction proceeded under mild conditions, allowing high functional group tolerance. In addition, the developed formyl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prepare deuterated and 13C-labeled aryl aldehydes from isotope-labeled S-phenyl thioformates. Moreover, this procedure was applied to
    报道了使用S-苯基硫代甲酸酯进行钯催化的芳基锌试剂的直接甲酰化的第一个实例。反应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从而具有较高的官能团耐受性。此外,已开发的甲酰化方法用于从同位素标记的S-苯基硫代甲酸酯制备氘代和13 C标记的芳基醛。此外,将该方法应用于烯基卤化锌,得到相应的烯醛。
  • A General, Activator-Free Palladium-Catalyzed Synthesis of Arylacetic and Benzoic Acids from Formic Acid
    作者:Lin Wang、Helfried Neumann、Matthias Beller
    DOI:10.1002/anie.201802384
    日期:2018.6.4
    carboxylative synthesis of arylacetic and benzoic acids using formic acid (HCOOH) as the CO surrogate was developed. In an improvement over previous work, CO is generated in situ without the need for any additional activators. Key to success was the use of a specific system consisting of palladium acetate and 1,2‐bis((tert‐butyl(2‐pyridinyl)phosphinyl)methyl)benzene. The generality of this method is demonstrated
    开发了一种新的用于甲酸(HCOOH)作为CO代用品的芳酸和苯甲酸羧化合成的催化剂。在对先前工作的改进中,无需任何其他活化剂即可原位生成CO。成功的关键是使用由乙酸钯和1,2-双((叔丁基(2-吡啶基)膦基)甲基)苯组成的特定系统。在温和条件下以高收率合成30多种羧酸,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普遍性。
  • Comparison of Homogeneous and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for Glucose-to-Fructose Isomerization in Aqueous Media
    作者:Vinit Choudhary、Ana B. Pinar、Raul F. Lobo、Dionisios G. Vlachos、Stanley I. Sandler
    DOI:10.1002/cssc.201300328
    日期:2013.12
    presence of Brønsted acids. In all three catalysts, the active site appeared to be a bifunctional Lewis‐acidic/Brønstedbasic site, based on a speciation model and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For the first time, a mechanistic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homogeneous and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of aldose‐to‐ketose isomerization is established 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learning from homogeneous catalysis could
    本文中,通过同位素标记研究首次比较了均相(CrCl 3和AlCl 3)和非均相催化剂(Sn-β)在水性介质中葡萄糖-果糖异构化的机理。如果氘标记在C2位置,则观察到明显的动力学同位素效应(KIE),因此表明氢从C2到C1的位移是三种催化剂的限速步骤。13 C和11 H NMR光谱研究证实,氢化物内转移反应途径是水性介质中所有三种催化剂的主要反应途径。此外,标记的葡萄糖中的氘原子可通过在布朗斯台德酸存在下进行异构化步骤之后的反应而映射到羟甲基糠醛和甲酸上。在所有三种催化剂中,根据形态模型和第一性原理计算,活性位点似乎是双功能的路易斯酸/布朗斯台德碱性位点。首次建立了醛糖-酮糖异构化的均相和非均相催化之间的机理相似性,建议从均相催化中学习可以帮助开发改进的非均相催化剂。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 麦撒奎 鹅膏氨酸 鹅膏氨酸 鸦胆子酸A甲酯 鸦胆子酸A 鸟氨酸缩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