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啶硫酮锌,又称吡硫锌、吡硫鎓锌或奥麦丁锌,是一种由锌和吡啶硫酮形成的“配位络合物”。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被合成并用作外用抗真菌剂或抗菌剂。在常温下表现为白色至黄色的结晶状粉末,并具有轻微的独特气味。它不溶于水。
该物质与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不溶沉淀,对光和氧化剂不稳定,在较高温度下对酸和碱也不稳定。吡硫锌与EDTA不相容,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会使其部分失活。在重金属存在时会发生螯合或反螯合作用,且这些螯合物难以溶解于水。
根据EEC及GB7916—87的规定,在化妆品中吡啶硫锌的最大允许浓度质量分数为0.5%,仅限用于可用水清洗的产品。250至1000 mg/kg(活性成分)的使用浓度适用于凝胶、膏霜、乳液、扑粉和去头屑香波,也可用作祛臭和消毒用品。
性状吡啶硫酮锌为白色不沉淀乳液。
用途 抑制微生物生长吡啶硫酮锌能有效抑制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以及霉菌的生长。它具有较强的杀菌力,能够杀死产生头皮屑的真菌,起到去屑作用,并有助于护理头发、延缓衰老、控制白发和脱发。
广泛应用该成分广泛用于香波去头屑,也可作为化妆品中的抗头屑剂和防腐剂,适用于各种洗发香波、皮肤护理产品。此外还用作胶粘剂、涂料、油漆等的杀菌剂;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和无公害海洋杀生剂。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