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氢抗坏血酸(DHA)是维生素C的氧化形式。它通过葡萄糖转运体(GLUT1)进入线粒体,并在大量自由基产生的环境中聚集。作为一种白色固体,其熔点为228℃(分解),吸湿性较强,在吸收两分子水后会形成二水合物。DHA能溶于水、甲醇和乙醇,但不溶于苯或氯仿。
食物来源脱氢抗坏血酸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和动物肝脾中,并容易被还原为维生素C。
药理作用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 DHAR)通过参与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将DHA还原成还原型抗坏血酸。这一过程在细胞中起着保护细胞组分免受氧化损伤的重要作用。
应用脱氢抗坏血酸作为一种维生素C膳食补充剂被广泛使用。它也被用作化妆品成分,有助于改善皮肤外观,并可用于烫发和免晒美黑的应用。此外,在细胞培养基中添加DHA可以确保细胞摄取的维生素C不含抗坏血酸转运类型。研究表明,脱氢抗坏血酸管理可能对减轻中风引起的神经元损伤有所帮助。
去氢抗坏血酸的损失在pH值为7.7、温度37℃条件下,DHA会在约6.7分钟内分解成2,3-二酮-L-古洛糖酸。超氧化物与脱氢抗坏血酸盐反应可生成草酸和苏糖酸。因此,在缺乏能够从DHA或抗坏血酸根再生维生素C的还原剂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维生素C的损失。
生物活性(L)-脱氢抗坏血酸在硫醇的存在下可以有效清除非热等离子体诱导的羟基自由基,但自身不具备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