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莱霉素(Blcomycin, BLM)由梅泽滨夫博士等人首次从轮丝链霉(Streptomyces verticillus)中分离,属于糖肽类抗肿瘤抗生素。BLM进入人体后很快集聚于皮下、肺部、睾丸等部位,在治疗淋巴瘤、鳞状细胞癌、肺癌和睾丸癌等方面疗效显著。它无明显骨髓抑制或免疫功能抑制作用,但可能会引起肺炎样症状和肺纤维化等严重毒副反应。博莱霉素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而对特定肿瘤具有选择性效果,在抗肿瘤抗生素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国外使用的Blanoxane的主要成分为BLMA2,我国发现的平阳霉素主要成分是BLMA5。这两种药物毒性小、抗癌作用强,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药代动力学博莱霉素口服无效,需通过肌肉或静脉注射给药。注射后在血中迅速消失,并广泛分布于肝、脾、肾等组织中,尤其是皮肤和肺部较多,因该处细胞中酰胺酶活性低,博来霉素水解失活较少。其他正常组织则迅速失活。部分药物可透过血脑屏障,血浆蛋白结合率仅为1%。
连续静脉滴注4~5日,每日30 mg时,24小时内血药浓度稳定在146 ng/mL;一次量静脉注射后初期和终末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4分钟及4小时。肌注或静注博来霉素15 mg后的血药浓度分别为1μg/mL和3μg/mL。
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并可通过尿液排泄,需注意监测肝功能与肾功能。
作用机制博莱霉素的作用机制涉及DNA的破坏、细胞周期的抑制等。在高剂量下可导致肺纤维化,在低剂量下可能具有抗肿瘤作用。
毒性分级博莱霉素属于高毒物质。急性毒性:腹腔-大鼠 LD50: 168 毫克/公斤;腹腔-小鼠LD50: 35 毫克/公斤。
刺激数据:眼睛-兔 1 毫克 轻度
可燃性危险特性热分解排出有毒氮氧化物气体,需注意避免明火或高温引发火灾。
储运特性库房通风低温干燥保存,并采取防火措施。
灭火剂水、干粉、干砂、二氧化碳及1211灭火剂均可用于扑灭博莱霉素引起的火灾。
用法与用量成人:肌肉或静脉注射,每次15 mg,每日一次或每周2~3次;总量不宜超过400 mg。胸腔内注射时,在尽量抽净胸腔积液后注入20~40 mg,并让病人变换体位使药液均匀分布。
小儿:每次按体表面积给予10 mg/m²。
制剂与规格注射液:5 mg、10 mg、15 mg。
参考文献用途:抗肿瘤药。
类别:有毒物质
毒性分级:高毒
急性毒性:腹腔-大鼠 LD50: 168 毫克/公斤; 腹腔-小鼠LD50: 35 毫克/公斤
刺激数据:眼睛-兔 1 毫克 轻度
可燃性危险特性:热分解排出有毒氮氧化物气体
储运特性:库房通风低温干燥保存,并采取防火措施。
灭火剂:水、干粉、干砂、二氧化碳及1211灭火剂均可用于扑灭博莱霉素引起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