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leomycin B1 | 11056-06-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leomycin B1
英文别名
bleomycin B1';bleomycin B1;bleomycinamide;bleomycin;clarithromycin;blenoxane;[(2R,3S,4S,5R,6R)-2-[(2R,3S,4S,5S,6S)-2-[(1R,2S)-2-[[6-amino-2-[(1S)-3-amino-1-[[(2S)-2,3-diamino-3-oxopropyl]amino]-3-oxopropyl]-5-methylpyrimidine-4-carbonyl]amino]-3-[[(2R,3S,4S)-5-[[(2S,3R)-1-[2-[4-(4-carbamoyl-1,3-thiazol-2-yl)-1,3-thiazol-2-yl]ethylamino]-3-hydroxy-1-oxobutan-2-yl]amino]-3-hydroxy-4-methyl-5-oxopentan-2-yl]amino]-1-(1H-imidazol-5-yl)-3-oxopropoxy]-4,5-dihydroxy-6-(hydroxymethyl)oxan-3-yl]oxy-3,5-dihydroxy-6-(hydroxymethyl)oxan-4-yl] carbamate
bleomycin B1化学式
CAS
11056-06-7
化学式
C50H73N17O21S2
mdl
——
分子量
1312.36
InChiKey
NYJRSYHHHBHHOR-VGKAPWMU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溶解度:
    在水中的溶解度20 mg/mL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8.9
  • 重原子数:
    90
  • 可旋转键数:
    32
  • 环数:
    6.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8
  • 拓扑面积:
    698
  • 氢给体数:
    20
  • 氢受体数:
    31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T
  • 安全说明:
    S36/37,S45,S53
  • 危险类别码:
    R40,R46
  • 储存条件:
    库房应保持通风、低温和干燥。

SDS

SDS:84afb33c9ca5a07cdf394e6808d89a3c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概述

博莱霉素(Blcomycin, BLM)由梅泽滨夫博士等人首次从轮丝链霉(Streptomyces verticillus)中分离,属于糖肽类抗肿瘤抗生素。BLM进入人体后很快集聚于皮下、肺部、睾丸等部位,在治疗淋巴瘤、鳞状细胞癌、肺癌和睾丸癌等方面疗效显著。它无明显骨髓抑制或免疫功能抑制作用,但可能会引起肺炎样症状和肺纤维化等严重毒副反应。博莱霉素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而对特定肿瘤具有选择性效果,在抗肿瘤抗生素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国外使用的Blanoxane的主要成分为BLMA2,我国发现的平阳霉素主要成分是BLMA5。这两种药物毒性小、抗癌作用强,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药代动力学

博莱霉素口服无效,需通过肌肉或静脉注射给药。注射后在血中迅速消失,并广泛分布于肝、脾、肾等组织中,尤其是皮肤和肺部较多,因该处细胞中酰胺酶活性低,博来霉素水解失活较少。其他正常组织则迅速失活。部分药物可透过血脑屏障,血浆蛋白结合率仅为1%。

连续静脉滴注4~5日,每日30 mg时,24小时内血药浓度稳定在146 ng/mL;一次量静脉注射后初期和终末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4分钟及4小时。肌注或静注博来霉素15 mg后的血药浓度分别为1μg/mL和3μg/mL。

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并可通过尿液排泄,需注意监测肝功能与肾功能。

作用机制

博莱霉素的作用机制涉及DNA的破坏、细胞周期的抑制等。在高剂量下可导致肺纤维化,在低剂量下可能具有抗肿瘤作用。

毒性分级

博莱霉素属于高毒物质。急性毒性:腹腔-大鼠 LD50: 168 毫克/公斤;腹腔-小鼠LD50: 35 毫克/公斤。

刺激数据:眼睛-兔 1 毫克 轻度

可燃性危险特性

热分解排出有毒氮氧化物气体,需注意避免明火或高温引发火灾。

储运特性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保存,并采取防火措施。

灭火剂

水、干粉、干砂、二氧化碳及1211灭火剂均可用于扑灭博莱霉素引起的火灾。

用法与用量

成人:肌肉或静脉注射,每次15 mg,每日一次或每周2~3次;总量不宜超过400 mg。胸腔内注射时,在尽量抽净胸腔积液后注入20~40 mg,并让病人变换体位使药液均匀分布。

小儿:每次按体表面积给予10 mg/m²。

制剂与规格

注射液:5 mg、10 mg、15 mg。

参考文献
  • 邹国林, 李鹏. 博莱霉素研究进展[J]. 生命的化学(中国生物化学会通讯), 1994, 05: 42-44.
  • 张宏印, 李电东. 博莱霉素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1999, 06: 266-270.
  • 陈少萍, 陈卓辉, 陈佩珠 主编. 口腔临床药物手册.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 张庆宪 主编. 常用新药精汇手册.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第633-634页.
  • 王晓慧 主编. 临床医护用药手册.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第453页.
  • 徐红, 王开贞, 王玉奎 主编. 临床常用药物.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第317页.

用途:抗肿瘤药。

类别:有毒物质

毒性分级:高毒

急性毒性:腹腔-大鼠 LD50: 168 毫克/公斤; 腹腔-小鼠LD50: 35 毫克/公斤

刺激数据:眼睛-兔 1 毫克 轻度

可燃性危险特性:热分解排出有毒氮氧化物气体

储运特性:库房通风低温干燥保存,并采取防火措施。

灭火剂:水、干粉、干砂、二氧化碳及1211灭火剂均可用于扑灭博莱霉素引起的火灾。

同类化合物

(-)-N-[(2S,3R)-3-氨基-2-羟基-4-苯基丁酰基]-L-亮氨酸甲酯 鹅肌肽硝酸盐 非诺贝特杂质C 霜霉灭 阿洛西克 阿沙克肽 阿拉泊韦 门冬氨酸缩合物 铬酸酯(1-),二[3-[(4,5-二氢-3-甲基-5-羰基-1-苯基-1H-吡唑-4-基)偶氮]-4-羟基-N-苯基苯磺酰氨酸根(2-)]-,钠 钠(6S,7S)-3-(乙酰氧基甲基)-8-氧代-7-[(1H-四唑-1-基乙酰基)氨基]-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羧酸酯 金刚西林 醋酸胃酶抑素 酪蛋白 酪氨酰-脯氨酰-N-甲基苯丙氨酰-脯氨酰胺 透肽菌素A 连氮丝菌素 远霉素 达福普丁甲磺酸复合物 达帕托霉素 辛基[(3S,6S,9S,12S,15S,21S,24S,27R,33aS)-12,15-二[(2S)-丁烷-2-基]-24-(4-甲氧苄基)-2,8,11,14,20,27-六甲基-1,4,7,10,13,16,19,22,25,28-十羰基-3,6,21-三(丙烷-2-基)三十二氢吡啶并[1,2-d][1,4,7,10,13,16,19,22,25,28]氧杂九氮杂环三十碳十五烯并 谷胱甘肽磺酸酯 谷氨酰-天冬氨酸 表面活性肽 葫芦脲 水合物 葫芦[7]脲 葚孢霉酯I 荧光减除剂(OBA) 苯甲基3-氨基-3-脱氧-α-D-吡喃甘露糖苷盐酸 苯唑西林钠单水合物 苯乙胺,b-氟-a,b-二苯基- 苯乙胺,4-硝基-,共轭单酸(9CI) 苯丙氨酰-甘氨酰-缬氨酰-苄氧喹甲酯-丙氨酰-苯基丙氨酸甲酯 苯丙氨酰-甘氨酰-组氨酰-苄氧喹甲酯-丙氨酰-苯基丙氨酸甲酯 苯丙氨酰-beta-丙氨酸 苯丁抑制素盐酸盐 苄氧羰基-甘氨酰-肌氨酸 芴甲氧羰基-4-叔丁酯-L-天冬氨酸-(2-羟基-4-甲氧基)苄基-甘氨酸 艾默德斯 腐草霉素 脲-甲醛氨酸酯(1:1:1) 胃酶抑素 A 肠螯素铁 肌肽盐酸盐 肌氨酰-肌氨酸 聚普瑞锌杂质7 罗米地辛 缬氨霉素 绿僵菌素D 绿僵菌素C 绿僵菌素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