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1599463-41-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1599463-41-8
化学式
C28H22Cl3NO8
mdl
——
分子量
606.844
InChiKey
CTJJXLYHZINRRA-FYBXHKAZ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651.9±65.0 °C(predicted)
  • 密度:
    1.43±0.1 g/cm3(Temp: 20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38
  • 重原子数:
    40.0
  • 可旋转键数:
    7.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1
  • 拓扑面积:
    121.21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9.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三氟甲磺酸三甲基硅酯 、 palladium 10% on activated carbon 、 氢气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乙酸乙酯 为溶剂, 80.0 ℃ 、101.33 kPa 条件下, 反应 1.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含d-和l-糖单链和双链乌苏烷型皂苷的合成及细胞毒性评价
    摘要:
    熊果酸和山楂醇是天然存在的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细胞毒性。然而,开发用于药理学用途的乌苏烷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主要挑战是它们的水溶性差,这可能妨碍它们作为治疗剂的有效性。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提出了熊果酸单链苷和乌苏醇双链苷的简便合成,在乌苏烷核心的C3或C3/C28位置掺入了天然存在的水溶性戊糖和脱氧己糖部分的相反和-构型。评估了二十种合成皂苷对肺癌(A549)和结直肠腺癌(DLD-1)细胞系的细胞毒性。值得注意的是,与它们的非细胞毒性母体三萜类化合物相比,所有双锁链乌苏醇皂苷均显示出细胞毒性。对于每个乌苏烷型皂苷系列,最活跃的化合物是 3--α 阿拉伯吡喃糖基熊果酸 () 和 3,28-二-α 吡喃鼠李糖基乌索醇 (),显示出针对 A549 和 DLD-1 癌症的低微摩尔范围内的 IC 值线。
    DOI:
    10.1016/j.bmc.2024.117737
  • 作为产物:
    描述:
    苯甲酰氯吡啶4-二甲氨基吡啶氢溴酸caesium carbonate溶剂黄146 、 silver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丙酮 为溶剂, 反应 9.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含d-和l-糖单链和双链乌苏烷型皂苷的合成及细胞毒性评价
    摘要:
    熊果酸和山楂醇是天然存在的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细胞毒性。然而,开发用于药理学用途的乌苏烷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主要挑战是它们的水溶性差,这可能妨碍它们作为治疗剂的有效性。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提出了熊果酸单链苷和乌苏醇双链苷的简便合成,在乌苏烷核心的C3或C3/C28位置掺入了天然存在的水溶性戊糖和脱氧己糖部分的相反和-构型。评估了二十种合成皂苷对肺癌(A549)和结直肠腺癌(DLD-1)细胞系的细胞毒性。值得注意的是,与它们的非细胞毒性母体三萜类化合物相比,所有双锁链乌苏醇皂苷均显示出细胞毒性。对于每个乌苏烷型皂苷系列,最活跃的化合物是 3--α 阿拉伯吡喃糖基熊果酸 () 和 3,28-二-α 吡喃鼠李糖基乌索醇 (),显示出针对 A549 和 DLD-1 癌症的低微摩尔范围内的 IC 值线。
    DOI:
    10.1016/j.bmc.2024.11773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fficient Synthesis and Antitumor Activities of Indioside E Analogs
    作者:Yisheng Zhao、Lian An、Guofeng Gu、Zhongwu Guo
    DOI:10.1080/07328303.2014.900564
    日期:2014.3.24
    An efficient synthesis of seven analogs of a naturally occurring saponin, indioside E, is described. The synthesis used a 3,4,6-O-protected D-galactopyranosyl thioglycoside as the key intermediate to enable regioselective glycosylation and one-pot multistep reactions. Antitumor activities of the synthetic saponins against a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line BEL-7402 and a human breast adenocarcinoma cell line MCF-7 were evaluated by means of the CCK-8 assay. Analogs carrying trisaccharides with the D-xylopyranose in indioside E substituted with a D-ribopyranose and an L-arabinopyranose or with its diosgenin aglycon replaced with tigogenin exhibited similar antitumor activities as indioside E, but not other analogs.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