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spiculisporic acid | 469-77-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spiculisporic acid
英文别名
Supiculisporic Acid;(2S)-2-[(1S)-1-carboxyundecyl]-5-oxooxolane-2-carboxylic acid
spiculisporic acid化学式
CAS
469-77-2
化学式
C17H28O6
mdl
——
分子量
328.406
InChiKey
TUXHHVJPGQUPCF-DYVFJYSZ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45 °C
  • 沸点:
    549.0±35.0 °C(Predicted)
  • 密度:
    1.163±0.06 g/cm3(Predicted)
  • 溶解度:
    DMF:30mg/mL; DMSO:30mg/mL;乙醇:30mg/mL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4
  • 重原子数:
    23
  • 可旋转键数:
    12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2
  • 拓扑面积:
    101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6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
    2932190090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4,P280,P302+P352+P332+P313+P362+P364,P305+P351+P338+P337+P313
  • 危险性描述:
    H315,H319

制备方法与用途

生物活性

Spiculisporic acid 是一种从海洋曲霉菌中分离出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 γ-丁烯内酯,是一种微生物生物表面活性剂,并且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

体外研究

Spiculisporic acid 是一种独特的长链脂肪酸类微生物生物表面活性剂,携带有两个羧基和一个环状乳酸结构。通过酵母 DNA 微阵列生物测定法,这种物质在生物局部系统中表现出非毒性,并且能够对抗氧化应激作用。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spiculisporic acid 以87%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GAMA, YASUO;YASUMOTO, MASAHIKO;SUZUKI, HIROSHI;ISHIGAMI, YUTAKA, YUKAGAKU, 38,(1989) N, S. 296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methyl 5-triisopropylsiloxy-2-furoate 在 palladium on activated charcoal (2R,5R)-(+)-2-叔丁基-3-甲基-5-苄基-4-咪唑烷酮sodium hydroxide 、 TFA salt 、 CrCl2*DMF 、 氢气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酸乙酯 为溶剂, 反应 60.0h, 生成 spiculispor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第一个对映选择性有机催化 Mukaiyama-Michael 反应:合成富含对映体的 γ-丁烯内酯结构的直接方法
    摘要:
    使用α,β-不饱和醛的第一个对映选择性有机催化Mukaiyama-Michael 反应已经完成。亚胺催化的使用为 2-甲硅烷氧基呋喃与不饱和醛的对映选择性加成提供了一种新策略,以生成各种丁烯内酯系统,这是在许多天然分离物中发现的一种重要的手性合成子。已发现 (2S,5S)-5-苄基-2-叔丁基-咪唑啉酮胺催化剂介导多种取代和未取代的甲硅烷氧基呋喃与不饱和醛的共轭加成。这种新的有机催化转化可以容纳多种醛底物。
    DOI:
    10.1021/ja029095q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スピクリスポール酸またはその誘導体の液晶、その製造方法
    申请人:磐田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公开号:JP2019038782A
    公开(公告)日:2019-03-14
    【課題】スピクリスポール酸誘導体またはその塩の新規形態を提供すること。【解決手段】本発明は、スピクリスポール酸誘導体またはその塩から形成される液晶を提供する。1つの実施形態において、液晶は、スピクリスポール酸誘導体またはその塩と、アルコールを含む溶媒とを混合することで形成され得る。1つの実施形態において、液晶はリオトロピック液晶であり得る。1つの実施形態において、液晶はヘキサゴナル液晶またはラメラ液晶であり得、このように形成された液晶は、化粧品および微細構造制御材料などに有用であり得る。【選択図】なし
    【问题】提供Spicrisporic酸衍生物或其盐的新形态。 【解决方案】本发明提供了由Spicrisporic酸衍生物或其盐形成的液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液晶可以通过混合Spicrisporic酸衍生物或其盐和含有醇的溶剂来形成。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液晶可以是利奥特罗匹液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液晶可以是六角液晶或层状液晶,这样形成的液晶可以用于化妆品和微细结构控制材料等。【选图】无。
  • Brandaenge, Svante; Dahlman, Olof; Lindqvist, Bo, Acta chemica Scandinavica. Series B: Organic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1984, vol. 38, # 10, p. 837 - 844
    作者:Brandaenge, Svante、Dahlman, Olof、Lindqvist, Bo、Mahlen, Anders、Moerch, Lars
    DOI:——
    日期:——
  • GAMA, YASUO;YASUMOTO, MASAHIKO;SUZUKI, HIROSHI;ISHIGAMI, YUTAKA, YUKAGAKU, 38,(1989) N, S. 296
    作者:GAMA, YASUO、YASUMOTO, MASAHIKO、SUZUKI, HIROSHI、ISHIGAMI, YUTAKA
    DOI:——
    日期:——
  • SUZUKI, SHIGERU;ISHIGAMI, YUTAKA;GAMA, YASUO, SIKIDZAJ KEKAJSI, 61,(1988) N 6, S. 327-330
    作者:SUZUKI, SHIGERU、ISHIGAMI, YUTAKA、GAMA, YASUO
    DOI:——
    日期:——
  • The First Enantioselective Organocatalytic Mukaiyama−Michael Reaction:  A Direct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Enantioenriched γ-Butenolide Architecture
    作者:Sean P. Brown、Nicole C. Goodwin、David W. C. MacMillan
    DOI:10.1021/ja029095q
    日期:2003.2.1
    an important chiral synthon found among many natural isolates. The (2S,5S)-5-benzyl-2-tert-butyl-imidazolidinone amine catalyst has been found to mediate the conjugate addition of a wide variety of substituted and unsubstituted silyloxy furans to unsaturated aldehydes. A diverse range of aldehyde substrates can be accommodated in this new organocatalytic transformation. Application of this new asymmetric
    使用α,β-不饱和醛的第一个对映选择性有机催化Mukaiyama-Michael 反应已经完成。亚胺催化的使用为 2-甲硅烷氧基呋喃与不饱和醛的对映选择性加成提供了一种新策略,以生成各种丁烯内酯系统,这是在许多天然分离物中发现的一种重要的手性合成子。已发现 (2S,5S)-5-苄基-2-叔丁基-咪唑啉酮胺催化剂介导多种取代和未取代的甲硅烷氧基呋喃与不饱和醛的共轭加成。这种新的有机催化转化可以容纳多种醛底物。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 麦撒奎 鹅膏氨酸 鹅膏氨酸 鸦胆子酸A甲酯 鸦胆子酸A 鸟氨酸缩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