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环己醇,2-乙炔基-,(1R,2S)- | 5877-41-8

中文名称
环己醇,2-乙炔基-,(1R,2S)-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R,2R)-2-ethynylcyclohexanol
英文别名
cis-2-Ethinylcyclohexanol;cis-2-Ethinyl-cyclohexanol;(1R,2R)-2-ethynylcyclohexan-1-ol
环己醇,2-乙炔基-,(1R,2S)-化学式
CAS
5877-41-8;55506-28-0;61967-61-1;69647-64-9;134108-74-0
化学式
C8H12O
mdl
——
分子量
124.183
InChiKey
KNVOCSQDAIHOPP-JGVFFNPU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4
  • 重原子数:
    9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5
  • 拓扑面积:
    20.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
    2906199090

SDS

SDS:f58ac9fb947b48fe5bb5a7277265e734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环己醇,2-乙炔基-,(1R,2S)-甲烷磺酸 、 C21H12F9P*C8H18NO4S2(1-)*Au(1+)间氯过氧苯甲酸 作用下, 以 1,2-二氯乙烷 为溶剂, 反应 5.0h, 以80%的产率得到(3aS,7aS)-hexahydrobenzofuran-2(3H)-one
    参考文献:
    名称:
    金催化串联环化/氧化有效合成γ-内酯
    摘要:
    开发了一种新型的Au催化的炔丙基醇串联环异构化/氧化反应。利用这种策略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各种γ-内酯。值得注意的是,该反应的机理与提出钌亚乙烯基中间体的相关Ru催化的反应明显不同。
    DOI:
    10.1021/ol302323a
  • 作为产物:
    描述:
    氧化环己烯 以92%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HANACK M.; KUNZMANN E.; SCHUMACHER W., SYNTHESIS, 1978, NO 1, 26-27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fficient Synthesis of γ-Lactones via Gold-Catalyzed Tandem Cycloisomerization/Oxidation
    作者:Chao Shu、Meng-Qi Liu、Yu-Zhe Sun、Long-Wu Ye
    DOI:10.1021/ol302323a
    日期:2012.9.21
    A novel Au-catalyzed tandem cycloisomerization/oxidation of homopropargyl alcohols was developed. Various γ-lactones can be accessed readily by utilizing this strategy. Notably, the mechanism of this reaction is distinctively different from the related Ru-catalyzed reactions where the ruthenium vinylidene intermediate was proposed.
    开发了一种新型的Au催化的炔丙基醇串联环异构化/氧化反应。利用这种策略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各种γ-内酯。值得注意的是,该反应的机理与提出钌亚乙烯基中间体的相关Ru催化的反应明显不同。
  • HANACK M.; KUNZMANN E.; SCHUMACHER W., SYNTHESIS, 1978, NO 1, 26-27
    作者:HANACK M.、 KUNZMANN E.、 SCHUMACHER W.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