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2-O-isopropylidene-1(R),2(S),3(R)-trihydroxy-5(R)-(hydroxymethyl)cyclohexane | 101917-49-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2-O-isopropylidene-1(R),2(S),3(R)-trihydroxy-5(R)-(hydroxymethyl)cyclohexane
英文别名
(3aS,4R,6R,7aR)-6-(hydroxymethyl)-2,2-dimethylhexahydrobenzo[d][1,3]dioxol-4-ol
1,2-O-isopropylidene-1(R),2(S),3(R)-trihydroxy-5(R)-(hydroxymethyl)cyclohexane化学式
CAS
101917-49-1
化学式
C10H18O4
mdl
——
分子量
202.251
InChiKey
QUZYVLHKHIGXQZ-BGZDPUMW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27
  • 重原子数:
    14.0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58.92
  • 氢给体数:
    2.0
  • 氢受体数:
    4.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2-O-isopropylidene-1(R),2(S),3(R)-trihydroxy-5(R)-(hydroxymethyl)cyclohexaneN-氯代丁二酰亚胺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四丁基溴化铵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0.75h, 以77%的产率得到(3aR,5R,7R,7aS)-7-hydroxy-2,2-dimethylhexahydrobenzo[d] [1,3]dioxole-5-carbaldehyde
    参考文献:
    名称:
    从林肯链霉菌分离出的Carcarbugars的简明合成
    摘要:
    (-)-亚奎宁酸用作从林肯链霉菌分离的两个差向异构碳节糖的半合成的起始原料。在基于区域选择性还原步骤的基础上,通过使用奎宁酸作为螯合物,三级立体立体反转,以前的10–12步的合成方法被缩短为4–6步。获得了(1 R,2 R,3 R)-5-(羟甲基)环己烷-1,2,3-三醇的两个C-5差向异构体,总产率高达76%。
    DOI:
    10.1016/j.tet.2020.131346
  • 作为产物:
    描述:
    (3aR,4R,7S,8aR)-2,2-dimethyl-6-oxotetrahydro-4,7-methano[1,3]dioxolo[4,5-c]oxepin-7(6H)-yl methanesulfonate甲醇 、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以84%的产率得到1,2-O-isopropylidene-1(R),2(S),3(R)-trihydroxy-5(R)-(hydroxymethyl)cyclohexane
    参考文献:
    名称:
    从林肯链霉菌分离出的Carcarbugars的简明合成
    摘要:
    (-)-亚奎宁酸用作从林肯链霉菌分离的两个差向异构碳节糖的半合成的起始原料。在基于区域选择性还原步骤的基础上,通过使用奎宁酸作为螯合物,三级立体立体反转,以前的10–12步的合成方法被缩短为4–6步。获得了(1 R,2 R,3 R)-5-(羟甲基)环己烷-1,2,3-三醇的两个C-5差向异构体,总产率高达76%。
    DOI:
    10.1016/j.tet.2020.13134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optically active isoquinuclidines utilizing a diastereoselectivity control element
    作者:Barry M. Trost、Arthur G. Romero
    DOI:10.1021/jo00362a030
    日期:1986.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