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methyl 3-(3-(4,4,5,5-tetramethyl-1,3,2-dioxaborolan-2-yl)phenyl)acrylate | 1017233-79-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methyl 3-(3-(4,4,5,5-tetramethyl-1,3,2-dioxaborolan-2-yl)phenyl)acrylate
英文别名
pinacol 3-(methoxycarbonylvinyl)phenylboronate
(E)-methyl 3-(3-(4,4,5,5-tetramethyl-1,3,2-dioxaborolan-2-yl)phenyl)acrylate化学式
CAS
1017233-79-2
化学式
C16H21BO4
mdl
——
分子量
288.151
InChiKey
RQZPYOUUMMEECX-MDZDMXLP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17
  • 重原子数:
    21.0
  • 可旋转键数:
    3.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4
  • 拓扑面积:
    44.76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4.0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用于动态蛋白质界面的天然产物开关
    摘要:
    小配体是通过动态结合界面控制蛋白质复合物功能的有效方法。在基因转录中发现了经典的例子,其中小配体通过动态激活功能2(AF2)界面调节核受体与共激活蛋白的结合。当前的配体靶向AF2的配体结合口袋侧。很少有配体可以选择性地靶向AF2的共激活子侧,或者可以选择性地从界面的一侧切换到另一侧。我们使用NMR光谱学和建模来识别天然产物,该天然产物靶向AF2两侧的类维生素A X受体(RXR)。然后,我们使用化学合成,细胞筛选和X射线共晶体技术来拆分这种双重活性,从而产生有效且分子效率高的RXR激动剂,以及对RXR /共激活剂相互作用具有选择性的首个抑制剂。我们的发现证明了未来在动态蛋白质界面上探索天然产物的合理性。
    DOI:
    10.1002/anie.201403773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用于动态蛋白质界面的天然产物开关
    摘要:
    小配体是通过动态结合界面控制蛋白质复合物功能的有效方法。在基因转录中发现了经典的例子,其中小配体通过动态激活功能2(AF2)界面调节核受体与共激活蛋白的结合。当前的配体靶向AF2的配体结合口袋侧。很少有配体可以选择性地靶向AF2的共激活子侧,或者可以选择性地从界面的一侧切换到另一侧。我们使用NMR光谱学和建模来识别天然产物,该天然产物靶向AF2两侧的类维生素A X受体(RXR)。然后,我们使用化学合成,细胞筛选和X射线共晶体技术来拆分这种双重活性,从而产生有效且分子效率高的RXR激动剂,以及对RXR /共激活剂相互作用具有选择性的首个抑制剂。我们的发现证明了未来在动态蛋白质界面上探索天然产物的合理性。
    DOI:
    10.1002/anie.20140377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tructure-based optimization of cephalothin-analogue boronic acids as β-lactamase inhibitors
    作者:Stefania Morandi、Federica Morandi、Emilia Caselli、Brian K. Shoichet、Fabio Prati
    DOI:10.1016/j.bmc.2007.10.075
    日期:2008.2.1
    Boronic acids have proved to be promising selective inhibitors of beta-lactamases, acting as transition state analogues. Starting from a previously described nanomolar inhibitor of AmpC beta-lactamase, three new inhibitors were designed to gain interactions with highly conserved residues, such as Asn343, and to bind more tightly to the enzyme. Among these, one was obtained by 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and succeeded in placing its anionic group into the carboxylate binding site of the enzyme, as revealed by X-ray crystallography of the complex inhibitor/AmpC. Nevertheless, it failed at improving affinity, when compared to the lead from which it was derived. The origins of this structural and energetic discrepancy are discussed.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