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1-二氟十二烯是一种杀虫剂铅化合物,具有对烟草夜蛾、条纹黄瓜甲(Diabrotica balteata)、豌豆蚜虫(Aphis cracciovora)、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和绿稻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等昆虫的吸引力杀虫活性。在不同的药效团类似物中,只有1,1-二氯十二烯和1,1-二氟-2-碘十二烯表现出微弱的杀虫活性,而类似化合物如1-氯-1-氟十二烯、1-氟十二烯和1,1-二氟-2-溴十二烯则无活性。只有具有偶数碳链的桥接类似物才具有活性,例如1,1-二氟十烯和1,1-二氟十四烯。奇数碳链的类似物如1,1-二氟壬-1-烯、1,1-二氟十一-烯、1,1-二氟十三-烯和1,1-二氟十五-烯均没有活性。修改尾基导致类似物12,12-二氟十二-11-烯酸及其甲酯、12,12-二氟十二-11-烯-1-醇、1,1-二氟-12-甲氧基十二烯和12,12-二氟十二-11-烯基胺,均表现出杀虫活性。12,12-二氟十二-11-烯酸甲酯、12,12-二氟十二-11-烯酸和12,12-二氟十二-11-烯-1-醇也对蜘蛛螨(Tetranychus ssp)具有活性。因此,在第一个优化周期中,发现了对昆虫害虫和螨类广泛活性。两个要求,即gem-二氟乙烯药效团和偶数碳链,被发现是活性所必需的。后一个要求符合所提出的作用模式,涉及对昆虫线粒体中脂肪酸的β-氧化的抑制。在第二个优化周期中,发现6,6-二氟己-5-烯酸及其衍生物,如酸、酰胺和肼,具有更优越的杀虫剂和杀螨剂性能。这导致了6,6-二氟己-5-烯酸2-[4-(4-三氟甲基苄氧基)-苯氧基]-乙酯(CGA 304'111)的发现。这种化合物在田间试验中表现出对多种害虫的优异性能,且毒理学特性比早期衍生物更有利。为了大规模合成CGA 304'111,开发了六种不同的6,6-二氟己-5-烯酸合成路线。最佳路线涉及对戊-4-烯酸进行自由基加成反应。通过氢化去除溴,消除氯并水解酯结束了这个最有效的序列。因此,确定了CGA 304'111的实用合成方法,可以在数百克的规模上制备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