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3,5,6-四甲基吡嗪1-氧化物 | 22978-83-2

中文名称
2,3,5,6-四甲基吡嗪1-氧化物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3,5,6-tetramethylpyrazine-N-oxide
英文别名
tetramethylpyrazine mono-N-oxide;tetramethyl pyrazine N-oxide;ligustrazine mono-nitroxide;2,3,5,6-Tetramethyl-pyrazin-1-oxid;2,3,5,6-Tetramethylpyrazine 1-oxide;2,3,5,6-tetramethyl-1-oxidopyrazin-1-ium
2,3,5,6-四甲基吡嗪1-氧化物化学式
CAS
22978-83-2
化学式
C8H12N2O
mdl
——
分子量
152.196
InChiKey
MRKOVWZAVHJNP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83 °C
  • 沸点:
    338.5±37.0 °C(Predicted)
  • 密度:
    1.07±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4
  • 重原子数:
    11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38.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
    2933990090

SDS

SDS:d4df198f2eda9502d1ddcd5433965b24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3,5,6-四甲基吡嗪1-氧化物乙酸酐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反应 2.0h, 生成 (3,5,6-三甲基吡嗪-2-基)甲醇
    参考文献:
    名称:
    新的基于四甲基吡嗪的查尔酮衍生物作为潜在的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合成和生物学评估
    摘要:
    在当前的研究中,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基于川new嗪的查耳酮。为了在查尔酮的化学骨架中插入四甲基吡嗪(TMP,也称为川gust嗪),制备了一种新的基于川gust嗪的醛。合成了新的酮,其中包括喹唑啉-4-基氨基和吡嗪-2-基氨基部分。筛选了新合成的化合物的乙酰胆碱酯酶,丁酰胆碱酯酶和单胺氧化酶(MAO)抑制活性,以及​​对PC12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还研究了这些化合物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细胞毒性和聚集的影响。所合成的化合物有效抑制相关酶,并且还表现出神经保护作用。与参考化合物相比,大多数化合物对Aβ聚集表现出更好的抑制作用。一些化合物,例如11e和16b对多种目标表现出非常有效的作用,这些目标表现出作为多功能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行为。
    DOI:
    10.1111/cbdd.13355
  • 作为产物:
    描述:
    川芎嗪双氧水溶剂黄146 作用下, 以88.2%的产率得到2,3,5,6-四甲基吡嗪1-氧化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铂 (IV) 复合物通过诱导铁死亡和细胞凋亡干预结肠癌中的奥沙利铂耐药
    摘要:
    铂类化疗药物广泛用于癌症治疗,但由于剂量依赖性副作用和耐药性,经常受到限制。为了减轻这些缺点,合成了一系列新型铂 (IV) 前药 (15a-18c) 并评估了抗癌活性。其中, 与奥沙利铂 (OXA) 相比,17a 在顺铂耐药肺癌细胞系 A549/CDDP 和 OXA 耐药结肠癌细胞系 HCT-116/OXA 中表现出更优越的抗增殖活性,但对人正常细胞系 HUVEC 和 L02 的细胞毒作用较低。机制研究表明,17a 有效地增强了细胞内铂的积累,诱导了 DNA 损伤,扰乱 了细胞内活性氧分子的稳态和线粒体膜电位,从而激活了线粒体依赖性细胞凋亡途径。此外,17a 通过触发脂质过氧化物的积累、破坏铁稳态、抑制溶质载体家族 7 成员 11 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4 轴向途径转导,通过抑制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 3 以及核因子红细胞 2 相关因子 2 的表达,显著诱导 HCT-116/OXA 中的铁死亡
    DOI:
    10.1016/j.ejmech.2023.115968
  • 作为试剂:
    描述:
    苯乙烯 在 dioxo(tetramesitylporphyrinato)ruthenium(VI) 2,3,5,6-四甲基吡嗪1-氧化物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100%的产率得到氧化苯乙烯
    参考文献:
    名称:
    钌卟啉催化的各种杂芳族n-氧化物到烯烃,醇和硫化物的高效氧转移反应
    摘要:
    钌卟啉催化了从各种杂芳族N-氧化物到烯烃,醇和硫化物的氧转移反应,分别以令人满意的产率提供了环氧化物,醛和亚砜。
    DOI:
    10.1016/0040-4039(91)80127-r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Ligustrazine Derivatives. Part 8: Design, Synthesis, and Preliminary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Novel Ligustrazinyl Amides as Cardiovascular Agents
    作者:Zhenyu Li、Fang Yu、Lei Cui、Wenmin Chen、Shouxun Wang、Peng Zhan、Yuemao Shen、Xinyong Liu
    DOI:10.2174/157340641130900042
    日期:2013.12.31
    A series of novel Ligustrazinyl amides was designed, synthesized and evaluated for their protective effect on the injured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some compounds possessed more potent activities than that of Ligustrazine in stimulating replication of the injured human umbilic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 that is damaged by hydrogen peroxide. Among
    设计,合成和评价了一系列新的川gust嗪酰胺对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初步结果表明,某些化合物在刺激受过氧化氢损伤的人脐带血管内皮细胞(HUVEC)复制方面具有比川gust嗪更强的活性。在活性化合物中,化合物8i,8t和8u表现出最高的效力,EC 3值分别为0.037、0.070和0.055mM。构效关系进行了简要讨论。
  • Novel Homo-Bivalent and Polyvalent Compounds Based on Ligustrazine and Heterocyclic Ring as Anticancer Agents
    作者:Jiawen Wang、Ge Hong、Guoliang Li、Wenzhi Wang、Tianjun Liu
    DOI:10.3390/molecules24244505
    日期:——
    Bivalent and polyvalent inhibitors can be used as antitumor agents. In this experiment, eight ligustrazine dimers and seven ligustrazine tetramers linked by alkane diamine with different lengths of carbon chain lengths were synthesized. After screening their antiproliferation activities against five cancer cell lines, most ligustrazine derivatives showed better cytotoxicity than the ligustrazine monomer
    二价和多价抑制剂可用作抗肿瘤剂。本实验合成了8个川芎嗪二聚体和7个由不同碳链长度的烷二胺连接的川芎嗪四聚体。在筛选了它们对五种癌细胞系的抗增殖活性后,大多数川芎嗪衍生物显示出比川芎嗪单体更好的细胞毒性。特别是,与癸烷-1,10-二胺相连的川芎嗪二聚体 8e 在 FaDu 细胞中表现出最高的细胞毒性,IC50(50% 抑制浓度)值为 1.36 nM。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8e 可以通过线粒体膜电位的去极化和 S 期细胞周期阻滞诱导 FaDu 细胞凋亡。受这些结果的启发,合成并筛选了另外 27 个与癸烷-1,10-二胺相连的小分子杂环二聚体和 9 个带有醚链的肉桂酸二聚体。大多数单环和双环芳香系统对 FaDu 细胞显示出高度选择性的抗增殖活性,对正常 MCF 10A 细胞显示出低毒性。构效关系表明,两个末端酰胺键和链长为 8-12 个碳的烷基接头是维持其抗肿瘤活性的两个重要因素。此外,ADMET
  • Crystal Engineering with Iodoethynylnitrobenzenes: A Group of Highly Effective Halogen-Bond Donors
    作者:Christer B. Aakeröy、Tharanga K. Wijethunga、John Desper、Marijana Đaković
    DOI:10.1021/acs.cgd.5b00478
    日期:2015.8.5
    formation of a co-crystal driven by either C–I···N or C–I···O halogen bonds. The bromo-compound analogues displayed a 60% success rate whereas the chloro-analogues did not yield any co-crystals,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magnitude of the electrostatic aspects of halogen bonding for practical supramolecular synthesis. Ten new crystal structures are presented and the outcome (in terms of stoichiometry
    在碘乙炔基硝基苯的系统超分子合成研究中,探索了采用“双激活”策略通过卤素键促进有效的实际共晶合成的好处。通过sp-杂化的碳原子和一个或多个吸电子硝基的结合,碘原子上的正静电势得以增强。三种模型化合物:1-(碘乙炔基)-4-硝基苯(4N-1),1-(碘乙炔基)-3-硝基苯(3N-1)和1-(碘乙炔基)-3,5-二硝基苯(3,5DN -一世)进行了合成和表征,所计算的卤素键供体位点上的分子静电表面电势值比以前建立的卤素键供体所观察到的高约20–40 kJ / mol。这些分子驱动共晶形成的能力是通过使用15种不同受体分子进行的总共45次共结晶实验进行评估的。所得产物的红外光谱数据表明,每个反应均导致由C–I··N或C–I··O卤素键驱动的共晶体的形成。溴化合物类似物显示出60%的成功率,而氯代类似物未产生任何共晶体,从而强调了卤素键的静电作用大小对于实际的超分子合成的重要性。提出了十个新的晶体
  • Combination of amino acid/dipeptide with ligustrazine-betulinic acid as antitumor agents
    作者:Bing Xu、Wen-Qiang Yan、Xin Xu、Gao-Rong Wu、Chen-Ze Zhang、Yao-Tian Han、Fu-Hao Chu、Rui Zhao、Peng-Long Wang、Hai-Min Lei
    DOI:10.1016/j.ejmech.2017.02.036
    日期:2017.4
    tumor cell apoptosis in various cancer cell lines, had previously been reported. Moreover, reports have reveale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amino acid to betulinic acid could improve selective cytotoxicity as well as water solubility. Thus, a series of novel TBA amino acid and dipeptide derivatives were designed, synthesized and screened for selective cytotoxic activity against five cancer cell lines
    铅化合物TBA,3β-羟基-lup-20(29)-烯-28-油酸-3、5、6-三甲基吡嗪-2-甲基酯,在各种癌细胞中均显示出有希望的抗肿瘤活性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行,以前已经有报道。此外,有报道表明,将氨基酸引入桦木酸中可以改善选择性细胞毒性以及水溶性。因此,设计,合成和筛选了一系列新的TBA氨基酸和二肽衍生物,以针对5种癌细胞系(HepG2,HT-29,Hela,BCG-823和A549)和非恶性细胞系MDCK的选择性细胞毒活性。标准MTT分析。大多数测试的TBA氨基酸和二肽类似物对所有测试的肿瘤细胞系显示出比TBA更强的抗增殖活性。他们之中,BA-25对肿瘤细胞系表现出最大的细胞毒性活性(平均IC50 = 2.31±0.78μM),是阳性药物顺铂(DDP)的两倍,而对MDCK细胞系的细胞毒性却比DDP低。进一步的细胞凋亡分析表明,BA-25诱导的凋亡与线粒体膜电位的丧失和细胞内游离Ca2
  • 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化合物BA-X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申请人:雷鹏程
    公开号:CN108456239A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具有结构通式1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化合物具有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系(HepG‑2、HT‑29、Hela、BGC‑823、A549)生长的活性,但对犬肾上皮细胞(MDCK)系毒性较小。其中,化合物BH‑26的对人结肠癌细胞系HT‑29、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以及人胃癌细胞系BGC823抗增殖活性优于阳性药顺铂;但对犬正常肾上皮细胞MDCK的细胞毒性明显低于阳性药顺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