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川芎嗪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此外,它还能对抗5-羟色胺及缓激肽引起的血管损伤,增加毛细血管的抵抗力,并降低其通透性,从而预防因血管通透性升高导致的水肿。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闭塞综合征、血栓性静脉炎以及毛细血管出血等疾病,市场需求量较大。
临床应用盐酸川芎嗪适用于治疗脑供血不足、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其他缺血性血管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脉管炎。在病情急性期,通常采用静脉点滴给药。
静脉滴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恢复期及后遗症患者可采用穴位注射治疗。每次选择3~4个穴位,每穴注射10~20mg(约1/4至1/2支),隔日一次,疗程一般为15次,通常使用1~2个疗程。在给药间隔日可配合头皮针治疗。
配伍禁忌注射用盐酸川芎嗪与头孢曲松钠、阿洛西林钠、夫西地酸钠、头孢哌酮钠、丹参注射液、清开灵、炎琥宁、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泮托拉唑钠等药品存在配伍禁忌。这是因为川芎嗪显酸性,与其他药物(特别是碱性药物)混合使用时,容易因pH值变化导致浑浊或沉淀现象。因此,在临床联合用药时,应单独静脉滴注,并在两种药物之间采用0.9% 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冲洗输液管,以避免直接接触产生混浊或沉淀的情况。
不良反应与禁忌本品酸性较强,穴位注射刺激性较大。脑出血患者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此药;对盐酸川芎嗪过敏者也应避免使用。
注意事项盐酸川芎嗪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恢复期及其后遗症(如脑供血不足、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脑动脉硬化等)有显著疗效,能够改善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