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芬戈莫德是第一种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口服药物,由诺华制药公司研发成功并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上市。推荐剂量为每日1次0.5毫克。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使人衰弱的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导致患者失去平衡感、出现肌肉痉挛及其他运动功能障碍。之前一直使用注射性药物治疗,但给患者用药带来极大不便。芬戈莫德通过调节鞘氨醇-l-磷酸(S1PR)受体,在体内经磷酸化后与淋巴细胞表面的s1P受体结合,改变淋巴细胞的迁移方向,促使细胞进入淋巴组织,并阻止其离开淋巴组织进入移植物,从而防止这些细胞浸润中枢神经系统,达到免疫抑制的效果。据诺华制药公司介绍称,这种药理作用过程是可逆的,若停止用药,循环中的淋巴细胞水平会恢复正常。
作用机制芬戈莫德是一种鞘氨醇-l-磷酸(S1PR)受体调节剂,在体内经磷酸化后与淋巴细胞表面的s1P受体结合,改变淋巴细胞的迁移方向,促使细胞进入淋巴组织,并阻止其离开淋巴组织进入移植物,从而防止这些细胞浸润中枢神经系统,达到免疫抑制的效果。
应用芬戈莫德化学名为2-氨基-2-[2-(4-正辛基苯基)乙基]-1,3-丙二醇,是一种免疫抑制剂,临床用于治疗复发性多发性硬化症。芬戈莫德是由子囊菌冬虫夏草的有效成分多球壳菌素(ISP-1)改造而成。与现有药物相比,它具有完全不同的免疫机制,并可以与其他多种免疫抑制剂协同作用,通过改变淋巴细胞的归向、调节细胞间黏附分子的合成及表达,以及通过Bcl-2/Bax比值诱导淋巴细胞凋亡;同时也可以调节神经细胞SIP受体。
制备 第一步反应将醋酸钯(6.7 mg, 0.03 mmol)、乙醛酸(4.44 mg, 0.06 mmol)、三氟乙酸银(15.82 mg, 0.05 mmol)和三氟乙酸(9 μL)加入到底物中,室温搅拌1小时。将反应混合物倒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经干燥、浓缩后进行第二步。
第二步反应向上述产物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加入三乙胺(0.5 mL),随后逐滴加入N-(3-叠氮丙基)苯甲醛(289 mg, 1.7 mmol)。在冰浴下搅拌过夜,然后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淬灭反应。有机相经干燥、浓缩后进行第三步。
第三步反应向上述产物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5 mL)和亚硫酰氯(284 mg, 2.1 mmol)。在冰浴下搅拌30分钟后,通过蒸馏收集挥发性物质。将残留物溶解于乙醇中,随后逐滴加氢氧化钠水溶液直至pH值达7-8,并过滤得到白色固体。用二氯甲烷/正己烷洗脱,收集极性组分,浓缩后进行第四步。
第四步反应向上述产物的THF溶液中加入对甲苯磺酸(215 mg, 1.3 mmol)。在80℃搅拌过夜。将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并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淬灭反应,萃取有机相后经干燥、浓缩得到黄色油状物。通过色谱纯化(硅胶,二氯甲烷/正己烷)得到目标产物。
第五步反应将上述产物的DMF溶液加入到K562细胞中,在37℃孵育2小时。滤过细胞并用无血清培养基洗涤两次后进行下一步。向过滤器中的细胞中加入含有0.1% BSA的PBS,通过液氮冻融循环使其裂解。离心收集上清并进行蛋白酶体活性分析。
第六步反应将上述产物的DMF溶液加入到K562细胞中,在37℃孵育2小时。滤过细胞并用无血清培养基洗涤两次后进行下一步。向过滤器中的细胞中加入含有0.1% BSA的PBS,通过液氮冻融循环使其裂解。离心收集上清并进行蛋白酶体活性分析。
生物活性Fingolimod (FTY720) HCl是一种S1P拮抗剂,在K562和NK细胞中的IC50为0.33 nM。
Target | Value |
---|---|
S1P receptor (K562, NK cells ) |
0.033 nM |
S1P作用于K562细胞,抑制NK细胞裂解。多种浓度FTY720可逆转S1P的抑制作用,IC50为173 nM。此外,10 nM FTY720单独温育时,对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没有任何影响。通过比较S1P的作用效果与S1P和FTY720联合作用效果,FTY720可逆转S1P诱导的HLA-I表达提高,并且对于细胞百分数和MFI、TGF-β1水平以及Foxp3 mRNA表达均表现出增强作用。在培养基中加入高剂量FTY720后可抑制效应T(Teff)细胞增殖,从而使得Treg/Teff细胞比率为1:1。
体内研究FTY720治疗使用早期疾病模型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