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性
该物质可以通过吸入其气溶胶、通过皮肤接触以及摄入进入人体。
来源:ILO-WHO 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s (ICSCs)
毒理性
喉咙痛。咳嗽。灼热感。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症状可能会延迟出现。
来源:ILO-WHO 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s (ICSCs)
毒理性
疼痛。红肿。水泡。皮肤烧伤。
来源:ILO-WHO 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s (ICSCs)
毒理性
疼痛。 红肿。 严重深度烧伤。
来源:ILO-WHO 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s (ICSCs)
毒理性
燃烧感。腹部绞痛。休克或昏厥。
来源:ILO-WHO 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s (ICSCs)
吸收、分配和排泄
19.5毫克/千克 (14)C-DIPA溶解在丙酮中,被涂抹在四只雌性Fisher 344大鼠肩部的皮肤上。溶剂蒸发后(涂抹部位保持覆盖48小时)。在48小时后,有25%的物质渗透了皮肤(12%通过尿液排出,1%通过粪便和呼出气体排出,12.5%残留在组织中,而73%从涂抹部位及其周围回收)。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当4只雌性Fischer-344大鼠静脉注射含19毫克(14)C标记的二异丙醇胺的水溶液时,在最初的6小时内,超过70%的放射性物质从血液中排出。在大约12小时内,约90%的剂量通过尿液回收。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