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二氯乙酸钠 | 2156-56-1

中文名称
二氯乙酸钠
中文别名
2,2-二氯乙酸钠
英文名称
Sodium dichloroacetate, 98%
英文别名
——
二氯乙酸钠化学式
CAS
2156-56-1
化学式
C2H2Cl2NaO2
mdl
——
分子量
151.93
InChiKey
ZOXHFYPCZQICQD-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98 °C (dec.) (lit.)
  • 溶解度:
    甲醇(微溶)、水(微溶)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49
  • 重原子数:
    7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37.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Xi
  • 安全说明:
    S26,S37/39
  • 危险类别码:
    R36/37/38
  • WGK Germany:
    2
  • 海关编码:
    294200000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2811
  • RTECS号:
    AG9275000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305+P351+P338
  • 危险性描述:
    H302,H315,H319,H335

SDS

SDS:d6bd62df51075a5615ef87815cd67285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生物活性

Sodium dichloroacetate (DCA, Dichloroacetic acid, bichloroacetic acid, BCA) 是 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PDK) 的特异性抑制剂,对 PDK2 和 PDK4 的 IC50 值分别为 183 μM 和 80 μM。该物质可抑制 Na+-K+-2Cl- cotransporter 和线粒体钾离子通道轴,增加活性氧的生成,引起癌细胞凋亡,并抑制肿瘤生长。

靶点
Target Value
PDK4 (Cell-free assay) 80 μM
PDK2 (Cell-free assay) 183 μM
体外研究

DCA 可引起人类肺部、乳腺和脑癌细胞的凋亡。经 DCA 处理后,癌细胞中的 ROS 水平升高、MMP 去极化,并在体内外增加凋亡水平。DCA 抑制丙酮酸脱氢酶激酶(PDK)的活性,从而刺激线粒体丙酮酸脱氢酶(PDH)。当 PDH 处于关闭状态时,它不再将丙酮酸转化为 acetyl-CoA(线粒体呼吸和葡萄糖依赖的氧化磷酸化过程所必需)。因此,DCA 将细胞代谢从糖酵解转换为葡萄糖氧化,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并促进线粒体转运孔的开放。这一系列代谢转换有助于促凋亡介质如 cytochrome c 和 AIF 的易位。因此,DCA 可通过凋亡反应驱动癌细胞自杀。

体内研究

在体内和体外,DCA 都作为细胞生长抑制剂发挥作用,但不引起程序性细胞死亡(凋亡)。DCA 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药物,没有心脏、肺部、肾脏或骨髓毒性。最为严重的副作用是周围神经病变,该作用为可逆过程。DCA 在多种癌症类型中具有抗癌活性,包括结肠癌、前列腺癌、卵巢癌、成神经细胞瘤、肺癌、子宫颈癌、子宫内膜、胆管癌、肉瘤和 T 细胞淋巴瘤。DCA 的其他一些抗肿瘤作用也已报道,包括阻碍血管生成、改变 HIF-1α 的表达、pH 调节剂 V-ATPase 和 MCT1 的变化以及其它细胞生存调节子如 PUMA、GLUT1、Bcl2 和 p53 的变化。在大鼠高转移乳腺癌模型中,DCA 可显著减少肺部转移性负担。在 C57BL/6 小鼠中,体内给药 DCA-Na 诱导生存率提高 20%,并减少肿瘤直径、体积和重量,而不影响体重,并避免转移。

化学性质

微黄到白色结晶粉末,熔点 189-192℃。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 麦撒奎 鹅膏氨酸 鹅膏氨酸 鸦胆子酸A甲酯 鸦胆子酸A 鸟氨酸缩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