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发泡剂H | 101-25-7

中文名称
发泡剂H
中文别名
发泡剂DPT;发泡剂BN;N,N'-二亚硝基五次甲基四胺;N,N'-二亞硝五亞甲四胺;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发泡剂OPEX;3,7-二亚硝基-1,3,5,7-四氮杂双环[3.3.1]壬烷;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
英文名称
3,7-dinitroso-1,3,5,7-tetrazabicyclo<3.3.1>nonane
英文别名
dinitrosopentamethylenetetramine;3,7-dinitroso-1,3,5,7-tetraazabicyclo[3.3.1]nonane;Di-N-nitroso-pentamethylentetramin;3,7-Dinitroso-1,3,5,7-tetraaza-bicyclo<3,3,1>octan;1,5-Methylen-3,7-dinitroso-1,3,5,7-tetraazacyclooctan;3,7-Dinitroso-1,3,5,7-tetraaza-bicyclo[3.3.1]nonan;1,5-Dinitroso-3,7-endomethylen-tetraazacyclooctan;3,7-dinitroso-1,3,5,7-tetrazabicyclo[3.3.1]nonane
发泡剂H化学式
CAS
101-25-7
化学式
C5H10N6O2
mdl
——
分子量
186.173
InChiKey
MWRWFPQBGSZWN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07°C
  • 沸点:
    320.65°C (rough estimate)
  • 密度:
    1.4132 (rough estimate)
  • LogP:
    0.05 at 25℃ and pH7
  • 表面张力:
    98.54mN/m at 1g/L and 20℃
  • 物理描述:
    Flammable explosive solid.
  • 颜色/状态:
    LIGHT CREAM-COLORED POWDER
  • 溶解度:
    SOL IN DIMETHYL FORMAMIDE; SOMEWHAT SOL IN PYRIDINE
  • 稳定性/保质期:
    1. 溶于乙酰乙酸乙酯和二甲基甲酰胺,稍溶于水和乙醇,微溶于氯仿、吡啶、甲乙酮和丙烯腈,几乎不溶于乙醚。混入硬脂酸或尿素时,可使分解温度降低。发气量为260-270ml/g。分解产物主要是氮气,还有少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加入尿素能消除臭味。该物质易燃,与酸或酸雾接触会迅速起火燃烧;当摩擦和敲击时可能会自燃。在浓酸、浓碱或热水中会被水解。 2. 稳定性:稳定。 3. 禁配物:强氧化剂、酸类、碱类。 4. 应避免的条件:受热、摩擦、震动或撞击。 5. 聚合危害:不聚合。 6. 分解产物:主要是氮氧化物。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3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71.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8

ADMET

毒理性
  • 致癌性证据
没有关于人类的数据。动物致癌性证据不足。总体评估:第3组:该物质对人类致癌性无法分类。
No data are available in humans. Inadequate evidence of carcinogenicity in animals. OVERALL EVALUATION: Group 3: The agent is not classifiable as to its carcinogenicity to humans.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 致癌物分类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亚硝基五甲基四胺
IARC Carcinogenic Agent:Dinitrosopentamethylenetetramine
来源: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毒理性
  • 致癌物分类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致癌物分类:第3组:对其对人类的致癌性无法分类
IARC Carcinogenic Classes:Group 3: Not classifiable as to its carcinogenicity to humans
来源: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毒理性
  • 致癌物分类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专著:第11卷(1976年):镉、镍、一些环氧化合物、其他工业化学品及关于挥发性麻醉剂的总体考虑
IARC Monographs:Volume 11: (1976) Cadmium, Nickel, Some Epoxides, Miscellaneous Industrial Chemicals and General Considerations on Volatile Anaesthetics
来源: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毒理性
  • 非人类毒性摘录
无肿瘤...在15只雄性和15只雌性4周大的费舍尔大鼠中,每周5天,每天通过口服灌胃给予每只动物9毫克,持续1年,并观察了...6个月。
NO TUMORS...IN 15 MALE & 15 FEMALE 4-WK OLD FISCHER RATS GIVEN 9 MG/ANIMAL BY ORAL GAVAGE ON 5 DAYS/WK FOR 1 YR & OBSERVED FOR...6 MO.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Xn
  • 危险类别码:
    R22
  • 危险品运输编号:
    3224
  • WGK Germany:
    3
  • RTECS号:
    SZ0199240
  • 海关编码:
    2904209090
  • 包装等级:
    O52
  • 安全说明:
    S15,S26,S45
  • 储存条件:
    储存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 存于阴凉、干燥且具有良好通风条件的非燃库房。 - 远离火源与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5℃。 - 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及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严禁混储。 - 使用防爆型照明和通风设施,并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 储存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以收容可能发生的泄漏。

SDS

SDS:f0672b3884a7b293761c84734c9c5c76
查看
国标编号: 41021
CAS: 101-25-7
中文名称: 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
英文名称: 3,7-dinitroso-1.3.5.7-tetraazobicyclo-nonane
别 名: 发泡剂H
分子式: C 5 H 10 N 6 O 2
分子量: 186.2
熔 点: 200℃(分解)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1.4~1
蒸汽压:
溶解性: 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醚,微溶于乙醇、氯仿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状: 浅黄色粉末,无臭味
危险标记: 8(易燃固体)
用 途: 用于橡胶、聚氯乙烯等塑料发生微孔,制造微孔塑料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热解能入出有毒的氮氧化物烟雾。口服具有中等毒性。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940mg/kg(鼠经口)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温能引起分解爆炸和燃烧。与碱、酸或酸雾接触将迅速起火燃烧。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经摩擦、震动或撞击可引起燃烧或爆炸。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5.环境标准: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水润湿,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于密闭的塑料桶或纸板中。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透气型防毒服。
手防护:戴防毒物渗透手套。
其它: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灭火剂:水、砂土。禁止使用酸碱灭火剂。


制备方法与用途

发泡剂H

发泡剂H是橡胶发泡领域广泛应用的高效发泡剂,具有不褪色、无污染的优点。它可用作胶黏剂或密封剂的发泡剂,并且也是制造海绵橡胶及泡沫塑料常用的有机微孔发泡剂。在胶料中易于分散,但分解温度较高,分解产物有臭味。使用水杨酸、己二酸、邻苯二甲酸等作为发泡助剂,可将分解温度调节至90~130℃。尿素可用于消除臭味。

用途
  • 发泡剂H在胶料中用量为7%~25%,橡胶中用量为3%~5%。
  • 它也用于橡胶、聚氯乙烯等塑料的发泡,制造微孔塑料。
  • 主要应用于天然橡胶及合成橡胶、塑料制品的发泡以制海绵型产品。
化学性质
  • 无色或淡黄色粉末,无臭味,但潮湿空气中有甲醛气味。
  • 溶于乙酰乙酸乙酯和二甲基甲酰胺,稍溶于水和乙醇,微溶于氯仿、吡啶、甲乙酮和丙烯腈,几乎不溶于乙醚。
用途
  • 主要用于制造海绵橡胶,在塑料中多用于聚氯乙烯。
  • 发泡剂H加热分解产生氮气致孔,发气量大且效率高。使用有机酸或尿素作发泡助剂,可降低分解温度至90~130℃范围内。
  • 分解时的发热量较大,易导致厚制品中心部位炭化,并产生恶臭气味。与尿素并用可以消除这种恶臭。
  • 可用于多种塑料如聚氯乙烯及其共聚物、聚烯烃、聚苯乙烯等的发泡。
物理特性
  • 对皮肤及黏膜有中等刺激性,含有1%以上甲醛时剧毒。生产过程需注意防爆。
生产方法
  • 由六亚甲基四胺(乌洛托品)经亚硝化而得。
  • 将乌洛托品和亚硝酸钠用水溶解后,在搅拌下滴加稀硫酸,反应温度控制在0℃左右。亚硝化结束后补加少量氨水及亚硝酸钠,生成物经过滤、洗涤、甩干、干燥、过筛即得成品。
  • 工业品发泡剂H纯度≥98%。
  • 原料消耗:乌洛托品720 kg/t,亚硝酸钠1018 kg/t,硫酸(93%)800 kg/t,氯水(20%)650 kg/t。
安全信息
  • 类别:易燃固体。
  • 毒性分级:中毒。
  • 急性毒性:口服 - 大鼠 LD50: 940 毫克/公斤;腹腔 - 小鼠 LD50: 130 毫克/公斤。
  • 爆炸物危险特性:与氧化剂混合可爆。
  • 可燃性危险特性:遇明火、高温或接触氧化剂易燃,燃烧时产生有毒氮氧化物烟雾。
  • 储运特性:库房需通风低温干燥;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
  • 灭火剂:水、干砂、二氧化碳、泡沫、1211灭火剂。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2-Benzoyl-4-chloro-phenyl)-2-bromo-N-prop-2-ynyl-acetamide 、 发泡剂H 以61%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JAPELJ M.; TISLER V.; NOVAK B.; BABIC D., VESTN. SLOV. KEM. DRUST., 1979, 26, NO 3, 215-227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乌洛托品盐酸 、 sodium nitrite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82%的产率得到发泡剂H
    参考文献:
    名称:
    Identifying urotropine derivatives as co-donors of formaldehyde and nitric oxide for improving antitumor therapy
    摘要:
    第一个甲醛和一氧化氮(FANO)的共供体是通过药效团整合策略合成的,该策略同时在需求时产生一氧化氮和甲醛,导致体外和体内产生协同的抗癌效果。
    DOI:
    10.1039/d1cc02177j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itrosation Products of Hexamethylenetetramine
    作者:Martin Herpel、Klaus Rehse
    DOI:10.1002/(sici)1521-4184(19997)332:7<255::aid-ardp255>3.0.co;2-r
    日期:1999.7
    Two nitrosation products of hexamethylenetetramine, namely 1,3,5-trinitrosoheuahydro-1,3,5-triazine (1) and 3,7-dinitroso-1,3,5,7-tetrazabicyclo[3.3.1]nonane (2), were synthesized, It is shown that both compounds in vitro at 37 degrees C (1 h, pH 7.4) form nitric oxide at a rate of 3.1% (1) or 1.3% (2), respectively. In rats (60 mg/kg p.o.) both compound inhibit thrombus formation in arterioles (1: 20%; 2: 16%) and venules (1: 18%; 2: 9%). Compound 2 does not influence the blood pressure in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 Bourjol, Memorial des Poudres, 1952, vol. 34, p. 7,10
    作者:Bourjol
    DOI:——
    日期:——
  • Antos et al., Chemicke Zvesti, 1956, vol. 10, p. 162
    作者:Antos et al.
    DOI:——
    日期:——
  • The Reaction between Formaldehyde and Ammonia
    作者:H. H. Richmond、G. S. Myers、George F Wright
    DOI:10.1021/ja01191a034
    日期:1948.11
  • OKLOBDZIJA, M.;JAPELJ, M.;OSTROVERSNIK, S.;JERMAN, P.
    作者:OKLOBDZIJA, M.、JAPELJ, M.、OSTROVERSNIK, S.、JERMAN, P.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mass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ir
raman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同类化合物

黑索金 羟乙基六氢均三嗪 甲醛肟三聚物盐酸盐 溴美那明 溴异氰脲酸类味精盐 扁桃酸乌洛托品 季铵盐-15 四氢化-5-(2-羟乙基)-1,3-双(羟甲基)-1,3,5-三嗪-2(1H)-酮 四氢-5-丙基-1,3,5-三嗪-2(1H)-酮 四氢-5-(2-羟基乙基)-1,3-二(羟基甲基)-1,3,5-三嗪-2(1H)-硫酮 四氢-5-(2-羟基乙基)-1,3,5-三嗪-2(1H)-硫酮 四氢-3,5-二甲基-1,3,5-三嗪-1(2H)-丙胺 四氢-1,3-双(羟基甲基)-5-丙基-1,3,5-三嗪-2(1H)-酮 四氢-1,3-二(羟基甲基)-1,3,5-三嗪-2(1H)-酮 四氢-1,3,5-三嗪-2(1H)-酮 发泡剂H 六氢三甲基-S-三嗪 六氢-2,4,6-三甲基-1,3,5-三嗪 六氢-1-亚硝基-3,5-二硝基-1,3,5-三嗪 六氢-1,3,5-三辛基-1,3,5-三嗪 六氢-1,3,5-三环己基-S-三嗪 六氢-1,3,5-三戊基-1,3,5-三嗪 六氢-1,3,5-三嗪-1,3,5-三(乙腈) 六氢-1,3,5-三[3-(环氧乙烷基甲氧基)-1-氧代丙基]-1,3,5-三嗪 六亚甲基四胺氢碘酸盐 六亚甲基四胺单硼烷 六亚甲基四胺,二硝酸盐 全氟-1,3,5-三氮杂环己烷 全氘代六甲桥基四胺 乌洛托品 三溴化环己烷四胺 alpha,alpha'-二甲基-1,3,5-三嗪-1,3,5(2H,4H,6H)-三乙醇 A,A’,A’’-三甲基-1,3,5-三嗪-1,3,5(2H,4H,6H)-三乙醇 6-乙基-6-甲基-1,3,5-三嗪烷-2,4-二酮 5-硝基屈 5-甲基-1,3,5-三嗪-2-硫酮 5-异丙基-1,3,5-三嗪烷-2-硫酮 5-叔-丁基-1,3,5-三嗪烷-2-酮 5-乙基-1,3-二(羟基甲基)-1,3,5-三嗪烷-2-酮 5-乙基-1,3,5-三嗪烷-2-硫酮 5-丁基四氢-1,3-二(羟甲基)-1,3,5-三嗪-2(1H)-酮 5-丁基-1,3,5-三嗪烷-2-硫酮 5-(2-羟基乙基)-1,3,5-三嗪烷-2-酮 3,7-二硝基-1,3,5,7-四氮杂双环[3.3.1]壬烷 3,7-二乙酰基-1,3,5,7-四氮杂二环[3.3.1]壬烷 3,4,5,6-四氢-5-甲基-1,3,5-三嗪-2(1H)-酮 2-氯乙基膦酸六亚甲基四胺盐 2,4-二羰基六氢-1,3,5-三嗪 2,4,6-三乙基-1,3,5-三嗪烷 1-硝基-3,5-二亚硝基-1,3,5-三氮杂环己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