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氰基苯并[D]噻唑-6-基)甘氨酸 | 1060699-37-7

中文名称
(2-氰基苯并[D]噻唑-6-基)甘氨酸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2-cyano-6-benzothiazolyl)glycine
英文别名
(2-Cyanobenzo[d]thiazol-6-yl)glycine;2-[(2-cyano-1,3-benzothiazol-6-yl)amino]acetic acid
(2-氰基苯并[D]噻唑-6-基)甘氨酸化学式
CAS
1060699-37-7
化学式
C10H7N3O2S
mdl
——
分子量
233.25
InChiKey
PYEKYSSNAOGWI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535.8±56.0 °C(Predicted)
  • 密度:
    1.53±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
  • 拓扑面积:
    114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6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氰基苯并[D]噻唑-6-基)甘氨酸potassium carbonate1-羟基苯并三唑三氟乙酸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醇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7.6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体内可用的近红外萤火虫萤光素的合理设计和开发
    摘要:
    发光:利用分子内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BRET)为体内可用的近红外发射萤火虫荧光素开发了一种新的合理设计策略。可以通过选择BRET受体自由调节发射波长,并且可以在不需要荧光素酶操作的情况下在活细胞和小鼠中检测NIR生物发光。
    DOI:
    10.1002/anie.201205151
  • 作为产物:
    描述:
    2-氯苯并噻唑盐酸硫酸 、 sodium cyanoborohydride 、 溶剂黄146potassium nitrate 、 tin(ll) chloride 作用下, 以 乙醇二甲基亚砜乙腈 为溶剂, 反应 2.0h, 生成 (2-氰基苯并[D]噻唑-6-基)甘氨酸
    参考文献:
    名称:
    氨基荧光素作为萤火虫荧光素酶的功能性生物发光底物
    摘要:
    萤火虫荧光素酶因其极高的信噪比而被广泛用作研究基因表达,基因传递等方面的检测基因。一系列生物发光底物的可用性将大大扩展萤光素-萤光素酶系统的适用性。本文中,我们描述了基于氨基荧光素(AL)支架的功能性生物发光底物的设计概念,以及用于合成N烷基化AL的便捷,高产率的方法。我们通过合成三种探针证实了ALs作为生物发光底物的有用性。首先是AL与谷氨酸Glu–AL的结合物。当将Glu–AL(荧光素酶的第一个膜不可渗透的生物发光底物)应用于荧光素酶转染的细胞时,未观察到发光。也就是说,通过使用Glu–AL,我们可以区分细胞内事件和细胞外事件。第二种是Cy5-AL,由近红外(NIR)花青荧光染料Cy5和AL组成,并发出NIR光。当Cy5–AL与萤光素酶反应时,由于从AL到Cy5的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BRET),观察到了来自Cy5的发光。NIR发射波长将允许在生物发光体内成像中从更深的组织观察到信号。
    DOI:
    10.1002/asia.20100087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BIOTINYLATED LUMINESCENT PROBE
    申请人:MUSC FOUNDATION FOR RESEARCH DEVELOPMENT
    公开号:US20180252718A1
    公开(公告)日:2018-09-06
    Provided herein are luminescent probes of formula I: and complexes thereof for the detection of cancer cells.
    本文提供了用于检测癌细胞的荧光探针I式及其配合物。
  • Biotinylated Bioluminescent Probe for Long Lasting Targeted <i>in Vivo</i> Imaging of Xenografted Brain Tumors in Mice
    作者:Yu Lin Jiang、Yun Zhu、Alfred B. Moore、Kayla Miller、Ann-Marie Broome
    DOI:10.1021/acschemneuro.7b00111
    日期:2018.1.17
    specifically detects cancer cells by bioluminescence. The complex was further used to image xenograft brain tumors transfected with a luciferase gene in mice. The complex detects the tumor immediately, and bioluminescence lasts for 5 days. Thus, the complex generates a long lasting bioluminescence for cancer detection in mice. The complex with selective targeting may be used in noninvasive cancer diagnosis
    生物发光是用于在体内表达内源性荧光素酶的动物模型中对癌症成像的有用工具,荧光素酶是一种需要视觉读数的底物的酶。当前的生物发光成像,使用常用的荧光素底物,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15–20分钟)。为了避免在癌症检测和手术期间重复施用萤光素酶底物,需要持久的生物发光成像底物或系统。新型溶性生物素化荧光素酶探针B-YL(1),已合成。然后,将B-YL与链霉亲和素SA)和生物素化的表皮生长因子短肽(B-EGF)(SA / B-YL / B-EGF = 1:3:1,摩尔比)结合为受体的复合物。准备展示选择性靶向。将复合物与过表达EGF受体(EGFR)的脑癌细胞株孵育,并用萤光素基因转染。结果表明,该复合物通过生物发光特异性检测癌细胞。该复合物进一步用于在小鼠中对用萤光素基因转染的异种移植脑肿瘤进行成像。该复合物可立即检测到肿瘤,并且生物发光持续5天。因此,该复合物产生了持久的生物发光,用于小鼠中的癌症检测。
  • Biotinylated luminescent probe
    申请人:MUSC FOUNDATION FOR RESEARCH DEVELOPMENT
    公开号:US10458988B2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Provided herein are luminescent probes of formula I: and complexes thereof for the detection of cancer cells.
    本文提供的是式 I 的发光探针: 及其复合物,用于检测癌细胞。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