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S)-(-)-1,2,3,4-四氢异喹啉-3-羧酸 | 74163-81-8

中文名称
(S)-(-)-1,2,3,4-四氢异喹啉-3-羧酸
中文别名
(S)-1,2,3,4-四氢-3-异喹啉羧酸;L-1,2,3,4-四氢异喹啉-3-甲酸;(S)-1,2,3,4-四氢异喹啉-3-甲酸;四氢异喹啉-3-甲酸;S-1,2,3,4-四氢异喹啉-3-羧酸;(S)-(-)-1,2,3,4-四氢异喹啉-3-甲酸;[S]-1,2,3,4-四氢异喹啉-3-羧酸;(S)-1,2,3,4-四氢异喹啉-3-羧酸
英文名称
L-Tic-OH
英文别名
(S)-1,2,3,4-tetrahydroisoquinoline-3-carboxylic acid;(3S)-1,2,3,4-tetrahydroisoquinolin-2-ium-3-carboxylate
(S)-(-)-1,2,3,4-四氢异喹啉-3-羧酸化学式
CAS
74163-81-8
化学式
C10H11NO2
mdl
MFCD00144533
分子量
177.203
InChiKey
BWKMGYQJPOAASG-VIFPVBQE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300 °C(lit.)
  • 比旋光度:
    -157.4 º (24 ºC)
  • 沸点:
    309.12°C (rough estimate)
  • 密度:
    1.1607 (rough estimate)
  • 溶解度:
    溶于热水、碱性水
  • 稳定性/保质期:
    在指定条件下稳定,远离氧化物。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3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
  • 拓扑面积:
    49.3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3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Xi
  • 安全说明:
    S26,S37/39
  • 危险类别码:
    R36/37/38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933499090
  • 危险标志:
    GHS07
  • 危险性描述:
    H315,H319,H335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305 + P351 + P338
  • 储存条件:
    存放在密封容器中,并置于阴凉、干燥处。请确保储存位置远离氧化剂。

SDS

SDS:663a63ace697956a066c6036991ba782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S)-1,2,3,4-四氢-3-异喹啉羧酸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皮肤刺激 (类别 2)
眼睛刺激 (类别 2A)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类别 3)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警告
危险申明
H315 造成皮肤刺激。
H319 造成严重眼刺激。
H335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警告申明
预防措施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80 穿戴防护手套/ 眼保护罩/ 面部保护罩。
事故响应
P302 + P352 如果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和水清洗。
P304 + P340 如吸入: 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休息,并保持呼吸舒畅的姿势。
P305 + P351 + P338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
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P312 如感觉不适,呼救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
P321 具体处置(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32 + P313 如觉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P337 + P313 如仍觉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P362 脱掉沾污的衣服,清洗后方可再用。
安全储存
P403 + P233 存放于通风良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C10H11NO2
分子式
: 177.20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S)-(-)-1,2,3,4-Tetrahydro-3-isoquinoline-carboxylic acid
-
化学文摘登记号(CAS 74163-81-8
No.)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避免粉尘生成。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6.2 环境保护措施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收集和处置时不要产生粉尘。 扫掉和铲掉。 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避免形成粉尘和气溶胶。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一般性的防火保护措施。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根据良好的工业卫生和安全规范进行操作。 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带有防护边罩的安全眼镜符合 EN166要求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防渗透的衣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须暴露于有害环境中,请使用P95型(美国)或P1型(欧盟 英国
143)防微粒呼吸器。如需更高级别防护,请使用OV/AG/P99型(美国)或ABEK-P2型 (欧盟 英国 143)
防毒罐。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结晶
颜色: 白色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凝固点: > 300 °C - lit.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相容的物质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吸入 -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肤 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有害。 造成皮肤刺激。
眼睛 造成严重眼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联系专业的拥有废弃物处理执照的机构来处理此物质。
与易燃溶剂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S)-(-)-1,2,3,4-四氢异喹啉-3-羧酸是一种用于合成喹那普利的中间体。喹那普利(Quinapril)由辉瑞公司研发,于1991年获得美国FDA批准,适用于治疗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血管性水肿。

用途

作为药物中间体,主要用于制备喹那普利。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1
    • 2
    • 3
    • 4
    • 5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奎纳普利及其相关化合物的合成。非巯基和巯基类型的结构活性关系存在差异。
    摘要:
    据报道奎纳普利(CI-906,22),其活性二酸(CI-928,33)和其二甲氧基类似物(CI-925,25)的合成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活性。这些四氢-3-异喹啉羧酸衍生物具有与依那普利相当的体外效能和体内功效。具有相同结构变化的巯基类似物也非常有效。相反,四氢-1-异喹啉羧酸和同源异吲哚啉-1-羧酸类似物在两种类型的效力上显示出惊人的差异,巯基类似物基本上是无活性的,而非巯基类似物与脯氨酸原型是等效的。这是第一个证据表明小分子ACE抑制剂的两个主要结构类别可能存在其他结合模式。
    DOI:
    10.1021/jm00160a026
  • 作为产物:
    描述:
    S-1,2,3,4-四氢异喹啉-3-羧酸苄酯盐酸盐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15.0h, 以81%的产率得到(S)-(-)-1,2,3,4-四氢异喹啉-3-羧酸
    参考文献:
    名称:
    Efficient Synthesis of Racemic and Enantiomerically Pure 1,2,3,4-Tetrahydroisoquinoline-3-carboxylic Acid and Esters
    摘要:
    在碱催化下,1,2-双(卤甲基)苯 1 a 或 b 与 2-(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2)发生环化反应,随后发生脱羧反应和酰胺裂解反应,制备出了外消旋和光学纯的 1,2,3,4-四氢异喹啉-3-羧酸及酯。对映体的分解是通过与(-)-薄荷醇酯化,然后柱层析分离非对映异构体混合物,或通过与扁桃酸分离苄酯的双酯盐,以及碱催化两种酯的皂化反应来实现的。
    DOI:
    10.1055/s-1992-2632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ROCESS FOR SYNTHESIS OF SYN AZIDO EPOXIDE AND ITS USE AS INTERMEDIATE FOR THE SYNTHESIS OF AMPRENAVIR & SAQUINAVIR
    申请人:Council of Scientific & Industrial Research
    公开号:US20150011782A1
    公开(公告)日:2015-01-08
    Disclosed herein is a novel route of synthesis of syn azide epoxide of formula 5, which is used as a common intermediate for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HIV protease inhibitors such as Amprenavir, Fosamprenavir, Saquinavir and formal synthesis of Darunavir and Palinavir obtained by Cobalt-catalyzed hydrolytic kinetic resolution of racemic anti-(2SR,3SR)-3-azido-4-phenyl-1,2-epoxybutane (azido-epoxide).
    本文披露了一种合成公式5的syn叠氮环氧化物的新路线,该化合物被用作HIV蛋白酶抑制剂的不对称合成的常见中间体,如Amprenavir、Fosamprenavir、Saquinavir以及通过钴催化的拆分手性反式-(2SR,3SR)-3-叠氮-4-苯基-1,2-环氧丁烷(叠氮环氧化物)合成Darunavir和Palinavir。
  • N-Acylphenylalanines and related compounds. A new class of oral hypoglycemic agents
    作者:Hisashi Shinkai、Koji Toi、Izumi Kumashiro、Yoshiko Seto、Mariko Fukuma、Katsuaki Dan、Shigeshi Toyoshima
    DOI:10.1021/jm00119a007
    日期:1988.11
    N-Benzoyl-DL-phenylalanine (1) was found to possess hypoglycemic activity. A series of the analogues of compound 1 were prepared and evaluated for their blood glucose lowering activity. Both the steric effects of the phenylalanine moiety and the effects of variations in the acyl moiety were investigated. This study elucidated some of th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and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N-苯甲酰基-DL-苯丙氨酸(1)被发现具有降血糖活性。制备了一系列化合物1的类似物,并评估了它们的降血糖活性。研究了苯丙氨酸部分的空间影响和酰基部分变化的影响。这项研究阐明了一些构效关系,并导致了N-(4-乙基苯甲酰基)-D-苯丙氨酸(34)的开发,其效力是初始化合物1的50倍。
  • Total Syntheses of Conformationally Constrained Didemnin B Analogues. Replacements of <i>N</i>,<i>O</i>-Dimethyltyrosine with <scp>l</scp>-1,2,3,4-Tetrahydroisoquinoline and <scp>l</scp>-1,2,3,4-Tetrahydro-7-methoxyisoquinoline
    作者:James E. Tarver、Amy J. Pfizenmayer、Madeleine M. Joullié
    DOI:10.1021/jo0105991
    日期:2001.11.1
    The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two conformationally constrained analogues of didemnin B are described. The [N,O-Me(2)Tyr(5)]residue of didemnin B was replaced with L-1,2,3,4-tetrahydroisoquinoline-3-carboxylic acid (Tic) and L-1,2,3,4-tetrahydro-7-methoxyisoquinoline-3-carboxylic acid (MeO-Tic), which mimic the N,O-dimethylated tyrosine while constraining the conformation of the molecule. Preliminary
    描述和设计了两种构型受约束的二氢蝶呤B的类似物。豆双宁B的[N,O-Me(2)Tyr(5)]残基被L-1,2,3,4-四氢异喹啉-3-羧酸(Tic)和L-1,2,3取代, 4-四氢-7-甲氧基异喹啉-3-羧酸(MeO-Tic),可模仿N,O-二甲基化的酪氨酸,同时限制分子的构象。初步结果表明[N,O-Me(2)Tyr(5)]残基的构象与Tic替代所施加的构象非常匹配。
  • [EN] BIOREVERSABLE PROMOIETIES FOR NITROGEN-CONTAINING AND HYDROXYL-CONTAINING DRUGS<br/>[FR] PRO-FRAGMENTS BIORÉVERSIBLES POUR MÉDICAMENTS CONTENANT DE L'AZOTE ET DE L'HYDROXYLE
    申请人:BAIKANG SUZHOU CO LTD
    公开号:WO2015081891A1
    公开(公告)日:2015-06-11
    Disclosed are promoieties of the following formula which can be used to form prodrugs of nitrogen-containing or hydroxyl-containing drug or a pharmaceutically active agent: (I)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the prodrugs.
    披露了以下公式的促销性质,它们可用于形成含有氮或羟基的药物或药物活性剂的的前药:(I)以及包含这些前药的药物组合物。
  • Design, Synthesis,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Novel Tetrahydroisoquinolino Benzodiazepine Dimer Antitumor Agent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作者:Naidu S. Chowdari、Yong Zhang、Ivar McDonald、Walter Johnson、David R. Langley、Prasanna Sivaprakasam、Robert Mate、Tram Huynh、Srikanth Kotapati、Madhura Deshpande、Chin Pan、Daniel Menezes、Yichong Wang、Chetana Rao、Ganapathy Sarma、Bethanne M. Warrack、Vangipuram S. Rangan、Sung Mei-Chen、Pina Cardarelli、Shrikant Deshpande、David Passmore、Richard Rampulla、Arvind Mathur、Robert Borzilleri、Arvind Rajpal、Gregory Vite、Sanjeev Gangwar
    DOI:10.1021/acs.jmedchem.0c01385
    日期:2020.11.25
    series of tetrahydroisoquinoline-based benzodiazepine dimers were synthesized and tested for in vitro cytotoxicity against a panel of cancer cell lines.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investigation of various spacers guided by molecular modeling studies helped to identify compounds with picomolar activity. Payload 17 was conjugated to anti-mesothelin and anti-fucosylated monosialotetrahexosylganglioside
    合成了一系列基于四氢异喹啉的苯并二氮杂二聚体,并测试了其对一组癌细胞系的体外细胞毒性。通过分子建模研究指导的各种间隔基的结构-活性关系研究有助于鉴定具有皮摩尔活性的化合物。有效负载17通过溶酶体可裂解的缬氨酸-瓜氨酸二肽接头,通过异源赖氨酸偶联和细菌转谷氨酰胺酶介导的位点特异性偶联,将其与抗间皮素和抗岩藻糖基化的单唾液酸四己糖基神经节苷脂(FucGM1)抗体偶联。在体外,这些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对人类癌细胞系表现出显着的细胞毒性和靶标介导的选择性。在小鼠的胃癌和肺癌异种移植模型中,进一步评估了这些ADC的药代动力学和功效。在单剂量ADC- 46(0.02μmol / kg)之后,在这些模型中观察到一致的药代动力学特征,高靶标特异性和强大的抗肿瘤活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