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2,4-苯三羧酸三甲酯 | 2459-10-1

中文名称
1,2,4-苯三羧酸三甲酯
中文别名
偏苯三酸三甲酯;1,2,4-苯三酸三甲酯;苯-1,2,4-三甲酸三甲酯
英文名称
benzene-1,2,4-tricarboxylic acid trimethyl ester
英文别名
trimethyl 1,2,4-benzenetricarboxylate;trimethyl benzene-1,2,4-tricarboxylate;trimethyl trimellitate
1,2,4-苯三羧酸三甲酯化学式
CAS
2459-10-1
化学式
C12H12O6
mdl
——
分子量
252.224
InChiKey
MJHNUUNSCNRGJE-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38-40 °C (lit.)
  • 沸点:
    194 °C/12 mmHg (lit.)
  • 密度:
    1.261 g/mL at 25 °C (lit.)
  • 闪点:
    >230 °F
  • 溶解度:
    不溶于水
  • LogP:
    1.96 at 25℃
  • 折光率:
    Index of Refraction= 1.5230 at 20 °C
  • 保留指数:
    1800;1783.7;1800.7;1800
  • 稳定性/保质期:
    在常温常压下保持稳定,应避免与氧化物接触。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4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5
  • 拓扑面积:
    78.9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6

ADMET

毒理性
  • 副作用
职业性肝毒素 - 第二性肝毒素:在职业环境中的毒性效应潜力是基于人类摄入或动物实验的中毒案例。
Occupational hepatotoxin - Secondary hepatotoxins: the potential for toxic effect in the occupational setting is based on cases of poisoning by human ingestion or animal experimentation.
来源:Haz-Map, Information on Hazardous Chemicals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
毒理性
  • 非人类毒性摘录
三甲基1,2,4-苯三羧酸酯在存在或不存在S-9肝脏酶的情况下,对沙门氏菌属菌株TA100或TA98均无诱变性。
TRIMETHYL 1,2,4-BENZENETRICARBOXYLATE WAS NOT MUTAGENIC IN SALMONELLA TYPHIMURIUM STRAINS TA100 OR TA98 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S-9 LIVER ENZYMES.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 TSCA 测试提交
三甲基1,2,4-苯三羧酸酯(CAS# 2459-10-1)进行了急性经口毒性评估。测试物质通过胃管给药方式给予年轻的成年ChR-CD雄性大鼠。剂量水平和死亡率数据如下:10,000毫克/千克体重(0/10);11,000毫克/千克体重(4/10);12,000毫克/千克体重(4/10);以及14,000毫克/千克体重(8/10),所有死亡均发生在给药后4天内。在10,000毫克/千克体重及以上的剂量下,临床体征包括流涎、虚弱、会阴部污渍和湿润、面部污渍、苍白、色泪和中等程度的体重减轻。LD50(致死剂量50%)确定为12,232毫克/千克体重。
Trimethyl 1,2,4-benzenetricarboxylate (CAS# 2459-10-1) was evaluated for acute oral toxicity. The test substance was administered by intragastric intubation to young adult ChR-CD male rats. Dosage levels and mortality data are as follows: 10,000 (0/10); 11,000 (4/10); 12,000 (4/10); and 14,000 mg/kg of body weight (8/10), with all deaths occurring 4-days after dosing. Clinical signs at 10,000 mg/kg and above included salivation, weakness, stained and wet perineal area, stained face, pallor, chromodacryorrhea, and moderate weight loss. The LD50 was determined to be 12,232 mg/kg b.w.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安全说明:
    S24/25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917399090
  • 储存条件:
    将容器密封后,存放在干燥且阴凉的地方,使用一个紧密封闭的储存器。

SDS

SDS:db62852e564ba145f8941133347ae07e
查看
1.1 产品标识符
: 1,2,4-苯三羧酸三甲酯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Trimethyl trimellitate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根据化学品全球统一分类与标签制度(GHS)的规定,不是危险物质或混合物。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Trimethyl trimellitate
别名
: C12H12O6
分子式
: 252.22 g/mol
分子量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眼睛接触
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防止粉尘的生成。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6.2 环境保护措施
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扫掉和铲掉。 存放进适当的闭口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一般性的防火保护措施。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常规的工业卫生操作。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根据危险物质的类型,浓度和量,以及特定的工作场所来选择人体保护措施。,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含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不需要保护呼吸。如需防护粉尘损害,请使用N95型(US)或P1型(EN 143)防尘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固体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凝固点: 38 - 40 °C - lit.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194 °C 在 16 hPa - lit.
g) 闪点
> 113.00 °C - 闭杯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汽压
0.01 hPa 在 20 °C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1.261 g/mL 在 25 °C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兼容的材料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肤 如果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是有害的。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蓄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未回收的溶液交给处理公司。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2,4-苯三羧酸三甲酯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48.0h, 以90.16%的产率得到1,2,4-苯三甲酸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偏苯三甲酸的合成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偏苯三甲酸的合成方法。以偏苯三酸酐为起始原料,经酯化反应生成1,2,4‑苯三羧酸三甲酯,1,2,4‑苯三羧酸三甲酯再经水解反应得到偏苯三甲酸。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使用的试剂廉价易得,后处理简单,不需要柱层析,易于监测反应终点,收率较高,可实现工业化生产。
    公开号:
    CN108752162B
  • 作为产物:
    描述:
    (E,E)-2,4-己二烯二酸二甲酯 在 platinum on carbon 氧气对苯二酚 作用下, 以 间二甲苯 为溶剂, 反应 168.0h, 生成 1,2,4-苯三羧酸三甲酯
    参考文献:
    名称:
    [EN] CONTINUOUS DEHYDROGENATION OF 1,4-CARBOXYLATE SUBSTITUTED CYCLOHEXENES
    [FR] DÉSHYDROGÉNATION EN CONTINU DE CYCLOHEXÈNES SUBSTITUÉS PAR 1,4-CARBOXYLATE
    摘要:
    一种方法,包括将含有1和4位置的环己烯环的羧酸酯衍生物,以及可选的2位置,与一个或多个脱氢催化剂接触,可选地在一个或多个氧化剂的存在下,在连续流模式下在条件下,制备含有芳香环和1和4位置的羧酸酯衍生物,以及可选的2位置的化合物。该发明还涉及从可再生资源衍生的起始材料衍生的这种化合物。
    公开号:
    WO2012082725A1
  • 作为试剂:
    描述:
    (E,E)-2,4-己二烯二酸二甲酯丙烯酸甲酯(MA) 、 、 叔丁基邻苯二酚氮气1,2,4-苯三羧酸三甲酯 作用下, 以 二乙二醇二甲醚 为溶剂, 反应 51.0h, 以Some trimethyl cyclohexane-1,2,4-tricarboxylate is also produced的产率得到1,2,4-cyclohexanetricarboxylic acid trimethyl 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CYCLOHEXANE 1,4 CARBOXYLATES
    摘要:
    本发明涉及在1和4位以及可选的2位具有羧酸酯衍生物的环己烷。本发明还涉及制备这种化合物的方法,其中所使用的起始材料的一部分来源于可再生资源。
    公开号:
    US20110288310A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catalytic application of some novel PNP-Ni(II) complexes: Regio-selective [2+2+2] cycloaddition reaction of alkyne
    作者:Masilamani Tamizmani、Chinnappan Sivasankar
    DOI:10.1016/j.jorganchem.2017.02.039
    日期:2017.9
    We have also performed alkyne [2+2+2] cycloaddition reaction using Ni(II) complexes and observed high regioselectivity of the products. The observed selectivity is well correlating with the electronic feature of alkynes. The [2+2+2] cycloaddition of electron rich alkynes produced 1,3,5-substituted benzene derivatives as a major product whereas the electron deficient alkynes produced 1,2,4-substituted
    PN(H)P Ph,PN(Me)P iPr和PN(Me)P tBu配体的一些新颖的Ni(II)配合物已通过标准的分析和光谱方法(例如1 H NMR,31 P NMR,元素分析,ESI-MS,紫外可见光谱和单晶X射线晶体学。在三氟甲磺酸银存在下,复合物[PN(H)P Ph NiCl] 2 NiBr 4 (5)在室温下激活二氯甲烷的C-Cl键,得到复合物[PN(H)P Ph NiCl] OTf (6)。我们还使用Ni(II)配合物进行了炔烃[2 + 2 + 2]环加成反应,并观察到了产物的高区域选择性。观察到的选择性与炔烃的电子特征很好地相关。富电子炔烃的[2 + 2 + 2]环加成反应生成1,3,5-取代的苯衍生物作为主要产物,而缺电子炔烃则生成1,2,4-取代的苯衍生物作为主要产物。
  • Dearomatization−Bis-alkylation of Aromatic and Heteroaromatic Diesters Promoted by Me<sub>3</sub>SnLi via a Stanna−Brook Rearrangement
    作者:Pablo Monje、Paula Graña、M. Rita Paleo、F. Javier Sardina
    DOI:10.1021/ol053130r
    日期:2006.3.2
    Reaction of Me3SnLi with aromatic and heteroaromatic diesters proceeds through a fast stanna-Brook rearrangement that generates an stable bis-enolate which can be regioselectively alkylated and cyclized, in one step, to bi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6,5-, 6,6-, and 6,7-fused ring systems.
    Me3SnLi与芳族和杂芳族二酯的反应通过快速的stanna-Brook重排进行,该重排生成稳定的双烯酸酯,该双烯酸酯可在一个区域内进行区域选择性烷基化和环化,生成含6,5-,6,6-和6-环戊二烯的双环化合物6,7稠环系统。
  •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Aerosol Polar Oxygenated Compounds Bearing Carboxylic or Hydroxyl Groups. 1. Method Development
    作者:M. Jaoui、T. E. Kleindienst、M. Lewandowski、E. O. Edney
    DOI:10.1021/ac049919h
    日期:2004.8.1
    In this study, a new analytical technique was develope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multifunctional compounds containing simultaneously at least one hydroxyl or one carboxylic group, or both. This technique is based on derivatizing first the carboxylic group(s) of the multifunctional compound using an alcohol (e.g., methanol, 1-butanol) in the presence of a relatively strong Lewis acid (BF3) as a catalyst. This esterification reaction quickly and quantitatively converts carboxylic acids to their ester forms. The second step is based on silylation of the ester compounds using bis(trimethylsilyl) trifluoroacetamide (BSTFA) as the derivatizing agent. For compounds bearing ketone groups in addition to carboxylic and hydroxyl groups, a third step was used based on PFBHA derivatization of the carbonyls. Different parameters including temperature, reaction time, and effect due to artifacts were optimized. A GC/MS in EI and in methane-CI mode was used for the analysis of these compounds. The new approach was tested on a number of multifunctional compounds.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ir EI (70 eV) and CI mass spectra shows that critical information is gained leading to unambiguous identification of unknown compounds. For example, when derivatized only with BF3−methanol, their mass spectra comprise primary ions at m/z M•+ + 1, M•+ + 29, and M•+ − 31 for compounds bearing only carboxylic groups and M•+ + 1, M•+ + 29, M•+ − 31, and M+. − 17 for those bearing hydroxyl and carboxylic groups. However, when a second derivatization (BSTFA) was used, compounds bearing hydroxyl and carboxylic groups simultaneously show, in addition to the ions observed before, ions at m/z M•+ + 73, M•+ − 15, M•+ − 59, M•+ − 75, M•+ − 89, and 73.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technique describes systematically for the first time a method for identifying multifunctional oxygenated compounds containing simultaneously one or more hydroxyl and carboxylic acid groups.
    在本研究中,开发了一种新的分析技术,用于鉴定和定量含有至少一个羟基或一个羧基或两者的多官能团化合物。该技术基于首先使用醇(例如甲醇、1-丁醇)在相对较强的路易斯酸(BF3)催化下对多官能团化合物的羧基进行衍生化。这种酯化反应迅速且定量地将羧酸转化为酯形式。第二步是使用双(三甲基硅基)三氟乙酰胺(BSTFA)作为衍生化剂对酯化合物进行硅烷化。对于除羧基和羟基外还含有酮基的化合物,采用了基于PFBHA对羰基进行衍生化的第三步。优化了包括温度、反应时间和因人工产物引起的影响等多个参数。使用电子轰击源(EI)和甲烷化学电离(CI)模式的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了这些化合物。对多种多官能团化合物测试了新方法。对其EI(70 eV)和CI质谱的解释表明,获得了关键信息,从而能够明确鉴定未知化合物。例如,仅通过BF3−甲醇衍生化时,它们的质谱包含仅含有羧基的化合物的离子m/z M•+ + 1、M•+ + 29和M•+ − 31,以及同时含有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的离子m/z M•+ + 1、M•+ + 29、M•+ − 31和M•+ − 17。然而,当使用第二步衍生化(BSTFA)时,同时含有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除了之前观察到的离子外,还显示出m/z M•+ + 73、M•+ − 15、M•+ − 59、M•+ − 75、M•+ − 89和73的离子。据我们所知,这项技术首次系统地描述了一种鉴定同时含有一个或多个羟基和羧酸基团的多官能团含氧化合物的方法。
  • Pd and Ni complexes of a novel vinylidene β-diketimine ligand: Their application as catalysts in Heck coupling and alkyne trimerization
    作者:Raghavendra Beesam、Dastagiri Reddy Nareddula
    DOI:10.1002/aoc.3696
    日期:2017.9
    A β‐diketimine ligand with vinylidene substitution at γ‐carbon, CH2C(CH3CNAr)2 (Ar = 2,6‐diisopropylphenyl) (L2), was synthesized by treating β‐diketimine H2C(CH3CNAr)2 with n‐BuLi followed by paraformaldehyde. L2 formed the homobimetallic ether‐bridged βdiketiminate complex [O(CH2‐βdiketiminate)Pd(OAc)}2] (1) with (PdOAc)2. It also gave complexes [L2PdCl2] (2) and [L2NiBr2] (3) when treated with
    通过处理β-二酮亚胺H 2 C(CH 3 CNAr ),合成了在γ-碳上具有亚乙烯基取代基的β-二酮亚胺配体CH 2 C(CH 3 CNAr)2(Ar = 2,6-二异丙基苯基)(L 2)。)2,先用n- BuLi,再用低聚甲醛。大号2形成的homobimetallic醚桥连的β-二亚胺基配合物[-O (CH 2 -β-二亚胺基)的Pd(OAC)} 2 ](1)与(PdOAc)2。它也提供了[L 2 PdCl 2 ](2)和[L 2 NiBr2 ](3)分别用PdCl 2(CH 3 CN)2和NiBr 2(二甲氧基乙烷)处理时。使用1 H / 13 C NMR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研究对所有化合物进行了表征。Pd和Ni的催化活性复合物1,2和3在Heck偶联和炔三聚反应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它们是非常好的催化剂。结果被详细报告。
  • [EN] NOVEL BEXAROTENE ANALOGS<br/>[FR] ANALOGUES INÉDITS DU BEXAROTÈNE
    申请人:UNIV ARIZONA
    公开号:WO2011103321A1
    公开(公告)日:2011-08-25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nalogs of bexarotene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本发明涉及贝沙罗汀的类似物及其使用方法。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mass
cnmr
ir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