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benzyl-N’,N’-bis(2-pyridylmethyl)-1,2-diaminoethane | 402921-64-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benzyl-N’,N’-bis(2-pyridylmethyl)-1,2-diaminoethane
英文别名
N'-benzyl-N,N-bis-pyridin-2-ylmethyl-ethane-1,2-diamine;N-benzyl-N',N'-bis(2-pyridylmethyl)-1,2-diaminoethane;N-benzyl-N',N'-bis(pyridin-2-ylmethyl)ethane-1,2-diamine
N-benzyl-N’,N’-bis(2-pyridylmethyl)-1,2-diaminoethane化学式
CAS
402921-64-6
化学式
C21H24N4
mdl
——
分子量
332.448
InChiKey
MZHVNFUNYBYTAE-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27
  • 重原子数:
    25.0
  • 可旋转键数:
    9.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4
  • 拓扑面积:
    41.05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4.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双金属反应性。由不对称的双核配体形成的配合物的制备,性质和结构,该配体具有由醇盐桥支撑的4和6坐标位点
    摘要:
    四个双核 配体已经准备好可能提供具有5和6坐标位点的双金属配合物的化合物。这些配体具有醇盐桥基的烷烃,可以看作是更精细的双核形式 配体在烷氧基桥的每一侧具有三齿螯合物。不同于这些以前的,不太复杂配体,本系列双核 配体具有形成低聚物的强烈趋势。这已经通过这些铜(II)配合物的一系列晶体结构得到了证明。配体。由于本发明的高柔性,可能形成低聚物配体。这项工作旨在说明双核的局限性配体 设计并表明,对于醇盐配体桥,为了获得具有扩展的多齿双核双金属配合物,刚性是必要的 配体。中的一个配体O 2之后给出混合价Mn(II)–Mn(IV)的复合价态 氧化作用二Mn(II)的前体。
    DOI:
    10.1039/b103164n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非血红素铁 (IV) 氧代复合物在 C−H 氧化反应中的邻近效应
    摘要:
    我们报告的证据表明,超分子底物结合不仅在非血红素加氧酶中而且在合成模型中增加了铁 (IV) 氧化 (Fe(IV)=O) 反应性的多个方面。通过有效摩尔浓度分析,识别诱导的某些底物 C-H 键的接近增加了其 C-H 提取的速率和选择性,并提高了随后的氧反弹的效率,正如在酶中所观察到的那样。
    DOI:
    10.1002/anie.20240169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Oxygen Atom Exchange between H<sub>2</sub>O and Non-Heme Oxoiron(IV) Complexes: Ligand Dependence and Mechanism
    作者:Mayank Puri、Anna Company、Gerard Sabenya、Miquel Costas、Lawrence Que
    DOI:10.1021/acs.inorgchem.6b00023
    日期:2016.6.20
    oxygen atom exchange (OAE) between H218O and synthetic non-heme oxoiron(IV) complexes supported by tetradentate and pentadentate ligands provide evidence that they proceed by a common mechanism but within two different kinetic regimes, with OAE rates that span 2 orders of magnitude. The first kinetic regime involves initial reversible water association to the FeIV complex, which is evidenced by OAE
    H 2 18 O与由四齿和五齿配体支撑的合成非血红素(IV)配合物之间的原子交换(OAE)的详细研究提供了证据,表明它们是通过共同的机理进行的,但是在两种不同的动力学范围内,其OAE速率为跨越2个数量级。第一个动力学方案涉及与Fe IV配合物的初始可逆缔合,这通过线性关系取决于1.6的[H 2 18 O]和H 2 O / D 2 O KIE的OAE速率来证明,而第二个动力学方案涉及结合配体之间的后续速率确定质子转移步骤,该步骤与[H 218 O]和5–6的更大的H 2 O / D 2 O KIE。[Fe IV(O)(TMC)(MeCN)] 2+(1)和[Fe IV(O)(MePy 2 TACN)] 2+(9)是在第一方案中表现出动力学行为的配合物的实例,而[Fe IV(O)(N4Py)] 2+(3),[Fe IV(O)(BnTPEN)] 2+(4),[Fe IV(O)(1Py-BnTPEN)]
  • Structures of Nonheme Oxoiron(IV) Complexes from X-ray Crystallography, NMR Spectroscopy, and DFT Calculations
    作者:Eric J. Klinker、József Kaizer、William W. Brennessel、Nathaniel L. Woodrum、Christopher J. Cramer、Lawrence Que
    DOI:10.1002/anie.200500485
    日期:2005.6.13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