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dimethyl 2,4,6,8-tetradeoxy-6,8-dimethyl-β-D-galacto-non-3-ulopyranosidonate | 1039103-09-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imethyl 2,4,6,8-tetradeoxy-6,8-dimethyl-β-D-galacto-non-3-ulopyranosidonate
英文别名
——
dimethyl 2,4,6,8-tetradeoxy-6,8-dimethyl-β-D-galacto-non-3-ulopyranosidonate化学式
CAS
1039103-09-7
化学式
C19H38O6Si
mdl
——
分子量
390.593
InChiKey
RQZMNWUNFLOCRH-JBFGMIDG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34
  • 重原子数:
    26.0
  • 可旋转键数:
    7.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95
  • 拓扑面积:
    74.22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6.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dimethyl 2,4,6,8-tetradeoxy-6,8-dimethyl-β-D-galacto-non-3-ulopyranosidonatepotassium carbonate戴斯-马丁氧化剂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87%的产率得到dimethyl (7S)-2,4,6,8-tetradeoxy-2,4-dimethyl-L-galacto-non-7-ulopyranosiduronate
    参考文献:
    名称:
    Callipeltosides A、B 和 C:全合成和结构确认
    摘要:
    自从近 20 年前被分离出来以来,卡利佩尔托苷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和固有的生物活性,长期以来一直引起合成界的兴趣。在此,我们展示了我们合成这些分子的全部研究成果。我们最终策略的关键方面包括 1)使用 AuCl 3催化环化合成 C1–C9 吡喃核心 ( 5 );2) 通过顺序双向 Stille 反应形成 C10–C22 碘乙烯 ( 55 ),3) 通过烯基锌加成(C9 处的 dr=91:9)对这些高级片段进行非对映选择性结合。常见的 callipeltoside 苷元 ( 4 ) 在另外五个步骤中完成。此后,添加所有三个糖片段以提供整个卡利佩托苷家族。除此之外,还合成了D构型的卡利佩尔托糖 B,并将其附加到卡利佩尔托苷苷元上。发现该分子的1 H NMR谱与天然分离物显着不同,进一步支持了我们对 callipeltoside B ( 2 ) 的认定。
    DOI:
    10.1002/chem.201501877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Callipeltosides A、B 和 C:全合成和结构确认
    摘要:
    自从近 20 年前被分离出来以来,卡利佩尔托苷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和固有的生物活性,长期以来一直引起合成界的兴趣。在此,我们展示了我们合成这些分子的全部研究成果。我们最终策略的关键方面包括 1)使用 AuCl 3催化环化合成 C1–C9 吡喃核心 ( 5 );2) 通过顺序双向 Stille 反应形成 C10–C22 碘乙烯 ( 55 ),3) 通过烯基锌加成(C9 处的 dr=91:9)对这些高级片段进行非对映选择性结合。常见的 callipeltoside 苷元 ( 4 ) 在另外五个步骤中完成。此后,添加所有三个糖片段以提供整个卡利佩托苷家族。除此之外,还合成了D构型的卡利佩尔托糖 B,并将其附加到卡利佩尔托苷苷元上。发现该分子的1 H NMR谱与天然分离物显着不同,进一步支持了我们对 callipeltoside B ( 2 ) 的认定。
    DOI:
    10.1002/chem.20150187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onvergent Total Syntheses of Callipeltosides A, B, and C
    作者:James R. Frost、Colin M. Pearson、Thomas N. Snaddon、Richard A. Booth、Steven V. Ley
    DOI:10.1002/anie.201204868
    日期:2012.9.10
    diastereoselective alkenylzinc addition allowing rapid access to the common aglycon. Attachment of each relevant L‐configured sugar resulted in the first total synthesis of callipeltoside B (see scheme), and the syntheses of callipeltosides A and C.
    上演帽子戏法:描述了整个卡佩尔toside天然产物家族的合成方法。合成的关键是通过非对映选择性链烯基的加成将二烯-炔和喃片段偶联,从而可以快速进入常见的糖苷配基。每种相关的L-构型糖的附着导致了卡培尔多甙B的第一个全合成(参见方案)以及卡培尔多甙A和C的合成。
  • Total Synthesis and Structural Revision of Callipeltoside C
    作者:Joseph Carpenter、Alan B. Northrup、deMichael Chung、John J. M. Wiener、Sung-Gon Kim、David W. C. MacMillan
    DOI:10.1002/anie.200800086
    日期:2008.4.28
查看更多